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507

發  行  人:莊均緯
社務委員:莊均緯、陳菁雲、施義芳、鄭明昌、蔡逸勲、陳錦芳、王 琳、拱祥生
     陳清展、邢峻華、張錦峯、巫垂晃、高 原、伍勝民、鍾立來
監  察  人:洪啓德、陳玫英、朱弘家、謝祥樹、蔡震邦
社  長:蔡逸勲

副  社  長:王 琳、高 原

總  編  輯:吳宗翰

副  總  編:劉冠廷
營運總監:洪啓德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周子劍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認識中國世界遺產-福建土樓

江俊謀 技師

緣 起

200876日,在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福建土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範圍包含永定縣、南靖縣、華安縣共6個土樓群及4座單體土樓,合計46座。專家評價意見:「它是東方血緣倫理關係和聚族而居傳統文化的歷史見證,展現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大型生土夯築建築藝術成就,具有普遍而傑出的價值。」

消息發布後,福建土樓一夕成為世人矚目焦點。筆者基於對古建築的熱愛,於同年829日與友人聯合前往廈門,以包車方式安排21夜參訪行程。在導遊及土樓主導覽解說下,對福建土樓有了初步了解與認知。本文內容簡要介紹福建土樓及解析其建造工序。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跟隨筆者的腳步,一同探索福建土樓的奧秘。

壹、福建土樓介紹

一、名詞定義

土樓是中國一種大型生土夯築的民居建築。廣義上凡興建於福建地區的土樓皆可稱福建土樓。據官方統計目前福建西南地區尚存三千多座土樓。由於數量龐大為避免混淆,以下本文所稱福建土樓,係指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46座土樓。

土樓為古代建築物,類似於現代集合住宅,採用生土夯築技術,所建造的大型民居樓房,不需特殊施工機具設備,簡單手工具與人力即可參與施工。土樓完工後滿足居住需求外,又具自我防禦功能。福建土樓大多為圓形或方形,兼具獨特建築風格與文化價值。這些土樓其興建時期橫跨1520世紀,主要分佈於福建西南山區丘陵、山間河谷及盆地。土樓建築具有很強的抗風及耐震能力。許多土樓歷經數百年風雨屹立不倒,迄今仍可居住。

二、歷史沿革類似

土樓是有故事的歷史建築物,想要了解土樓,需先回顧其歷史。早期居住於中原地區黃河流域一帶,居民為躲避戰亂舉家南遷,輾轉來到福建西南部山區,為求安定生活,興建兼具居住與防禦功能的土樓。土樓設計注重安全,可同時住幾十人甚至上百人,可防野獸入侵、抵禦土匪與外敵,在國家戰禍連年,人民生活顛沛流離下,興建土樓成為安養生息最佳選擇。

樓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時期,當時建築規模小,多為單層土屋型式。隨著經濟文化發展,土樓建築規模逐漸擴大,工藝技術日益精緻。至明代土樓建築盛行,官宦之家亦開始興建大型土樓;明末清初技術已臻於成熟,一座座土樓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民國時期數量更大幅增加。

三、建築特色

  1.依山就勢就地取材

土樓依山勢而建,融入自然環境,充分利用地形及材料優勢,達到與自然和諧目標。土樓主要建材多取自當地自然資源,如石材、杉木、黏土等,既能降低運輸成本,又可縮短工期並減少四周環境影響。

 2.天人合一的理念

土樓建造過程強調與環境和諧共生。一般選址多依山傍水之地,順應自然生態規律,使建築與周邊青山綠水、田園景觀相互融合,展現樸實而壯觀的美感,體現傳統天人合一的思想。

四、特色景點

  福建土樓中代表性特色景點,南靖區以「四菜一湯」聞名的田螺坑土樓群(照片1)。因電影《大魚海棠》場景聞名,位於雲水謠景區,興建於沼澤地和貴樓(照片2)及重視防禦設計懷遠樓。被稱為「天下第一奇樓」的東歪西斜樓裕昌樓(照片3)。其他特色土樓為歷史悠久的初溪土樓群,永定區高北土樓王承啟樓(照片4),以及被譽為「世界建築奇葩」的二宜樓。

貳、土樓建造工序

一、選址定位

風水師根據地勢規劃土樓格局,使符合傳統風水原理。初溪土樓群選址地點位背山面水的溪畔,前有溪流取水排水便利,後有層疊山巒與梯田,位處負陰抱陽格局風水寶地(1)

二、開挖地基

依設計圖放樣,選擇吉日開工,基於安全考量,地基深度一般挖至硬土層,以確保穩固。

三、砌築石腳

以花崗岩或卵石砌築牆基,用三合土黏合,增強地基黏著力與承載力。石腳高度需超過最大洪水線,以防受潮沖刷。

四、夯築土牆

  生土夯築為土樓建造核心。牆體厚12公尺,分層夯實並置入杉木枝或竹片加勁材料,牆體閉合連續堅固耐用(2)

五、豎柱架構  

  木結構以杉木為主,在土牆上開凹槽豎立木柱,架設橫樑與樓層龍骨,使木結構與土牆結合(3)

六、蓋瓦出水

完成屋頂梁柱架構(4),屋頂板鋪設瓦片,自上而下排鋪設,確保屋頂堅固防風排水順暢。土樓的外牆高大堅實、屋頂覆以青瓦片,形成寬闊的屋簷。

七、內外裝修

  封頂後內外裝修工程約需一年時間,包括開窗、安裝門窗、砌築隔間牆、修築樓梯與木地板,同時開鑿水井與興建排水系統。

八、防禦設計

  福建土樓建築防禦規劃,主要因應當時防禦需求設計,如深入地面2公尺基礎防止盜挖,12公尺厚實的牆體,只設置一處大門出入口,門口上方設滅火裝置,一層及二層牆面不開窗,外牆高處設瞭望台,設窄窗與槍口等諸多防禦措施(5),強化自我防禦能力後,土樓宛如一座堅固堡壘。

結語

福建土樓建築外觀規模宏大,結構厚實穩重,走入土樓除感受冬暖夏涼外,空氣中散發著古樸氣息,讓人彷彿置身於溫暖大家庭。近年土樓商業開發帶動土樓觀光熱潮,改變當地生活樣貌,但福建土樓列入世界遺產而獲得保護,顯現出傳統與歷史文化仍有其價值存在。最後,礙於文章篇幅有限,讀者可掃描下方二維碼1,參觀福建土樓3D模型,從多角度欣賞其結構與空間之美;另一個二維碼2,則連結至筆者2008年參訪土樓行程規劃與照片說明。

 

 

 
照片1  田螺坑土樓群   照片2 和貴樓
     
 
照片3  裕昌樓   照片4  承啟樓
     
 
1  初溪土樓選址位置   2  土樓外牆生土夯實
     
 
木結構木屋頂梁柱架構   4  木屋頂梁柱架構
     
   
福建土樓防禦設計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