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941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陳錦芳、蔡震邦、黃科銘、伍勝民、拱祥生、莊均緯、周子劍
     黃清和、張錦峰、朱弘家、陳玫英、吳亦閎、呂震世、陳永成
監  察 人:巫垂晃、洪啟德、蔡得時、陳清展、梁詩桐
社務顧問:顏 聰、徐德修
社  長:拱祥生

副  社 長:陳錦芳、陳玫英

總  編 輯:莊均緯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朱煌林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SCC澆置面氣孔量與模板種類之關係探討

郭詩毅、陳建成、吳秋燁、楊世偉(德霖技術學院營建系)

前言

我國目前正積極進行包含橋樑、校舍及老舊建築物的補強工程,以提升耐震能力。國內多數建築物為鋼筋混凝土造,補強工程之應用係在原有結構的構件或外圍增建,成為新的組合斷面,使抵抗地震力的斷面加大,藉以提高耐震能力。

鋼筋混凝土建築物補強工程,因補強新增斷面空間狹小,混凝土澆置作業不易,造成新增斷面混凝土的澆置品質常出現如蜂窩、冷縫、粒料析離等缺失。自充填混凝土(SCC)因具有良好的流動性、不須搗實等優良施工特性,目前逐漸推廣於重要工程、混凝土施工困難工程及補強工程。

自充填混凝土(SCC)之坍流性很好,但其黏稠性相對亦較高,依以往自充填混凝土澆置施工經驗發現,混凝土澆置完成後之表面常殘存許多大小不等的氣孔,尤其採用鋼模時,殘存之氣孔數量更為明顯。

本文以探討實際施工案例自充填混凝土澆置面氣孔量與模板種類之關係為研究標的,澆置混凝土種類為自充填混凝土,而模板則分別採用普通模板、清水模板及鋼模三種,探討混凝土澆置完成後之表面殘存的氣孔多寡與模板種類之關係,並且分析探討其中原因。

 

SCC與傳統混凝土之性質比較

傳統混凝土與自充填混凝土就性質差異、配比設計以及施工品管差異性作比較分析,分別如以下表1~3敘述;表1為混凝土性質差異比較,表2為混凝土配比設計資料比較,表3為混凝土施工品管差異性比較。由表1~3所列比較顯示自充填混凝土有著較佳的性能表現,但相對地對於預拌廠及現場均必須從材料品質、配比設計、產製及施工乃至品質驗證,藉由5MPDCA循環,進行全面整合,並建立透明化的品質資訊,以確保自充填混凝土強度、工作性達到最小的變異量。 

1 傳統混凝土與自充填混凝土性質差異(123)

項    目 傳統混凝土 自充填混凝土
強度psi (Mpa) 3000~6000(20~40) 6000(40)
使 用 地 點 一般建築物 高層建築物之低層柱、剪力牆、結構體
選擇材料    水    泥 細度2800 Blaine,28天強度4000 psi(27.6Mpa)。 C3S含量較高,細度3500~4000 Blaine,品質均勻且7天強度要求4200 psi(29Mpa)。
卜作嵐材料 除了ACI 318耐久性考慮外,一般並不限定使用。 飛灰、矽灰、高爐燃料、稻殼灰取代部份水泥及砂,使用量約5~20%的水泥重。
骨    材 要求洗淨即可,砂之FM 2.3~3.0即可。以2.6較佳,粗骨材最大粒徑1"或1.5"以求經濟性。 3/8"~3/4"最大粒徑骨材有較佳之結果,骨材表面不可有雜質、粘土,必須洗淨,粗骨材用量可較高,砂採用粗砂(FM= 3.0)。
摻    料 無料別限制 必須使用減水劑,減水緩凝劑或強塑劑(高度減水劑)。
配 比 設 計 坍度依構造物而定,水膠(灰)比0.4~0.7,視強度、耐久性及施工難度而定,水泥用量320kgf/m³以上。 坍度235 mm以上,水泥用量200~300 kgf/m³,水膠(灰)比0.3~0.4範圍。
拌和、澆置、搗實及養護 工作稠度良好,不可過度振動,以防止材料析離;採用一般養護作業。 工作稠度良好,不須特殊搗實振動作業、養護作業特別重要。
品 質 管 制 一般性的品質控制。 預拌廠及現場均必須有較嚴謹之品質控制計劃,由材料的儲存至施工階段均須嚴密控制,確保強度、工作性最小的變異量。

