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門多薩 Mendoza
陳政昇 技師
在地球的另一端,遠離台灣萬里之遙,藏著一座被陽光與葡萄藤擁抱的城市—門多薩(Mendoza)。這座城市坐落於乾燥的安地斯山脈東麓平原中,彷彿與陽光簽訂契約,每年擁有超過300個晴朗日子。它的誕生,不僅是地理的選擇,更是一段關於水、土地與文化交錯的歷史。
當初歐洲移民來到南美洲,在這片原由瓦爾佩人(Huarpes)居住的平原上建立了據點與要塞。隨著山區的森林與礦產被發現,愈來愈多新住民湧入門多薩,開採資源、定居生活,逐漸形成一座多元文化的小城。原住民與歐洲人融合,後期也有華人移民加入,使門多薩的文化更加豐富。
然而,乾燥的氣候讓「水」成為城市得以存續的首要條件。年降雨量僅約200公釐,卻鄰近終年積雪的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山(6,961公尺),這座屬於「七大洲最高峰之一」的巨山,為門多薩帶來了得天獨厚的水源。當地人汲取印加與原住民族的智慧,以地熱融雪,沿峽谷建構出密集的灌溉系統,並修築水渠貫穿全城,使這座本應荒涼的城市綻放綠意,成為沙漠中的綠洲。
19世紀初,南美掀起脫離殖民的浪潮。1810年代,聖馬丁將軍與家人來到門多薩,並在此建立革命基地。他在此訓練部隊,最終翻越安地斯山,親自率軍解放智利與秘魯。他被尊為南美獨立運動的靈魂人物,連他歸鄉途中曾駐足的一棵蘋果樹,如今也被保留下來作為紀念地。
獨立後,門多薩人將希望重新投注於土地。他們種植橄欖與葡萄,其中一種來自法國的Malbec葡萄,意外地在這片乾燥高地表現出色。1860年,門多薩成立了第一家酒莊,此後酒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如今全區擁有超過千家,產量佔全國約七成。這裡也成了阿根廷葡萄酒的首都,當地人對紅酒的熱愛甚至超越瑪黛茶,紅酒早已成為日常的一部分。
門多薩的歷史也曾被重創。1861年,一場強烈地震幾乎摧毀了整座城市。廢墟之上,居民以瓦礫填平地勢起伏,重新建立家園。重建後的街道加寬,防震設計更為精細。今日漫步市區,仍可見路樹的根部低於人行道約50至80公分,水渠與樹木共生,構成門多薩獨有的街景。
除了葡萄酒產業,近年來門多薩也發現了鈾礦與石油資源,為城市注入持續發展的動能。
如今的門多薩,是全球最適合種植葡萄的地區之一。機場旁即是一望無際的葡萄田,多數酒莊對外開放,旅人可以參與導覽、品酒、甚至騎馬或野餐。在Maipú與Luján de Cuyo等產區租一台腳踏車,穿梭於酒莊之間,感受陽光灑落葡萄藤的氣息,是門多薩特有的浪漫體驗。每年三月舉辦的Vendimia葡萄酒嘉年華,是全國最盛大的葡萄收穫節,選美、遊行與表演,讓這座城市在秋收時節綻放歡騰。
而當南半球進入冬季(6月~8月),門多薩轉身變為滑雪勝地。距市區不遠的 Penitentes 滑雪場,吸引眾多滑雪愛好者前來挑戰安地斯山的雪域壯景。
門多薩,是陽光與雪、歷史與紅酒交織出的城市詩篇。它在大地之中低語,也在風中為旅人留下一抹醉人的餘韻,如果有機會的話,記得來門多薩體驗這一切。
|  |
| 門多薩附近的安地斯山脈景 |
| |
 |
| 門多薩蘋果園紀念園區紀念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