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九年九月十九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241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洪啟德、陳玫英、鄭明昌、蔡震邦、陳清展、賴建宏、周子劍
     黃騰輝、巫垂晃、謝詳樹、陳菁雲、楊高雄、陳存永、梁詩桐
監  察 人:張長梅、陳錦芳、呂震世、陳永成、伍勝民
社  長:賴建宏

副  社 長:陳玫英、黃騰輝、陳存永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朱煌林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矩形能量應用於材料非線性-以斜撐門架為例

呂啟明  技師

 本報1194122412351240等期,分別探討矩形能量應用於材料以及幾何非線性之基本概念、單雙層門架等,本期主要介紹矩形能量應用於斜撐(Diagonal brace),如下圖1之斜撐為例說明。

1 斜撐

一承受水平外力F之斜撐,其與水平軸夾角為θ,則由力平衡如下式1,其中小寫f為斜撐軸力,左右各乘水平位移Δ,得外內矩形能量相等如下式2,其中δ為斜撐軸向變位,參考前述本報或Ref.-01可得成對變相如下式3

茲直接舉下圖2為案例1說明,其為一樓高36、跨度5米之對稱單層單跨柱底鉸接之斜撐門架,其中柱梁尺寸材質同本報1235之案例1,左右兩柱之柱頂與柱底PH(Plastic Hinge,塑鉸)亦同該期者,而1F柱底因為鉸接,所以沒有彎矩PH,另外大梁假設強度很大,永遠保持彈性,所以亦沒有PH。而斜撐尺寸為12x12cm,彈性模數E值為1.2E+5 kgf/cm2,兩端樞接(pinned connection),軸向PH如下表1所示。分別利用LCM(LuChiMan綠奇門,Ref.-1)CSI(ETABS程式,Ref.-2)等兩方法,求取本斜撐門架之容量曲線(2FL位移與1F基底剪力)

2 案例1之結構系統

 

斜撐之PH

1F Unit A B C D E
θ=35.75 cm 0 0 1 8 8
1FD1_Mid ton 0 20 12 12 0

1.LCM(LuChiMan綠奇門)方法:

參考前述本報或Ref.-01等方式,直接得門架側向位移與基底剪力之關係如下表2,其中破壞點符號,分別表示樓層元素編號_PH位置_進入破壞點,如1FD1_m_B表示:1F斜撐編號D1_PH在元素中間_進入B點,以此類推。

2 1F之容量曲線資料

破壞點 原點 1FD1_m_B 1FD1_m_C 1FC2_t_B 1FC1_t_B 1FD1_m_D 1FD1_m_E 1FC2_t_C
屋頂變位 0 0.875 1.757 6.475 6.5 10.382 9.867 12.955
基底剪力 0 17.58 12.45 19.72 19.74 19.74 10 10
破壞點 接續右上 1FC2_t_D 1FC1_t_C 1FC1_t_D 1FC2_t_E 1FC1_t_E    
屋頂變位   11.896 12.98 11.904 31.323 31.331    
基底剪力   6.67 6.67 3.34 3.34 3.34    

2說明LCM方法:1F斜撐先進入BC兩點、再由1F柱頂進入BC兩點、以及1F斜撐再進入DE兩點,最後由1F柱頂進入DE兩點致整斜撐門架破壞,如下圖3所示。

3 各層轉換至1F(LCM)

2.CSI(ETABS程式)方法:

CSI結構模型如圖4,利用前述本報或Ref.-01等方式,得門架初始降伏與最終破壞等變形,如圖5等六圖(由上而下由左而右依序排列),以及其容量曲線如圖67中之紅色圓形實線,其中圖6紅線僅為前段,表斜撐破壞至E點,圖7者才表全段。

4 結構模型圖(CSI)

 

5  Step12567與最終破壞等變形圖(CSI)

比較LCMCSI等容量曲線,如下圖67,斜撐破壞至E點前兩者完全重合,如上圖5Step12567,與前述表2LCM法所得結果相同。但1F斜撐進入DE兩點後,CSI法之基底剪力卻逆勢上揚,如下圖7紅線,不符力學破壞理論、不甚合理;而LCM法則最後由1F柱頂進入DE兩點,強度緩緩下降致整斜撐門架破壞,尚符力學破壞理論、較為合理,表示LCM理論驗證可行。

 

6  LCMCSI比較(前段)

  7  LCMCSI比較(全段)

再舉案例2如下圖8,同案例1再增加1層為二層樓斜撐門架,二樓高3米,二樓斜撐之PH如下表3,其餘均同前1235期與本期之案例1。同樣地,分別利用LCMCSI等兩方法,求取本斜撐門架之容量曲線(RFL位移與1F基底剪力)

8 案例2之結構系統

 

3 斜撐之PH

2F Unit A B C D E
θ=30.96゚ cm 0 0 1 8 8
2FD1_Mid ton 0 18 10 10 0

1.LCM(LuChiMan綠奇門)方法:

