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307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洪啟德、陳玫英、鄭明昌、蔡震邦、陳清展、賴建宏、周子劍
     黃騰輝、巫垂晃、謝詳樹、陳菁雲、楊高雄、陳存永、梁詩桐
監  察 人:張長梅、陳錦芳、呂震世、陳永成、伍勝民
社  長:賴建宏

副  社 長:陳玫英、黃騰輝、陳存永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林祐全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台灣首座捷運橋梁

頂昇滑移創新工法介紹

-以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一階段跨阿公店溪橋為例

葉錦璋 土木技師/世曦高工處、吳義隆 局長/高市府捷運局、

劉旺政 副局長/捷運局、朱台森 土木技師/新亞、林昆德土木技師/佳彧

一、     前言

國內鋼構橋梁的施工技術,日新月異。在國1五楊拓寬工程林口跨越橋,採用水平旋轉工法;在泰山林口雙層高架橋段鋼橋,採用自走式高空工作車逐跨吊裝工法;在高鐵烏日車站附近之高鐵,跨中彰快速道路及筏子溪的大跨度桁架橋,採用推進工法;台北市社子大橋橋塔(105m),採垂直旋轉工法;另台鐵南迴鐵路電氣化工程-潮州枋寮段北勢溪桁架橋,採用橫移工法等,均推陳出新。

本案跨阿公店溪橋,歷經1年的設計、施工構想,考量工址複雜環境、地質條件、施工時程、空間受限及施工安全等因素,透過風險評估,工程團隊集思廣益,研擬新式並安全的橋梁施工工法-國內首創鋼橋頂昇滑移工法。跨越河道段維持通水斷面,使用電腦控制設備,同步將橋梁滑移至定位閉合,可達縮短工程、降低臨時設備成本、克服鋼橋熱脹冷縮閉合問題,並降低施工風險之目標。茲藉由本工法分享,提供工程界參考。

二、     概述

本工程範圍:起點為高雄捷運南岡山站(R24)北端尾軌,往北爬坡穿越介壽路橋及跨越阿公店溪,路線轉至臺1線路線、往北至臺鐵岡山車站前。計畫長度約1.193公里,設置高架岡山車站(簡稱RK1車站),計畫路線示意圖詳圖1。案例橋址位於阿公店溪,滑移段鋼橋全長為72.5m(A101~P101),主橋分為上下行線,鋼橋寬13.4m,兩側為鋼箱結構,組合成鋼U型斷面,鋼箱中間每間隔5m,設置一道橫梁;縱向設置4道縱梁,作為橋面結構,鋼重約900t,詳圖2

本座鋼橋已於110718日頂昇滑移定位完成。本文將針對工法特性、施工流程、施工關鍵重點、科技應用及創新,概要說明。

1 計畫路線工程平面圖及案例位置

 

2 跨阿公店溪鋼橋3D模擬圖

     工法特性

(1)  國內鋼橋首次頂昇滑移工法:初始考量傳統吊裝工法(大型移動式起重機),惟,路線西側台1線阿公店溪橋上吊裝,既有橋梁設計載重,恐無法負荷大型移動式起重機;於路線東側則需於阿公店溪內施設棧橋及架設暫撐架。因阿公店溪之地質多為沉泥,評估棧橋需打設40m以上的鋼管樁。另施工期間勢必跨越汛期,鋼管樁間距緊密排列,再加上暫撐架坐落於深槽區,恐影響行水斷面甚大。除對河防安全有極大影響外,人員於溪上及溪底頻繁作業,亦有極大臨水作業風險,爰決定採用本工法。

(2)  施工期間維持通洪斷面:配合阿公店溪通洪需求,需維持通洪斷面,施工期間僅於高灘地上設置1處暫撐架,汛期可將影響降至最低,亦可降低施工風險。

(3)  頂昇滑移分4階段施作:為配合3節鼻梁拆除作業,滑移作業需分作4次進程,過程充滿挑戰及困難。

(4)  採用橋體自重作為前進動能:本工法將位能轉前進動能,無需施作龐大反力座、減小施工腹地並排除機械因素。

(5)  鋼橋於地面組裝完成:與傳統鋼橋吊裝空中定位不同,全跨鋼橋均於地面段組立查驗完成再行滑移,可提高鋼橋構件接合及鎖固品質並縮短時程

(6)  滑移不受汛期影響:全部作業採油壓系統於岸上施工,人員無需進入河道中作業,相關滑移作業較不受天候影響。

四、     施工流程

(1) 鋼橋地面組立-利用A101橋台南做為鋼橋就地組裝區,因橋梁縱坡拱度限制,先設置臨時支撐架(B01B02B03B04)。初期B03B04組裝5單元鋼橋及前端鼻梁,待頂昇滑移11m再組裝第6單元,頂昇滑移18m組裝第7單元。(詳圖3)

 
3 B03B04組裝5單元鋼橋及鼻梁   3 組裝7單元鋼橋

(2)前端鼻梁-考量鋼橋結構以及滑移跨距等因素下,經分析於鋼橋主梁前方,設置滑移用之前導鼻梁設施,總長度為27公尺,兩側共二組,期間設置橫向支撐梁。

(3)滑移座設置-滑移座及暫撐架,依鋼橋重量進行結構設計及製作。楔形座的角度依據本案特性,設計角度為10度,頂昇用主千斤頂能量選用1000噸,同步油壓缸(阻尼千斤頂)採用30噸之規劃設置。(詳圖4)

