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四年七月十二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92

發  行  人:莊均緯
社務委員:莊均緯、陳菁雲、施義芳、鄭明昌、蔡逸勲、陳錦芳、王 琳、拱祥生
     陳清展、邢峻華、張錦峯、巫垂晃、高 原、伍勝民、鍾立來
監  察  人:洪啓德、陳玫英、朱弘家、謝祥樹、蔡震邦
社  長:蔡逸勲

副  社  長:王 琳、高 原

總  編  輯:吳宗翰

副  總  編:劉冠廷
營運總監:洪啓德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吳宗翰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論全球氣候變遷,亟需打造韌性社會

全球氣候變遷劇烈自今年七月以來,歐洲許多國家面臨熱浪侵襲,多地氣溫已飆破40度,連帶影響河水溫度高達25度以上。由於核電廠藉由當地河流和海洋抽水為發電機組降溫,再將升溫的水排放回水體中,但歐洲近期天氣酷熱,河水溫度上升,影響核電廠利用河水進行冷卻的能力,若核電廠將過熱的水排放回河流或海洋,便可能導致當地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因此法國、瑞士等地的核電廠被迫降低發電量或完全關閉。而西班牙與葡萄牙於六月高溫創新紀錄,義大利也有部分地區氣溫飆升至40度,就連倫敦等北歐城市也在酷暑中煎熬。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指出,歐洲近40年來發生熱浪的頻率和強度幾乎超過地球上任何地方,除了全球暖化的作用外,大氣層氣流和海洋洋流的循環流動,可能也是歐洲熱浪頻發的因素。依據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Woodwell Climate Research Center)科學家指出,北極正以較整個地球快34倍速度暖化,導致北極噴射氣流擺動,造成熱浪、洪水等極端事件。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亦證實,全球絕大多數陸地受到氣候改變影響,熱浪溫度更高,出現機率也更頻繁。特別是人類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使得地球比前工業時期溫度上升大約攝氏1.2度。基礎溫度升高代表若有極端酷熱狀況發生,溫度將進一步飆高。

除了熱浪肆虐之外,中國貴州省多地於六月中旬起遭遇極端強降雨,引發嚴重洪災,連續六天便降下相當於半年的雨量,加上上游持續洩洪影響,引發逾30年來最嚴重的洪水災情,三天內所降雨量堪比46個西湖,雨量相當驚人。此次致災主因包括連日暴雨、地形脆弱與排水系統不足。貴州地勢多山,雨水迅速沿山坡匯集,加上城鎮化擴張導致自然滯洪區減少,使洪水快速形成。另局部地區河道整治不足、排水設施老舊,加劇內澇風險。災情方面,遵義、黔東南等地受災尤為嚴重,多處道路中斷、橋梁損毀,部分鄉鎮停電斷水。洪水沖毀農田與民居,數萬人被迫撤離,此次洪災凸顯貴州在面對極端氣候與水患治理方面的挑戰。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致災型極端風暴、豪雨等發生之頻率增加,不論政府及民間,均須善盡國土規劃,尊重自然資源的珍貴、與不可逆性,讓國土得以永續發展。

同時,為健全防救災體系,更應提高警覺應對,如同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前執行長陳振川先生,曾表示「在極端氣候的狀況下,我們預計未來會繼續碰到這樣的狀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台灣人民唯有記取教訓,傳承經驗,才能在一波波的自然災害中展現堅強的生命韌性,在風雨中昂首,勇敢面對挑戰。

在極端氣候推波助瀾之下,未來山區或平地之環境災難,必定有增無減,儼然成為「常態」。因此,本報呼籲,今後不論是救災、緊急安置、災區重建、遷村等,都必須具備超越個案之通盤考量,從基本的環境調查、氣候模擬、評估未來災難的程度、跨部會整合及災害風險資訊透明等。

此外,政府應建立中央與地方的應變協調平台,整合水利、交通等系統,並著手建立完善防災資訊,配合媒體與專家學者,協助推廣防災教育,致力提升全民防災意識;身負雕塑家園的土木工程師,在工程規劃方面,更應拓展時間及空間尺度,導入氣候風險因子,以宏觀廣域且環境永續的思維,搭配各類新技術來因應,學習與大自然和平共存,減災於未發、防災於日常,攜手打造「韌性社會」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