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年六月十一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757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周子劍、巫垂晃、梁詩桐、洪建興、陳清展、余 烈、涂泰成
     蔡得時、蔡震邦、吳亦閎、吳朝景、洪啟德、陳玫英、曾傳來
監  察 人:黃科銘、陳錦芳、鄭明昌、張錦峰、周功台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 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周子劍

副  社 長:蔡得時、吳朝景

總  編 輯:拱祥生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莊均緯
本期主筆:鄭清江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坡地工程生命週期維護管理 應考量環境變異

台灣位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交界,每年地震頻繁,加上全球性氣候變遷因素,導致災害性颱風與地震年年存在著威脅。根據世界銀行研究報告,台灣約有73.1 % 的土地面積及人口暴露在4種以上的天然災害危險當中,此比例居世界之冠,也就是說,台灣可能是地球上最容易遭受天然災害侵襲的區域之一。而天然災害的發生必然與環境有關,坡地工程尤其如此,故不可忽視與環境相關的坡地工程生命週期維護管理問題。

由於地震災害與斷層分佈常互為因果關係,從台灣的地體斷裂構造分佈與演變,有助於了解歷年災害的成因。台大土木系名譽教授洪如江先生指出,台灣本島有8條重要斷裂帶分佈,每條斷裂帶常由多條活動斷層、斷層、或擴張性河谷所連接而成。這些斷裂帶因地質較破碎加上河谷地形,常在極端氣候作用下,特別易於引發重大災害,歷年來發生的重大天然災難,均與上述斷裂帶之位置有關。

工程從業人員自應本於專業,為人民謀求最安全的建設,以避免災難發生為最高原則,無法避免者,則須於工程設計年限內確保其服務性能在安全界限內。要達成此目標,除了建設期間的規劃、設計、施工等需有周全的考量外,工程完工後的維護、檢修、保養更形重要。

蓋因工程所用材料都有其壽命,在不同環境條件作用下,其壽命的老化衰減程度互異,故工程完工後並非一勞永逸,需有定期維護、檢修、保養等管理作業。台灣坡地面積占百分之七十以上,重大建設(交通建設)無不與坡地扯上關係。因此,建立與環境相關的坡地工程建設生命週期維護管理系統,乃是確保工程建設永續服務的重要事項。

自從2010425日國道3號高速公路在七堵路段3k+100附近發生大規模坍方事件,造成3輛汽車遭掩埋4人罹難後,交通部國道高速公路局與國道新建工程局,即積極檢討國道道路邊坡全生命週期的管理與維護問題,並在100121日對外召開「道路邊坡全生命週期管理實務研習會」,會中交通部毛部長於致詞時提到:1)台灣天候地質條件須以較國際更嚴格的標準來看待;(2)邊坡地錨若視作永久結構體,其實是有其生命週期,一旦建立後即進入生命衰退期,到一期限後即需要補強甚或重做。此與工程所處地質與天候條件有關,相同規範對不同的環境條件,其生命週期衰退情況並不一定相同,因此,以往工程未考慮環境特性,採用相同規範標準的設計思維,亦有檢討之必要。

地錨使用在高挖方邊坡及具有較深層破壞潛能邊坡之穩定功能與防制效益上,確實有其優越性,過去曾廣為國內工程界肯定及採用。但於普遍採用後之地錨,因頗多使用者欠缺正確的認知,對其設計與施工品質未能有效確實管控,以至社會大眾及工程界出現不少反對採用地錨之聲浪。其實在某些設計,施工條件受限或特殊地形、地質條件下,利用錨拉式之擋土牆或坡面保護設施,可發揮極佳的擋土或邊坡穩定功能。因此,在周全的維護管理下,地錨仍為坡地工程中重要的工具。國外長期研究地錨的專家Littlejohn曾為文指出FIP1980年對全世界35個地錨破壞案例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主要與鋼腱鏽蝕有關(1934年到1980年期間所設置的地錨),並呼籲重現對既設地錨定期檢測維修之必要性。

故冀望能導正工程界對坡地地錨工法的誤解,以及匡正地錨業者的錯誤觀念與積習,進而促使邊坡穩定工程技術水準向上提昇,並得以獲致有效防止邊坡破壞與災害之正確思維。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