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重新建,輕維護〞談混凝土(R.C)養護 任 英 技師 依據台灣營建研究院在921地震後對損毀建築物做混凝土鑽心強度試驗結果顯示,有38%的混凝土試體強度無法符合設計強度的要求,其中更有12%不到設計強度的7成5。同時建築師、營造廠、建設公司不願也很怕做鑽心強度試驗,這些問題值得大家省思與探討,而不可一概而論混凝土偷工減料之嚴重。 自從921地震後,各級政府機關、建築師、營造廠、建設公司皆警惕到地震的可怕,用了各種制度管控R.C.品質,從施工圖說、施工計畫書、監造報表及施工報告(日報、週報、月報),尋求合格廠商供應R.C.,並且辛苦的做試體抗壓強度試驗,氯離子含量檢測等等,洋洋灑灑的合格報告無一可免,因目前政府單位及監造單位都要附上這些文件,才可申請使用執照,從尋合格廠商供應R.C.→R.C.送到工地現場→做試體送試,層層管制,大家都在努力作,且都沒問題,也都不希望地震重創重演,更不希望冠上偷工減料的名聲。 自從921地震後,多家建築師、建設公司及營造廠已注意到R.C.現場澆築時,有加水現象,已實施管尾取樣,更有圖說己述明部份驗收時,就得依驗收官隨處取樣做鑽心試驗,通過才可付工程款,以維品質,但隨處取樣也不可隨處取,要找不影響結構的地方,有時,還真難找,也就用目測的方式取代那〝得〞字吧!不過這些規範總比沒有好,至少警惕一些。 在R.C.施工中,為了達到設計強度而必須實行養護工作是最不易執行的,然R.C.的養護在各規範、規則、施工合約等,其中都有載明,而新澆築R.C.的維護就從養護開始,重視它的工程師不多,R.C.新建澆築前的種種努力,且做試體,俟初凝後放入水中(有人稱養生池)養護,試問現場建物的R.C.可否放入水中?有做與試體同樣的養護?它們兩者做出的報告會相近嗎?R.C.因要水化作用過程中必須養護,而且很重要,希望盡量做到與試體一致的情況,這樣做試體試驗才有意義。依過去的經驗,整體粉光(拍漿粉光),清水模板及鋼模板等的施工方式會好一些,因R.C.表面的水密性較好,不易失水,而達養護之部份功能,不是全部,澆築R.C.初凝後,連下幾天雨或陰雨綿綿(毛毛雨最好)會較好一些,但不能總依靠老天爺幫忙,再就是連灑7天的水,實際也不易做到,而今市面上有一些保水的產品出現,但又增加工程成本,技術規範也未出現此規則,種種尚未成熟的技術有待研發及推廣。情況較嚴重的是大太陽的天氣,大體積R.C.樓版厚度10公分以上及無梁版等,若再不努力養護,失敗就等著您,這就是工地怕鑽心試驗的原因、筆者還曾經用過麻布袋保水、灑水器、定時灑水器等等工具,以求達設計強度,但這在執行上,成本上仍有問題。 再就是施工中的瑕疵,如R.C.還在水化過程中(雖已過最少拆模時間),拆模時動作太大而擾動R.C.;拆模後,發現模板偏移,部分R.C.需打除整修,導致鋼筋保護層不足及原有之光滑面成為粗糙面,以及打除過程中,振動造成R.C.的細微裂縫(有的肉眼看不見),以上種種都會影響R.C.強度,如何補救?有待土木技師的智慧來處理。 有時想想,土木工程有的還真要看天吃飯,可否克服?混凝土預拌廠配方及送貨到場都很嚴謹,而輕忽了維護(養護),導致強度不足,更由於養護不易執行及成本考量等等,而缺乏這一方面的探討,建議這技術能否與化工人員或預拌廠配方技師相互研討,有待大家努力,共勉之。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