會員 
註冊日期: 2007/08/07 15:52
文章: 155
|
公會與防救災單位聯線了嗎?
觀念平台-檢視國土,重建信心 (摘自2009-08-27 中國時報 ) 九二一帶走兩千多名同胞手足,災後許多檢討出現,大家知道地震是天災,但在地質敏感區開發卻使災變擴大;而救災復建過程中也察覺高風險需要高防備,台灣必要建置更專業、有效能的防救災體系。十年過去了,期間災患未曾減緩,而來不及檢視九二一復建成效,八八水災又帶走了許多人的摯愛與家園! 如果災民的淚與恨,換來的只有官僚下台,基本上沒太大意義;殘破國土,換來的若只是更堅固工程與人定勝天的謬思,勢必還會面臨大自然反撲。尤其,災後台灣損失的不只是人命與金錢,更讓政府的公共信任資本急速消耗─人們不相信政府能扮演好保障國民身家安全的角色,人民不相信政府能因應環境變遷、拿出有效方案。 集體信心危機,是安定社會的最大威脅。因此,更須做好災害控管與重建,以實際行動重拾人民信心。僅以傳出H1N1疫情的屏東災區來看,林邊、佳冬部分地區積水、淤泥在災後十七日,由於地盤低於海平面,加諸堤防破毀、排水系統阻塞,水仍難排出。現場清理僅靠人海戰術是沒有用的,雨一下還是淹、也易因衛生環境的劣化導致疫病孳生、衍發群聚感染。 亦即,八八災後就應判別出該區善後非一鄉、一縣或單一部會所能獨力完成。必須倚靠強有力的前進指揮所擬訂策略並予執行。 首先,指揮所應透過航照、現場狀況研判受災範圍,並找出積水成因,該撤離的住民進行安置;然後調派專業人員與合宜機具進駐,搶建、修繕有立即危機與需求之工程,而積水排退部分因含泥量重,就調用類似水庫清淤的抽砂機具、視當地狀況將抽出泥水直接排入鄰近河海或暫闢之蓄洪設施,同時加強環境消毒,備足完善救災物資、設立醫療檢測站。而非一味投入人力,讓國軍弟兄與志工赤手與爛泥、病菌搏鬥! 而短時間內台灣面臨的危機不僅於此。筆者依據衛星航照圖初判,僅以高屏溪為例:約有一四九○個崩塌地,崩塌面積約六千公頃、整體崩塌量為二億八千萬立方米,相當一座石門水庫的容量。這些崩塌區位村落上方、河岸旁,莫拉克不會是今年最後一場風災,近期若又有暴雨侵襲,難免造成嚴重的二次災損。此時不預防,不進行撤離、救災規畫,屆時若再成災,人民受得了嗎? 歷經八八災患,全台崩塌區狀況到底有多嚴重,媒體鏡頭之外還有多少窮山惡水、山河變色,短期內若無法儘速完成現勘清查、研判,要如何拿出因應方案?這些工作都是緊急且必要的!也影響到後續遷村基地選定、工程是否復建,吾人以為應在二至三周內進行完成,而台灣現有地質、水利土木界專家的量要應付這麼大範圍災區,根本捉襟見肘。 此次災患,讓大家進一步認識國土規畫的重要,也體會現有公部門組織實不足因應環境變遷下的極端氣候災變。未來如何透過法令、組織的調整以為因應,自然重要;但眼前,執政團隊沒有再犯錯或引發質疑的本錢。惟有尊重專業、周延思考,切實執行,才能告訴人民:雖然晚,但後續我們會做好。 (作者李鴻源為台灣大學土木系教授)
待追蹤:有誰知道,公會與前進指揮所(或防救災單位)有聯線了嗎? 您認為地質、水利、土木界專家有被尊重嗎?
2009/08/27 1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