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委員會是公會運作的重要單位,約20年前,公會基於符合時代潮流的需要,增加成立了資訊委員會,沒有經過選舉直接由理事會指定編者當資訊委員會的主委;經過了八、九年,編者也利用職權在會員大會上,盛大的舉行網站啟用典禮的剪綵;時代快速的進化,已經由當時的重視資訊時代到今日的知識經濟時代。誠信與分享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素,共同願景是組織發展的首要項目。本期技術交流篇”XOOPS簡介”應有符合時代潮流的需要,如果會員各個都能建立自己的網誌或網站,那麼公會網站的園地裡就有你認養的地方,這種想法的靈感來自於古時候的井田制度,先學會種田,學會了種田,便可以被授田,有了私田,不要忘記耕耘公田。 另外,公田部份,公會的所有會務人員都全力的投入,她們在網站的經營都有列入記點,會員們至少也應提出一點需求;只是截至目前為止,曾經登入公會網站的技師有295人,但是有在網上留下隻字片語的技師也只不過11人。所以如果可以的話,將來徵聘委員的時候,將他們上網回覆、解答疑惑數,列入徵聘考量的項目之一,好像非常有必要;當然資訊委員會也研擬上網的獎勵,預計在明年的會員大會上,分三級表揚網站經營有功的前200名技師。 公會此次網頁重大的更新,會是跟上甚或超越時代的進步,也由於網際網路的普遍性,機構建置網站的同時,也都會考慮建立知識資料庫,並將所有的業務e化,建置的平台涵蓋企業資源規劃、客戶關係、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思考與應用。在公會所要建立的知識資料庫中,除列有專案部分外,尚會將各期技師報文章/專論、公會歷屆研討會/期刊論文/文章、網站專論等整理標定建立各期的bookmark、關鍵字、索引等作業;這個工程浩大而且是一種志業,我們鼓勵更多的會員參加,以使內容越來越豐富。 ![]() 你一定難以想像,一個功能齊全而且完善的網站,在五分鐘左右就可以建立起來,它的原理是用堆積木的方式堆疊而成,筆者也曾經用一年多的時間一試再試,發現它確實好用而且免費,所以敢於介紹給大家,更重要一層意義是本公會目前就是採用這個系統,它就是XOOPS。 XOOPS是eXtensible Object Oriented Portal System的縮寫,按照英語規則,XOOPS應該讀作「zoo'ps」。 是一個高度可擴充、具物件導向、且易於使用的動態網站內容管理系統,採用 PHP 語言跟MySQL資料庫來設計,功能、界面全部模組化設計。XOOPS 十分適合用於發展小型至大型的動態社群網站、內部 Intranet 網站、入口網站、並且可用來做為 WEB LOG 使用,可用於構建各種網路社區。 XOOPS的目標是為使用者建立一個容易開發模組及完全跳脫框架特徵的系統,比其他系統更接近一般使用者的網站管理系統。 XOOPS的發展源自於廣受文件管理及網站入口系統的社群喜愛的觀念下,它是一個非常易於使用、維護及管理的文件管理系統,其系統是透過統一管理介面維護的模組們來增加可擴充性。XOOPS內建的模組大部分是基本功能,您可以隨時拿掉或自行加上依照規格製作的模組,彈性非常大。模組開發是完全公開的,同時提供許多Xoops模組開發指南,可以將這些功能透過模組的核心來補充到XOOPS裡。 所謂模組通常是指一個單一功能的單元,這些單元具有明確的目標,組合很多的單元來達成更大的任務與較長期的目的。簡單來說:「模組就是一個獨立、注重個人需求與選擇;能針對不同的主題、運用不同媒體,達成具體而明確目標的套裝計畫」。 從經驗中得知,使用者想要的是透過純開放交流的管道中獲得安裝簡單、使用簡便及功能齊全的系統,而不想花很多時間去安裝模組,因此需要類似XOOPS系統般具有已經完整測試、整合且功能齊備的模組。 XOOPS的用途很廣泛,對於個人用戶,可以啟用XPress模組(針對XOOPS的WordPress),作為個人的網誌。對於較大規模的網站,可以根據需要,啟用更多的模組,如新聞發佈、論壇、資源下載、友情連結,以及線上購物、廣告管理等,對於Wiki、RSS,XOOPS也有相應的模組。 在版權上XOOPS是公開且容易取得的,您可以依照需要自行修改,但是要保留XOOPS的版權宣告。土木技師公會有興趣的會友,是可以成立社群的,藉著相互溝通與激盪,會達成更好的效果。 相關的教學活動可參考下面之網站: http://xoops.creativity.edu.tw/teach/index.php | |||||
![]() (96.09.09.野營社活動筆記)林忠行技師 台灣工程界的奇蹟-北宜高速公路的雪山隧道完工通車,縮短了台北和宜蘭間的距離,從台北到宜蘭遊覽已是輕而易舉的事。野營社特別於九月九日舉辦『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和『羅東運動公園』知性之旅。 當天上午8:00於捷運木柵動物園站集合,參加技師和寶眷共計23位分乘六輛轎車以共乘方式約在8:20出發由北宜高速公路往宜蘭羅東前進,沿途交通順暢無阻於9:10即到達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我們以購買團體票的方式由團體入口處入場,先由服務人員簡介整個園區的配置和參觀重點。