 

2 傳統混凝土與自充填混凝土配比設計資料比較 (350kgf/cm2為例) (123)

種類項目 傳統混凝土 自充填混凝土 比較說明
設計強度(kgf/cm2) 350 350 以28天fc’=350 kgf/cm2對應比較
坍度(cm) 15±3.8 cm 無坍度,採坍流度55~70 cm) 傳統混凝土視結構物位置或特殊需求,坍度多為15±3.8 cm。而自充填混凝土並無坍度可量測,改以量測坍流度,並有良好之工作度,且無需震動。
水泥(kg) 450 230 自充填混凝土之水泥量減少,故可:
1.降低混凝土成本。
2.減少收縮及潛變量。
3.水化熱低,減少混凝土龜裂。
用水量(kg) 202 150 自充填混凝土之用水量減少,故可有較佳之耐久性。
水灰比 0.45 0.65 自充填混凝土之水灰比,可大幅提升以減少水泥用量及碳足跡。
水 膠 比 ------ 0.36 水膠比[水W/(水泥C+卜作嵐材料P)重量比率]
飛 灰(kg) 報核同意後可少量使用 110 自充填混凝土使用飛灰可得:
1.較佳之工作度。
2.增加晚期強度。
3.降低水化熱,減少混凝土龜裂。
爐石(kg) ------ 110 自充填混凝土使用爐石粉,增加黏稠度,工作度較佳。
藥劑(kg) ------  6.3 採用高性能減水劑。
細粒料(kg) 815 848 自充填混凝土可得較佳之緻密體積堆積,減少空隙,而緻密性的提高,減少混凝土各項弊病。
粗粒料(kg) 882 878

3 傳統混凝土與自充填混凝土施工品管差異性比較(1234)

種類項目 傳統混凝土 自充填混凝土 比較說明
配比設計 有較多的經驗配比可使用 無經驗配比可使用 需依使用之料源、廠牌、材料特性及施工之結構部位、氣候、輸送方式,進行多次之試拌建立配比資料庫。
品管人員素質 一般品管技術 較高等級之品管技術 品管人員應對SCC要有相當程度之認知,並須受SCC教育訓練。
施工人員 傳統之震動施工方式 特殊之施工方式 施工人員須掌握SCC完全藉由自身之充填性能填充,澆置過程不須施加任何震動搗實之特性
施工品管 坍度為主 多種特有之試驗 1.坍流度試驗
2.箱型或U型槽間隙通過試驗
3.V型漏斗流出時間試驗
4.全量通過試驗

傳統混凝土與自充填混凝土用於建築物補強案例之比較

本文依據建築物補強工程之施工案例紀錄觀察所得,比較傳統混凝土與自充填混凝土運用於補強工程的適用性,內文將就施工完成面、模板種類與氣孔量等兩方面作比較及討論。

一、施工完成面比較

目前國內RC建築物補強工法多採用擴柱、翼牆或剪力牆補強工法,擴柱工法係在既有柱兩側均各增加15~20 cm厚,以加大柱斷面,增加柱之強度與韌性;翼牆補強工法是在柱兩側面增建一道厚度約25 cm、長約60 cm的窄牆;剪力牆補強工法則是在既有的兩根柱之間增建一道厚度約25 cmRC牆。不論擴柱、翼牆或剪力牆補強工法,其厚度很小,內部皆排置大量鋼筋,且上下兩端均受既有結構束制,因此,混凝土的澆置及搗實相對困難,(1(b)及圖2(b))顯示傳統混凝土澆置後的構件表面有許多氣孔或蜂窩殘存,(1(a)及圖2(a))則使用自充填混凝土,構件表面較為緻密平整。

 
A建築物翼牆補強表面(自充填混凝土)   B建築物翼牆補強表面(傳統混凝土澆置)

1補強構件混凝土表面比較

     
 
A建築物翼牆補強表面(自充填混凝土)   B建築物翼牆補強表面(傳統混凝土澆置)

2 補強構件混凝土蜂窩比較

     

