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社論 | |
缺水危機步步進逼 水庫清淤當務之急 自民國93年6月以來,今年是缺水最嚴重的一年,6月經濟部宣布11個主要水庫,5座蓄水率低於3成。尤其曾文水庫的蓄水率只剩下10.46%,針對供水壓力較大的地區,將啟動第二階段的限水措施,其原因是降雨量明顯不足。 所幸6月的米雷颱風及8月接續而來梅花颱風、南瑪都颱風都帶來了充沛的雨量,解除了限水危機,證明臺灣寶島實至名歸,但是也加深了靠天吃飯的疑慮。 目前世界各地水災、旱災交替,民生及灌溉用水只有依靠水庫及抽取地下水維持;抽取地下水造成國土沉陷的後果,工程會已檢討執行封井之措施。 依據統計資料,過去幾十年台灣平均降雨量2,500毫米,每年總降雨量超過900億公噸,但台灣一年用水量不超過200億公噸,台灣會發生缺水的危機,顯示水庫的容量無法達到預估的水準,水庫淤積是最大的原因。 石門水庫只是台灣水庫淤積問題的縮影。全台灣96座水庫總淤積量達到24%,等於四分之一的水庫都成了土庫,其中主要水庫包括曾文水庫、南化水庫、霧社水庫等等,淤積量都超過三分之一,有的甚至是一半以上,有些水庫為了排淤只好採取最激進的做法。以阿公店水庫為例,每年6~9月防洪閘門全部打開不蓄水,讓混濁的溪水能迅速排出。但是其他大型的水庫平常的供水已經非常吃緊,根本沒有空庫排淤的條件。 水庫淤泥是使水庫壽命縮減的元凶,但是台灣的降雨又快水急,沖刷造成水中帶泥砂流入水庫淤積。除了一般常見的抽砂之外,較常使用的就是利用颱風期間降雨量較大時,讓颱風雨帶走水庫底層淤沙,這是排沙量較大的方式,不過也會造成水庫下游河床積沙變高。 清淤泥的困難處,是清出來的淤泥去處問題不容易解決,因為量很大,很難找到可以堆置場所。雖然可供應建築使用,但也只能去化一部分,學術單位正在研究水庫淤泥製造產品,例如做成固化混凝土磚,不過技術還不成熟,尚未能量產。 其他如在水庫上游試辦「排砂隧道」,也就是將河沙在上游就先排除一部分,減低流入水庫量。其方式為在水庫上游設置分洪防淤隧道,以在排洪時吸取水庫底部泥砂濃度較高的水流增加排砂效果。 但在水庫集水區進行整治才是釜底抽薪之計,水庫集水區土地利用及水源污染有日益增加之趨勢,集水區內土地或因開發或因地震及超大雨量造成土層崩塌土石流失,大量泥砂流入庫區,水庫淤積日益增加,不但影響全民之生活品質、用水安全,更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之一大隱憂,做好集水區的保育才是治本之道。 建議持續辦理上游河道防淤及減淤工作,於上游集水區適當地點興建攔砂壩及整流工,並辦理開口合約利用乾季清淤。同時減少山區道路之開發,不准提高水庫集水區土地使用密度,每遇颱風暴雨,最為脆弱的部分即是山區道路系統,造成水庫淤砂之主因。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