同樣利用LCM理論,求得2F1F等容量曲線,再轉換到1F基底剪力分別如下表45,兩圖相互比較如下圖9中之深藍與深綠等實線,初步研判整個系統由1F者控制,如圖兩者交點為2F斜撐中點進入E(2FD1_m_E),但過程中2F斜撐連B(降伏)均未進入,故斜撐不能直接跳E點,所以LCM理論判斷:2F柱頂頂底與斜撐均未破壞,保持彈性,故下表6與圖10中深綠實線,意為LCM最後求得本例門架之容量曲線。

4  2F轉換至1F之容量曲線資料

破壞點 原點 2FD1_m_B 2FD1_m_C 2FC1_t_B 2FC2_t_B 2FC1_b_B 2FC2_b_B 2FC1_t_C
屋頂變位 0 2.4 2.5 4.329 4.437 4.572 4.712 8.829
2F→1F 0 32.73 22.85 30.17 30.48 30.74 30.87 30.87
破壞點 接續右上 2FC2_t_C 2FC1_t_D 2FC2_t_D 2FC1_b_D 2FC2_b_D 2FC1_b_C 2FC2_b_C
屋頂變位   8.937 8.943 8.979 9.024 9.071 9.072 9.212
2F→1F   28.04 27.44 24.87 24.87 24.87 21.87 18.87
破壞點 接續右上 2FD1_m_E 2FD1_m_D 2FC1_t_E 2FC2_t_E 2FC1_b_E 2FC2_b_E  
屋頂變位   9.329 10.663 23.943 23.979 24.024 24.071  
2F→1F   18.87 6 6 6 6 6  

 

5 1F轉換至1F之容量曲線資料

破壞點 原點 1FD1_m_B 1FD1_m_C 1FC2_t_B 1FC1_t_B 1FD1_m_D 1FD1_m_E 1FC2_t_C
屋頂變位 0 1.283 2.002 10.117 10.372 10.627 10.638 16.597
1F→1F 0 17.48 11.69 19.62 19.74 19.74 10 10
破壞點 接續右上 1FC2_t_D 1FC1_t_C 1FC1_t_D 1FC2_t_E 1FC1_t_E    
屋頂變位   16.614 16.852 16.869 32.539 32.624    
1F→1F   6.67 6.67 3.34 3.34 3.34    

 

9 各層轉換至1F(Save Positive)

 

6 案例2整體容量曲線資料

破壞點 原點 1FD1_m_B 1FD1_m_C 1FC2_t_B 1FC1_t_B 1FD1_m_D 1FD1_m_E 1FC2_t_C
屋頂變位 0 1.283 2.002 10.117 10.372 10.627 9.868 16.597
基底剪力 0 17.48 11.69 19.62 19.74 19.74 10 10
破壞點 接續右上 1FC2_t_D 1FC1_t_C 1FC1_t_D 1FC2_t_E 1FC1_t_E    
屋頂變位   13.116 16.852 13.201 32.539 32.624    
基底剪力   6.67 6.67 3.34 3.34 3.34    

 

10 案例2整體容量曲線資料(LCM)

2.CSI(ETABS程式)方法:

CSI結構模型如下圖11,同前方式得門架1F斜撐柱頂開始破壞、與最終2F斜撐柱頂柱底開始破壞之變形,如下圖12,以及其容量曲線如下圖1314中之紅色圓形實線,其中圖13紅線僅為前段,前後兩平台分別表1F2F進入降伏破壞,圖14者才表全段,後段強度一直上升。

 

11 結構模型圖(CSI)

  12 Step9降伏與最終破壞等變形圖(CSI)

比較LCMCSI等容量曲線,如下圖1314中之綠色方形與紅色圓形等實線,兩者在1F斜撐進入BC兩點幾乎完全重合,1F柱頂降伏平台強度亦同、僅變位斜率稍有不同。而CSI側推出2F會進入降伏平台,且比1F者高,筆者覺得很不合理,因要讓2F破壞的力量大於1F者,表示2F破壞前1F早已經壞光了,這說明也由前述LCM方法判斷一致,更何況CSI法後段強度還上升發散,所以LCM理論驗證可行並優於CSI者。

 

13 LCMCSI比較(前段)

  14  LCMCSI比較(全部)

綜合本報1194112412351240與本期等,LCM(LuChiMan綠奇門)所發想的外內力平衡系統,其矩形能量(Rectangular Energy)均為矩形,簡單易懂,非線性應用上只要加加減減就好,且可以正確解析外內之變位與力量等結果,並不馬虎(Ref.-1),且優於CSI卸載中可能發散,再一次顯示矩形能量的可愛之處。

Reference 參考文獻                                              

Ref.-1      呂啟明,「矩形能量的可愛1.0-材料與幾何非線性之應用」,Pubu電子書城 或 amazon(亞馬遜,amazon.com)Sep. 2019

Ref.-2      Computer  Structure  Inc.,「CSI Analysis Reference Manual」,CSIJuly 2010

Ref.-3      呂啟明,矩形能量應用於材料非線性,技師報第1194期,民國1081026日。

Ref.-4      呂啟明,矩形能量應用於材料非線性-以單層門架為例,技師報第1224期,民國109523日。

Ref.-5      呂啟明,矩形能量應用於材料非線性-以雙層門架為例,技師報第1235期,民國10988日。

Ref.-6      呂啟明,矩形能量應用於幾何非線性,技師報第1240期,民國109912日。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