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四年九月六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500

發  行  人:莊均緯
社務委員:莊均緯、陳菁雲、施義芳、鄭明昌、蔡逸勲、陳錦芳、王 琳、拱祥生
     陳清展、邢峻華、張錦峯、巫垂晃、高 原、伍勝民、鍾立來
監  察  人:洪啓德、陳玫英、朱弘家、謝祥樹、蔡震邦
社  長:蔡逸勲

副  社  長:王 琳、高 原

總  編  輯:吳宗翰

副  總  編:劉冠廷
營運總監:洪啓德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林景棋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推動建築物預鑄工法,邁向智慧營建新紀元

我國營建產業長期高度仰賴勞力,惟近年在高齡化與少子化衝擊下,勞動人口持續萎縮,年輕世代投入意願不足,導致人力短缺問題日益嚴重,不僅造成工期延宕,亦威脅產業生存與發展。同時,社會大眾對於施工安全、環境保護、品質管控與工期效率的要求日趨嚴苛,傳統施工工法已難以滿足。

因應挑戰,推動具備少事故、少污染、高品質與高效率特性的建築工法,已成為必然趨勢,其中預鑄工法更是邁向智慧營建的重要關鍵。預鑄工法係指鋼筋混凝土或鋼骨鋼筋混凝土構造建築物之外牆、柱、梁、樓板、樓梯及整體浴室,先於工廠或工地鑄造製成,再於工地進行組裝。

其主要的價值與特性包括:1.節省人力與工期:可減少約20%50%的勞力需求與工期,紓解人力不足的壓力。2.提升品質工廠化生產有助於標準化與模組化設計,降低施工誤差,提升營建工程品質。3.環境永續:減少現場廢料、噪音與污染,符合節能減碳及環保需求。4.智慧化應用:易於與建築資訊模型(BIM)、數位模擬及自動化施工設備結合,推動營建產業數位轉型。

國際間預鑄工法發展已相當成熟新加坡80年代即導入組屋建設,目前超過70%住宅採用預鑄工法;日本則歷經數十年創新,結合隔震與高層建築技術,使預鑄建築遍布都會區。這些案例顯示,預鑄工法不僅能解決勞力短缺,更能提升都市建築品質與安全,值得我國借鏡。國內制度建構方面,我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已建立「建築物預鑄率評定機制」,分兩階段進行:1.設計階段:完成設計預鑄率評定,出具設計評定報告書。2.施工階段:完工後再行評定,出具完工預鑄率報告書。評定方式以各構件之「預鑄比」乘以「權重」後加總而成。權重則考量構件體積占比、成本及慣用性等因素。依計算模式,若外牆採用預鑄工法,預鑄率可達20%以上;如柱、梁均採用則可逾45%;若外牆、柱、梁同時採用,則可突破70%。因此制度將預鑄率劃分為不同區間,作為等級區分及政策獎勵依據。

在產業鏈帶動效益方面,推廣預鑄工法不僅能改善施工效率,更能帶動上中下游產業轉型:1.上游:建材、模具與設備製造,推動自動化與智慧化。2.中游:營造與施工單位,透過數位化流程與減碳工法,提升效能與永續價值3.下游:裝修、機電工程導入模組化與AI化應用,提升整體產業鏈協同效益。預鑄工法因此不僅是一項施工技術,更是推動建築產業鏈全面升級的關鍵觸媒。

綜上所述,本報建議:在政策與永續方面,政府提出「智慧永續新臺灣」願景,協助中小企業落實數位及淨零轉型。營建業身為基礎產業,透過推動預鑄工法,可同步實現工安提升、數位升級與永續減碳。預鑄工法結合BIM、智慧施工及人工智慧應用,將成為我國營建業朝向智慧化、產業化與國際化的重要基石。預鑄工法兼具減少人力、縮短工期、提升工程品質及符合永續發展之優勢,更能透過數位與智慧化技術整合,帶動產業鏈全面轉型。未來,若能持續強化政策引導、獎勵措施及產業協作,預鑄工法勢必成為我國營建產業邁向智慧營建與永續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