3 採用清水模板之SCC澆置後混凝土表面氣孔狀況

二、模板種類與氣孔量之比較

一般人對於工程品質好壞常依「望聞問切」方式來評定標準,而「望」作為評定之首-以澆置後的混凝土表面平整及緻密程度,若混凝土表面光滑則認為工程品質良好,相反的,若混凝土表面有蜂窩或大氣孔的存在,則不論混凝土強度如何,均會視為工程品質不良。近年引進SCC自充填混凝土材料後,使混凝土澆置後蜂窩現象大幅減少,但大小氣孔依然普遍存在。以下就模板種類與SCC澆置面大氣孔的出現情形,透過工程實際案例的觀察結果,說明及探討兩者間關係。

1(a)是使用普通模板,配合自充填混凝土(SCC)的澆置,顯示自充填混凝土(SCC)澆置之表面氣孔殘存不明顯。圖3是使用清水模板,配合自充填混凝土(SCC)的澆置,照片顯示自充填混凝土(SCC)澆置後的混凝土表面有許多的氣孔殘存。圖4所示是使用鋼模板,配合自充填混凝土(SCC)的澆置,照片顯示自充填混凝土(SCC)澆置後的混凝土表面亦有許多的氣孔殘存。

清水模板與鋼模板在單位面積範圍內,無接縫或是少接縫,而普通模板在單位面積範圍內,有著多處連接縫隙;亦即清水模板與鋼模板的兩模板間才有縫隙存在,且相距的距離長,普通模板則除兩模板間有縫隙外,單一模板由許多塊木板拼接而成,木板間也有縫隙存在。傳統混凝土拌合澆置及流動的過程中無可避免會有氣泡存在於混凝土內部,因此澆置時需藉震動搗實以排除大氣泡。SCC為流動性混凝土,不須經過搗實即可使蜂窩產生機會減小,但對於小氣孔仍無法免除。因SCC混凝土粘稠度較大,因此混凝土澆置時,附著於模板表面之氣孔排除困難,且澆置速率若未按澆置計畫實施,在澆置速率較快的情況下,亦影響SCC混凝土內空氣的排除。若模板為清水模板與鋼模板等大面積無接縫之模板,氣孔排除路徑較長,排除較困難,氣泡殘存於模板與混凝土表面之量較多,拆模後的混凝土表面會有許多的氣孔殘存。反觀普通模板之木板拼接的縫隙較多,縫隙間距離較短,氣孔排除路徑相對較短,故殘存於表面之氣孔量較少(5)

4採用鋼模之預力梁SCC澆置後底面及側面混凝土表面氣孔狀況

結論與建議

混凝土澆置後的表面平整及緻密程度,常被作為評定工程品質良莠的標準之一,若混凝土表面光滑則認為工程品質良好,相反的,若混凝土表面有蜂窩或大氣孔的存在,則不論混凝土強度如何,均會視為工程品質不良。SCC為流動性混凝土,不須經過搗實,即可使蜂窩產生機會減小,但採用清水模板與鋼模板時殘存於混凝土表面的氣孔量較多,而普通模板則氣孔殘存於混凝土表面的數量較少。究其原因與氣孔排除路徑長短及澆置速率有關,氣孔排除路徑之長短亦即模板縫隙間距離的長短,當模板縫隙間距離長,則空氣排除較困難,表面氣孔殘存量較多;若模板縫隙間距離短,則氣泡排除較容易,表面氣孔殘存量較少。氣泡排除的另一影響因素在於施工時的澆置速率,若未按澆置計畫實施,當澆置速率較快時,亦影響氣泡於黏稠度較大的SCC混凝土中排除。若想減少混凝土表面孔氣量,建議檢視配比,並可朝縮短模板縫隙間距離著手,配合檢討適當的混凝土澆置速率,依澆置計畫實施。最後再次感謝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提供本案產學合作委託案,以使本研究能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林聰邦(2006)。混凝土厚度及飛灰取代水泥量對巨積混凝土水化熱溫升之影響。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第18卷,第1期,pp.1-11

2. 黃兆龍(2008)。南港車站地下化土建及機電工程委託施工監照服務-SCC新型製程研析及實務應用服務(期末報告)。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8

3. 黃兆龍(2003)。高性能混凝土理論與實務。詹氏書局。

4. 鄭瑞濱(2013)。SCC拌合時間寧可久不要短,混凝土科技。第7卷,第4期,pp.55~56

5. 賴瑞星、黃光亭(2014),自充填混凝土(S.C.C.)結構物外觀問題的改善,混凝土科技。第8卷,第2期,pp.70~76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