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位於宜蘭冬山河附近,地址為宜蘭縣五結鄉五濱路二段201號,是以保存民間傳統藝術為宗旨而成立,內部建築皆以傳統商業街道、大戶人家的庭台水榭等古早建築為本。傳藝中心腹地廣達25公頃,建造費用高達30億元,開幕以來已成為宜蘭縣的重要景點之一,保存傳統建築及藝術,就是園區成立的宗旨。 傳藝中心參觀重點有「必拜的一廟」、「必賞的二館」、「必逛的三街」、「必看的綵街」和古厝「黃舉人宅」。「必拜的一廟」指的是文昌祠為目前全台灣『唯一』由政府所籌建的廟宇,主要供奉文昌帝君。「必賞的二館」為展示館和戲劇館,傳藝的展示館收藏具有文化、藝術與歷史價值的傳統工藝品,目前每一季都有不同的主題的全新展覽,匯聚全台名家頂級的曠世大作,是不能錯過的冬山河畔的小故宮!戲劇館可以容納400餘位觀眾,密集邀請一流的團隊登台獻藝。 「必逛的三街」是『民藝街』、『臨水街』和『傳習街』。「臨水街」靠內河水岸具有特殊風格的街屋,是照相的好地方,整條街規劃台式的小點心販售。「民藝街」共有三十餘間店鋪,邀請工藝家進駐現場施作,不時有師父提供表演示範。「傳習街」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工藝互動教育新天地,配合展示館的展覽內容,從第一館至第五館舉辦大師講座、手工DIY、達人現場示範秀以及當代名家特展,每個館的內容都超級精彩,獲益良多。 『必看的綵街』是小朋友超期待的節目「鯽仔魚娶某」創意婚禮綵街,每天分上下午表演,動物及昆蟲們可愛逗趣的盛大迎娶舞蹈融合傳統風俗、禁忌、吉祥話、喜慶歌謠等內容,每位演員身穿鮮豔服裝和臉上露出的笑容更是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傳藝中心的展示館內容是以三個月為一期的更換,本年度從第一季到第四季分別安排「台灣金工大展」、「台灣竹藝大展」、「台灣木藝大展」和即將展出的「台灣紙藝大展」。這次為「台灣木藝大展」,展示台灣頂尖木藝師傅們的精心傑作,內容包羅萬象,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民俗還是趣味、亦不論是寫實還是寫意,甚至是原住民藝師的創作,這次共邀請全台七十位優秀的藝師,展出近250件作品,件件都是精品讓人嘆為觀止。 展示館內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作品是由吳卿先生雕塑的『行走中的女人』,這件作品是將20公斤重的黃楊木原木雕刻到僅剩一張報紙的重量,它的厚度也像報紙一樣的薄,外表看起來像透明般,這種功力和所耗的工時真令人『感動』,乍看之下以為是一件『金』雕作品,吳卿先生早期從事木雕,後因為金的材料比較能耐久保存改從事金雕。 其實傳藝中心值得多次參觀,因為它除了固定的項目外,每月和每季都有不同的節目,展示館的節目就是每季不同,筆者今年已經第三度參觀,分別參觀了「金工大展」、「竹藝大展」和「木藝大展」每次都有令人感動的項目,都深感值回票價,我還計畫屆時找個時間參觀第四季的「台灣紙藝大展」。 中午12:30大夥集合離開傳藝中心前往位於「羅東運動公園」附近的芷園川湘菜用餐,這次野營社特別安排宜蘭風味餐,有鴨賞,胆肝、糕渣和砂鍋西魯。餐後前往今天的第二個行程『羅東運動公園』,整個場地約四十七公頃的面積,相當廣闊和綠蔭盎然,分為地景、水景運動設施、植栽等。令人最為深刻的綠色景觀和水景使人心曠神怡。結束了這次活動讓每個人留下一次知性之旅的美好回憶! | |||||
B項基本資料請全體會員務必填寫(並於10月20日前回傳)
報名截止:96年10月15日 報名截止:96年10月15日 報名截止:96年10月26日(星期五)中午12時 報名截止:96年10月8日
時間:96年10月6日起每個月一次,為期六個月(96.10.06、96.10.27、96.11.24、96.12.29、97.01.19、97.02.23) 截止日期:請於96年10月9日以前完成報名 時間:96年10月08日(星期一)、09日(星期二) 報名方式:請於10月3日(星期三)前填妥報名表傳真 演講時間:96.09.21-96.12.21 週五 18:45-21:15 共八場 時間:9604期-12月3-13日 時間:96年10月20-22日 全文截稿日期:96年10月26日(星期五) 全文截止日期:96年10月26日(星期五)
日期:96年10月14日(星期日) 上午8:00
活動日期:96.08.24-96.12.21 (五)下午6:30 收件日期:即日起至96年12月31日止,以郵戳為憑。 | ![]()
截止日期:10月4日中午12:00 以前傳真至公會(逾時恕不受理) 截止日期:96年10月3日中午12:00前傳真至公會(逾時恕不受理)
| ||||
回頁首▲ |
發 行 人:林永裕 執行單位:資訊委員會 輔導理事:梁詩桐、高 原 督導監事:余 烈 資訊委員會:廖祐新 (主委)、鄭得志 (副主委)、朱泰明(副主委)、林忠行、黃武雄、 吳季鋼、宋明生、王啟河、林文隆、黃仁達、姚嘉偉、黃國艦、陳國星、 潘其芬、周榮隆、張文隆、施滄洲、林摩西、唐雨耕、張志彰、謝百鉤、 徐適康、陳柏伸、陳建權、劉長齡、朱弘家、林育信 |
版權所有,未經確認授權,請勿轉貼節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