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333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王春煌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平議營建工料雙漲對策

這兩年以來,受到全球性疫情、俄烏戰爭之影響,台灣地區缺工、缺料情況日益嚴重營建工料雙漲,導致部分公共工程一再流標,而民間建案工程成本,也明顯飆漲。這種問題,似乎看不到有解決的徵兆!

其實,缺工問題由來已久,是全球世界各國都面臨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大因素,第一因素是因為本國籍的營建工人逐漸老化退出,年輕人投入營建施工意願不高;第二因素則是因為全球性疫情及俄烏戰爭影響,移工不易大量引進。台灣這幾年,因廠商鮭魚返鄉紛紛建廠,營建業普遍缺工,為建廠搶工人,進一步波及公共工程。台灣島內營建業工人的能量有限,一般情況應付民間與公共工程,倒也游刃有餘;如今案量突增,當然捉襟見肘,惡性循環,導致營建業缺工更為嚴重。

為應付缺工問題,據悉目前只有『政府工程跟大型民間工程享有外勞配額』,可以依賴移工。說缺工吃緊,移民署還密集的配合勞檢機關,到處抓捕外勞,曾有負責人因雇用非法外勞被法辦之情事,中小型營造公司因無外勞可用,竟然因而工程進度落後。前述『因法令規定對於不同規模的營建業缺工問題處理的待遇不公平』,居然還引發民怨。

至於缺料的問題,過去在一般狀況,難免有波動或短期供需不平衡,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台商回流加入國內開發、六都住宅推案量大、政府招商案持續釋出,導致營建物料砂、石、水泥製品及磁磚等需求擴大,加上烏蘇戰爭禁運等影響,方使得物料短缺問題,顯得異常嚴重。

上述物料中,最基本的是砂石料,間接影響預拌混凝土的供需。砂石料主要來自國外進口及國內自產物料,其中後者為最大宗自產砂石料的來源,包括:各地區河川河床淤積疏濬產生之砂石料、水庫清淤產生之砂石料,以及自山坡地採取土石。據了解,最近政府單位淤積疏濬產生之砂石料,像國道六號旁鳥嘴潭工程產生的土方,放於暫置場,滿坑滿谷,聽說目前挖運土方沒有什麼利潤,苦無去處,這種現象值得深思。

  綜上所述,缺工缺料是事實,短期之內,無法緩解。於是乎民間業界甚至政府機關,因本身的職責與受到的衝擊不同,各種對策紛紛出籠:不動產估價師公會全聯會近日宣布,調整不動產估價所提列的營建施工費,全台「營造或施工費標準表」平均調高2040%,跟上營建成本飆高速度,以反應營建成本的漲幅;最近有營造廠向建商採取「成本加成」的報價策略;有些建商也開始「封盤」不賣,打算把上漲的營建成本反應在未來房價上。至於公共工程,工程會吳主委61日上午到立法院報告備詢,強調『政府該給的預算就會給,嚴格緊盯物價波動』。這些處理對策係反應工料雙漲,做些必要的防範罷了,無法解開『工料雙漲的癥結』

   實際上缺工的問題,本報社論曾建議應從以下幾項著手:、是政府積極進行人才培育、延攬及留才等,並進行法規鬆綁、獎勵創新;、是從教育著手,從政策上改善供過於求、學用落差的人才培育現況,讓部分大學退場,提供更專業的技職教育,培養技術人才;、善用移工聘僱政策,借助移工提升生產效率。除了放寬進用門檻外,若能修正為非專案申請專用,讓目前較為缺工之模板、泥作、鋼筋等專業工項廠商,可自行申請,並於所承攬相關案場使用,緩解缺工之問題!

缺料的問題,營造業必須正視產業轉型的重要性,除了藉由新的產業製造技術及人力運用模式,降低施工現場所需要的人力,以減低勞動成本,提升施工品質與效率外,新的工法可以減少浪費減少用量,對缺料直接有立即效應。例如,有某大集團總裁,有意引進機器人來蓋房子,師法日本,引進機器人進入建築工地蓋房子,像清水建設研發出「天花板組裝機器人」、「砌磚機器人」;大成建設研發出「老板水泥組裝機器人」,可進行灌漿、平整作業更何況沒有不銹鋼就沒有其他替代品?沒有混凝土就不能改用其他材料蓋房子?

總之,本報認為不必否認工料雙漲的事實,政府主管官署針對國土建設,無論民有或公共工程,嚴格要求『安全與品質的方針』不能更改外,其餘就尊重『自由市場機制』吧。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