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他山之石 看圖說故事-崩積層在遙測影像上的辨識 潘國樑博士 崩積層(Colluvium)泛指鬆散的土石依靠重力,在有或無水力的協助下,從上邊坡移積到下邊坡的堆積層,又稱坡積物;它是岩塊與砂、土的混合物,是地球表面上分佈最廣的鬆散土石。 崩積層的上坡部為含碎石的砂土所組成,下坡部則由含泥、砂的岩塊及碎石構成;故其下坡部的顆粒要比上坡部的為粗(見圖1及圖2)。它們的來源主要由上邊坡的母岩及風化產物所決定,與下伏的基岩無關。 崩積土由於搬運不遠,所以岩塊的稜角明顯,分選性差,也缺乏層理;其質地鬆軟,孔隙率大,一般在50%以上,故壓縮性大;作為地基使用時應考慮其承載力及差異沉陷的問題。 崩積層的墊座可能為斜坡,所以崩積體會形成上坡部薄而下坡部厚的錐體;其最厚處可達數十公尺。一般而言,斜坡的坡度愈陡,崩積土的覆蓋範圍就愈大。崩積層的表面坡度大多大於11°,通常大於20°,最陡可以超過45°;由此項特徵,容易與沖積層有所區別。崩積層可以局部充填溝槽,也可以將溝槽全部掩埋;但是沖積層只堆積在溪谷的兩側,且受到谷岸的限制。 崩積層的墊座如果為斜坡,則只要雨水下滲,就會削弱它們之間的摩擦力,使得崩積層容易潛移或滑動。如果外力又從邊坡的趾部挖掘,則將十挖九滑;這種現象在公路工程中特別常見。正確的工法應該是開挖上坡部,並且堆積到坡趾部,以產生撐牆(Buttress)的作用,俾能撐住整個邊坡。 崩積層主要覆蓋在斜坡上,或堆積於坡趾部的位置;其表面斜度約為30餘度。在它的上界及下界與其他岩性在縱向上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坡度轉折,簡稱坡折(Slope Break)。 崩積層在影像上的主要特徵,一般位於坡胸部及坡趾部,充填溝槽的局部或覆蓋整個溝槽(見圖1),其走勢明顯的順著斜坡方向下傾;而崩積層的坡面上可能有向源侵蝕的現象(見圖2);崩積層的表面坡度約在30餘度左右,且上、下界有明顯的坡折(見圖3);崩積體疏鬆多孔,雨水入滲多而地表逕流少,故其坡面一般缺乏水系的發育。 圖1 崩積層分布圖;崩積土只充填溝槽的局部,且崩積層的上、下界都有明顯的坡折;崩積層的色調及紋理(Texture)與岩層有顯著的差別;且崩積層的走勢係順著斜坡的方向向下傾斜,與岩層正好直交。
圖2 崩積層的產狀 (B為坡折處;C為崩積層;G為原來的槽溝處,幾乎已被崩積土所填滿;U為向源侵蝕作用的源頭)。
圖3 崩積層的影像特徵,其下坡部與上坡部有明顯的坡折;下坡部的坡面斜度呈典型的30餘度安息角(B為坡折處;C為崩積層;R為未被崩積土掩埋的岩盤露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