(4)橫向千斤頂設置-因受縱坡及橫坡限制,每一進程均需確認左右方向、前後方向之偏移量,同時進行高程及點位測量,以回歸校正鋼橋下一進程之滑移量及方向。

4 頂昇滑移設備

(5)前置作業-頂昇滑移系統之楔形座及調整座定位至支撐結構,連結固定同步千斤頂、頂昇千斤頂,測試滑移設備同步。

(6)主千斤頂將鋼橋頂昇-高度視所需滑動距離計算,過程中同步千斤頂同步向後,滑移距離一致,如需要進行單側滑移距離調整則暫停,以手動單座調整。

(7)主千斤頂將鋼橋下降-使用鋼橋自重以及同步千斤頂自動控制縮缸,使鋼橋向前滑移,直到同步千斤頂行程回縮到底後,重覆前項步驟(詳圖5)。滑移速度理論可達6m/h,本次實際操作控制為5m/h,滑移速度的增加和減少,由於液壓系統的特性,以及電腦程式控制的原因,加速度極小,以至於可忽略不計,這使整體滑移的安全性提高。

5 頂昇滑移作動程序示意圖

  (8)鋼橋滑移超越B01後,拆除鼻梁,完成拆除鼻梁,繼續滑移至閉合前1公尺暫時定位,再組裝P101門型鋼帽梁。之後利用B01頂昇滑移系統(主千斤頂控制上下、橫移千斤頂控制左右、滑移阻尼千斤頂控制端進),控制前進3D方向,慢慢與P101鋼帽梁柱頭執行閉合作業(詳圖6)

6 頂昇滑移現場施工情形

五、     施工關鍵重點

(1)解決地面組立空間:鋼橋組立為使用捷運箱涵路堤段腹地,因鋼橋具有縱坡,受到高程限制,地組空間應事先規劃吊車、及鋼橋構件進場動線順序。

(2)臨時支撐架:除考量鋼構靜載重外,另考量施工中地震(VE1年施工期)、風力(使用10年回歸週期風速)之影響(詳圖7)

7 臨時支撐架荷重分析

(3)基礎檢核:本案於河道高灘地中,設有一處臨時支撐架及基礎,需向河川局申請跨河構造物申請,並設置石籠加強河道中基礎沖刷防護。河道高灘地設置基礎範圍其地盤承載力,經工地平板載重試驗後,回饋設計技師檢核符合需求,相關基礎結構依計算分析結果設置。

(4)鼻梁結構檢核(詳圖8):以最大反力為42m跨距計算,安裝時機應依所檢核鋼橋重心安排,並考量既有橋梁之交維動線。

8 鼻梁結構檢核

(5)減小摩擦力消失時之動能:鋼橋總重約900t,滑移時採用830t同步千斤頂作動,滑移啟動時之磨擦力需降為最小,避免影響鋼橋啟動滑移時之穩定。滑移介面材料使用HDPE板,具有表面摩擦係數小之特性,摩擦係數約為μ=0.07~0.4,設置於本工程之滑移座斜面,減少摩擦阻力。

(6)鋼橋頂昇滑移設備:如採傳統式施工,需設置大型反力座,並使用人力拆裝及鎖固,時程較久並需考量結構及推橋過程之穩定;本案施工(詳圖9),不需使用人力拆裝及鎖固,由主千斤及同步千斤頂同時作動,時程大幅減少,每一衝程所需時間約5分鐘;鋼橋滑移距離78公尺,以每次衝程30cm計算共需260次衝程,所需總工作時間縮短為22小時即可完成。

(7)設置橫向千斤頂:考量於頂昇滑移過程,每5m需測量鋼橋座標位於滑移路徑,為避免橫向偏移量過大,於確認偏移量後以橫向千斤頂調整,將偏差量分配於後續滑移衝程中,配合縮小偏移量至設計線形路徑為止。

9 創新之頂昇滑移設備

六、     科技應用創新作為

(1) 鋼橋前進原理,採位能轉換動能,動力來源為橋體自重,無需設置龐大的反力設備,大幅降低施工成本。

(2) 以橋梁工法支撐先進為基礎理念,設置少數臨時支撐座4座及加裝鼻梁,使鋼橋利用重心轉換,緩慢端進,安全又可靠,大幅降低施工風險。

(3) 利用類碗形結構(詳圖4),當主梁下翼板非水平狀時,可藉此機制進行調整,避免垂直支撐座有集中應力產生。

(4) 電腦控制液壓同步千斤頂,通過資料回饋和控制指令傳遞,可全自動實施同步多點頂昇動作,包含負載均衡、行程矯正、應力控制、操作閉鎖、過程顯示和故障報警等功能,詳圖10

(5) 使用空拍攝影,定期紀錄施工歷程,詳圖11,檢視橋梁線形及河道區域是否有異常狀況,藉由高空多角度檢視,可查察地面檢視所無法確認之衝突,並啟動相關因應措施。

 

10 同步千斤頂電腦控制設備

 

11空拍攝影定期紀錄施工歷程

(6) 利用縮時攝影,錄跨溪橋頂昇滑移工法。包含鋼橋地組、鼻梁組立及滑移全過程錄,將作為教育訓練及爾後相關工程參考。另引入BIM模擬衝突檢核(詳圖12),分解施工步驟並檢核界面衝突,檢討研擬解決方案,於施工前使工作團隊瞭解程序、及可能發生之問題,進行探討,使相關進程順利完成。

12 跨阿公店溪橋之BIM模擬檢核應用

七、     結語

本創新工法之導入,提高施工品質及施工安全,縮短工期,降低施工對河川通洪之影響,對於國內類似工程,提供一個觀摩學習的教材及案例。最後要感謝,高雄市政府及捷運工程局各級長官的督導與指導,施工團隊縝密的規劃與工序安排,讓本橋施工順利完工。「零災害、永健康」是我們工作團隊共同的信念,本橋的滑移定位,也為本工程完工目標,更往前推進一大步。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