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年一月九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257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洪啟德、陳玫英、鄭明昌、蔡震邦、陳清展、賴建宏、周子劍
     黃騰輝、巫垂晃、謝詳樹、陳菁雲、楊高雄、陳存永、梁詩桐
監  察 人:張長梅、陳錦芳、呂震世、陳永成、伍勝民
社  長:賴建宏

副  社 長:陳玫英、黃騰輝、陳存永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林建志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書法講座()

書畫同源”- 書法與繪畫的關係

談書法線條與繪畫風格

陳成焜  技師

中國的文字起源於遠古人的結繩記事,而發展出文字。接著,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就產生了繪畫。

而中國文字與繪畫的關係,一方面中國文字與繪畫,在起源之初有相通之處;另一方面是書法與繪畫,在使用的筆、墨工具,幾乎是相同的,使得它們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再其次,是書畫在筆墨的運用上,具有共同的規律,繪畫中的線條力道,在粗細、濃淡等的變化運用,與書法字形、線條變化等,有其相通之處。這也可以說,書法與繪畫,是同一根源而發展出來的。

書法作品的書寫,不僅在字型字體上的發揮,作品中的字體大小、疏密、墨色濃淡等的配置布局,同時也顧及作品畫面的整體表現,這也就是說,書法作品不單是字的表現而已,同時它也是一幅畫。這幅畫是帶著以文字表達的文學情境,它不單是紙面上的一幅畫,它也帶領我們進入文字所描繪的畫境中。

我們來看中國佛教律宗大師,弘一法師,所寫的悲欣交集。在出家前,他是一位才華洋溢的藝術家,在繪畫、音樂、書法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在出家後,他的日本籍太太雪子帶了2個兒女來見他,對著過去留學日本時深愛的太太,他只以一壺酌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他的作品送別中的歌詞)辭別太太,轉身進入寺中,不再回頭。我們可以說他意志堅決,也可以說他是極端無情。

可是,弘一大師在圓寂前,囑咐他的隨侍弟子,備妥筆墨紙,而寫下了悲欣交集”4個字,從他褪盡風華、反璞歸真,所寫出的凌亂筆畫中,可以看出弘一大師對於過去人世間的情感,內心是有多麼的煎熬,這看來不像是有修行的出家人。可是,我們從他另外的答客問問余何適,廓然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便可知道,他是一個徹底瞭知空性的解脫者,也唯有這樣偉大的解脫修行者,也才能勇敢的面對過去的感情世界,也才能夠坦然的不違空性。

中國文人的畫作風格,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宋代文人畫的興盛,就是由皇帝所主導提倡的。如宋徽宗愛好繪畫,所以畫風就以迎合宮廷為主;而在異族統治的年代,多數漢族文人,無法進入公職為官,志不得伸,就隱居山林,在山水間以畫作自娛,或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過著閒雲野鶴般的生活;也有皇室之後,在失去江山之後,也只能以作畫,來排遣自己無力回天的悲痛。

在觀賞國畫作品時,筆法功力固然精彩,但常會感受到文人的無奈,在大山大水的畫作中,人是何等的渺小,是一種遁世逃避的感覺。其實,我覺得中國文人不夠勇敢,在宦海浮沉中,就只會有懷才不遇、志不得伸的慨歎,不會從道家的道法自然理論中釋懷,或從佛家的空性說法中,去澈悟解脫之道,而好好的活著,沒有表現出讀書人的豁達大度,誠可惜也!

我們在12/8(),舉辦了第三次的書法講座-“書畫同源書法與繪畫的關係,暢談書法線條與繪畫風格。還是邀請陳慶坤教授,繼續為我們授課。講師,依然是備課內容豐富,講演精彩,將書法與繪畫的關係-其相通處,以及中國繪畫的發展與主要演變等,藉著準備好的投影片(圖片有著作權的限制,無法引用到技師報上),做了精闢的講述及解說。講演中,台上台下互動熱烈,講師對於學員們的提問,都有充分的解說。其中有學員問到,『國畫中的大山大水,固然十分精采,但西方的畫作,如拾穗、晚禱等畫作,似乎更貼近人心,而民初豐子愷所描繪人們日常生活百態的繪畫作品,也廣受好評,那中國畫會有如何的變化?』,講師也解釋,在資訊充分公開透明並且容易取得的今天,中國繪畫受到衝擊後,勢必會有調整,來符合時代的趨勢。學員們對於講師的上課熱忱及精彩的內容,感到非常滿意,並對老師充滿了感激。

 

臨黃庭堅「花氣薰人帖」

  臨祝枝山書法欣賞
     
 
臨智永和尚「千字文」   書法社員合影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