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三月二十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693

發  行 人:林永裕
社務委員:王庭華、黃科銘、涂泰成、吳朝景、巫垂晃、陳錦芳、張長海
     梁詩桐、張景峰、陳清展、蔡得時、鄭明昌、歐良規、高 原
監  察 人:呂震世、施義芳、余 烈、周功台、周子劍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梁詩桐

副  社 長:巫垂晃、黃科銘

總  編 輯:拱祥生
營運總監:吳朝景

總  主 筆:張長海
本期主筆:蔡志揚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世界十大天然奇景榜首—美國大峽谷遊記

曾健助 技師

大峽谷國家公園(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位亞利桑那州中北部。公園於1919226日成立,占地4,931平方公里,以其壯麗的峽谷景觀,獨特的地質構造以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每年吸引超過四百萬的遊客造訪;並被探索(Discovery)頻道圈選為世界十大天然奇景之榜首,大峽谷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位於科羅拉多河(Colorado River)中游的大峽谷綿長446公里,寬度由6.5公里至29公里不等,最深處達1,740公尺。科羅拉多河由東往西流,將整個國家公園一分為二,即北緣(North Rim)和南緣(South Rim)。由於園區內沒有任何公路橋樑跨越科羅拉多河,所以從南緣的遊客中心開車前往北緣的遊客中心,需花費5個鐘頭,行駛346公里的路程方能抵達,事實上兩地的直線距離僅16公里而已。由於距離大峽谷較近的市鎮都在南緣,因此,有百分之九十的遊客第一次造訪大峽谷都選擇南緣。

筆者與家人由拉斯維加斯開車到大峽谷,沿途景色秀麗,中途休息站非常空曠,傍晚來到大峽谷南緣入口處附近的Tusyan小鎮,住進旅社,此鎮雖小但卻有汽車旅館、餐廳、商店、IMAX電影院及保齡球館等。隔天一早就買票進入大峽谷,(公園管理處處特別體貼,提供台灣遊客繁體中文指南)。筆者首先造訪遊客中心及博物館,它們都在景觀資訊廣場內(照片2),廣場內除了上述二棟建築物外,還有書店、餐廳、商店、免費巴士接駁站及大賣場。在遊客中心先由解說員就模型詳細說明大峽谷形成原因。

距今約七千萬年前,美國西南方很大一部份土地開始隆起,地殼板塊碰撞壓力,使得科羅拉多高原由原本接進海平面,升起至海拔3,200M,科羅拉多河不分畫夜地切割著隆起的土地,地層一層層地顯露出來,形成今日壯麗的大峽谷。至於為何切割隆起土地,而不避開它?多年來苦惱了眾多地質學家,也出現許多假設學說,今日學者專家的研究方向,即在企圖瞭解大峽谷形成的原因及將來可能的演變。

參觀完博物館後,沿著Mather點、Yavapai觀察點到年代聖堂(Shrine of the Ages)(照片1),欣賞壯麗景觀並拍照留念。一到Mather點立即感受到到大峽谷的雄偉,觸目所及皆是大自然雕琢最自然也最令人震撼的藝術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至今仍縈繞在腦中,嘆為觀止!而山區傾盆大雨說到就到,遊客紛紛走避,一剎時,山區、峽谷人跡全無,放眼望去,雨聲伴著遠處峽谷層層的紅色、淡粉紅色及近處深淺不一的綠樹,色彩繽紛,此情此景該是最接近大峽谷本來的面貌吧!何其有幸!

隨著避雨的遊客到年代聖堂參觀印地安文物展示館並就近用餐,雨停之後再參觀火車站,沿著沙漠景觀路到Yaki點到Grandview點,在Grandview點剛好雨過天晴,一串串光線穿過雲層,照在峽谷底部,如同珍珠般的美麗。再沿Moarn點到Tusayan遺跡和Tusayan博物館參觀考古遺跡。到了東方入口的Desert View,雖時近傍晚,但仍可欣賞到峭壁中由鮮豔的橘色到淡粉紅色,隨著夕陽的移動時隱時現,其色彩明暗深淺的變化更是豐富多姿。在此千變萬化的光影中,欣賞著谷緣上方禿鷹的遨翔,清風扶面,暮色漸漸四合,不禁有今夕是何夕之感。在回程道路中,遇見一頭與人同高之大鹿,在向遊客索取食物,一點也不畏懼人類。公園內之動物與遊客非常親近,沿途所見之松鼠、烏鴉都是如此的。

大峽谷的西緣有Havasu 峽谷,位於印地安人保護區,約有250名務農的印地安人住在峽谷中,尚有著名的Hopi point ,可俯瞰壯麗的科羅拉多河,可惜因山區大雨無緣欣賞。

有些觀光客搭乘遊覽車前來,僅選擇幾個高原頂部邊緣的觀景台,展望大峽谷的壯闊美景後,隨即匆匆離去。若想深入內峽谷(Inner Canyon)一窺大峽谷堂奧之美或對地質研究有興趣者,不妨由高原邊緣下探峽谷底部。從高原頂部最年輕的石灰岩層(約25千萬年)到底部最古老的前寒武紀沈積岩(約17億年),其間有石灰岩、砂岩、頁岩形成不同階段的沈積岩層,走下峽谷,如同瀏覽一部繁複的地質史,這也是遊覽大峽谷不錯的方式。

 
照片1:南緣地圖   照片2:南緣巴士接駁路線,觀點點位置圖
     
 

照片3:Mather觀景點

  照片4:Yavapai觀景點,照片中央處可見科羅拉多河細小河流

 

   
 

照片5:公園管理處所展示大峽谷美麗石頭

 

照片6:年代聖堂向外瞭望廣場

     
 

照片7:不畏懼人類的烏鴉

  照片8:在Grandview點剛好雨過天晴,一串串光線穿過雲層,照在峽谷底部,如同珍珠般的美麗
     
 
照片9:Moarn觀景點   照片10:Tusayan博物館
     
 
照片11:回程道路中,遇見一頭與人同高之大鹿,在向遊客索取食物  

照片12:回程所見沙漠景觀路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