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在新德里~帕希姆米哈爾省(PASCHIM VIHAR)
洪照男 技師
新德里這座城市,它不僅僅是印度的首都,更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與豐富文化的地方。從壯麗的歷史遺跡到多元的文化風情,新德里處處充滿了令人驚嘆的魅力,而隨著中印交流頻繁,中文熱成為印度的新顯學,會中文似乎成為在印度求職的另一種保障。與中國做生意在印度似乎暗潮洶湧,無可避免成為趨勢,本是學工程的李工程師,因緣際會之下,生命轉個彎,竟轉向新德里教中文,人生際遇真是奇妙阿。
一、喧鬧多樣的街景
新德里是一個充滿對比和矛盾的城市,街道上可說是充滿驚奇,喧鬧的喇叭聲是交通的配樂,來往穿梭著牛群與路旁乞丐(照片1、2),牛或乞丐有時會直接睡在安全島。初到印度真讓人驚訝,讓你的感官完全受到充分的刺激,這就是真實的印度。馬路上,牛群悠閒地穿梭在繁忙的車道間是當地的日常,這景象令人驚訝和敬畏。這些神聖的動物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在宗教信仰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它們都擁有獨特的位置。來往的車流幾乎也不曾有人驅趕牛隻,這畫面長久以來一直和平共存著。這裡真是動物的天堂,聽聞還有猴廟、老鼠廟,真是個萬物皆有靈的國度啊。
我們搭上嘟嘟車前往李工程師學校,沿途有不少攤販叫賣水果。顛簸的路面,真要抓好把手及隨身行李,司機像賽車手,常按喇叭是標配。沿途不遠處可看到一堆類似建築廢棄物(如照片3),敲碎的堆積物,與旁邊的水果攤形成強烈對照。走近看,原來是當地廢棄磚牆,經打碎成堆要做為鋪築路面使用,因當地碎石資源取得不易,常以再利用的方式,作為鋪築路面基底之用,也是資源回收。
 | |  |
| 照片1 穿梭的牛隻 | | 照片2 路旁乞丐 |
| | | |
 | | |
| 照片3 敲碎的堆積物 | | |
只是這堆磚碎石,再細看參雜不少雜物,像是塑膠袋、繫繩等,至少應該還要經篩過才可使用吧,反觀台灣砂石料源充足,真是寶島,而在這資源缺乏的國度,也就先將就吧。
二、印度彩繪Henna
印度彩繪Henna,之前曾在網路上看過,繪畫的紋路真是很十足印度風,今偶然目睹Henna手繪(照片4、5),真是慶幸。
Celin學彩繪有些天赋,據說Celin看過圖案就可全記下來,也許是累世記憶吧。Celin說彩繪是印度婚禮中非常重要的活動之一,新嫁娘在婚禮前,會接受Henna彩繪,主要彩繪在手、腳。Henna成份源自一種指甲花的天然顏料,這種顏料不會傷害皮膚,畫在身上會留下一層藏紅或深層色系,等乾掉脫落之後會呈現淡橘紅色的網狀圖案,做為慶祝婚禮吉利的象徵。當地人長久來一直相信,只要彩繪在身上的圖騰,留在皮膚上時間越久,婚姻就能被祝福的越長久。我們竊自想著,若真這樣,那刺青方式永遠洗不掉,那幸福不就…,當然人人都希望這種長遠的祝福。
 | |  |
| 照片4 彩繪Henna | | 照片5 現場彩繪Henna |
Celin有次應邀做婚禮前的彩繪,應女方需求,把新郎的名字,藉由彩繪過程,將新郎的名字依圖騰紋路,隱藏在新娘的Henna手繪圖案中,新婚之夜時新郎得需在這些圖案中找出自己的名字,才可以開始甜蜜的洞房之夜,而Henna的圖案若越精緻、顏色越深、幸福除可維持得越長久,更能取悅雙方長輩。對於Henna,另有一說,在圖案消失前,是不用做家事的「免死金牌」,若真是這樣,那真的要選擇刺青。
Henna彩繪傳承久遠,印度將 Henna 彩繪的傳統文化,結合商機而大鳴大放,吸引不少慕名而來的旅人,到印度總會特別安排體驗一下Henna彩繪的多元紋理。這彩繪文化,讓我們想到類似的刺青文化,但刺青是終生烙印,且是依個人喜好紋在身上,這就有別於Henna的文化性。而刺青在古代有著兩種極端的象徵意義,有些紋身象徵位階高低或是懲罰,例如法師、奴隸或囚犯。
彩繪,令人想起,我們台灣的歌仔戲、八家將文化,臉部彩繪有其代表性、威嚇性,更有其文化代表性。當今的Henna與印度的文化、節慶、商業價值及歷史結合,交錯連結綿密,但Celin說 Henna 源頭並非印度,據她所知,源頭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埃及。據說當時用途不單是身體彩繪,早期彩繪原料還可作為醫療用途,雖非源於印度,但也似乎撼動不了彩繪在印度的代表性地位。
當前 Henna 的應用漸普遍,幾乎都是作為給予祝福、正面能量的象徵!類似華人逢節慶時,寫春聯貼春、福的涵意,只是Henna繪在身上,都同樣有精神心理層面上的平安、好運、祈福象徵意義,帶來能量或好運,甚至是避邪、驅魔的含意。
三、黑眼眶的小孩
印度人早婚並不足奇,甚至有的約40歲就當爺爺了。當地的小孩,我們初看到時,直覺小孩眼睛好大又深邃(照片6),跟印度卡利瑪女神眼眸一樣,都有大大的黑眼圈。原以為印度小孩生下來都這樣,經了解,這是印度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傳統。為了要讓小孩平安長大,會將二歲以下的小孩,眼眶塗黑,弄得醜醜的,望小孩成長過程平安長大,以避免惡靈或魔鬼的干擾,這似乎有點神學的概念。若以科學角度,可能是落後國家衛生醫療不佳,小孩抵抗力弱,若因疾病常無完整妥善醫療,要平安長大不容易,衍生這種眼眶塗黑的文化,應算是一種哲學上的心靈醫療吧。
網路上有另一說法,印度小朋友於眼眶畫的「煙燻妝」,當地人說,小孩的煙燻妝,其實並非為了讓眼睛變大、變美,而是對保護眼睛有神奇的療效。我則認為應該是避免惡靈干擾小孩,讓小孩平安長大較合邏輯,因為小孩還小最重要的還是平安長大,小孩沒在用手機,保護眼睛應該是日後吧。
|  | | |
| 照片6 黑眼眶的小孩 | | |
四、李工程師變成李老師
剛來到德里第二年,因當地資源缺乏,李老師披荊斬棘,他的老友,找了關係為他申請了一間教室。那是離貧民窟不遠的一間破舊房屋,而這房屋的天然條件真的不是很好,因為廢棄了很久,四處都是荊棘瓦礫,光是清理的工作,就花了不少功夫。他一邊誦經安慰自己,一邊想辦法,花些錢請當地人幫忙打理,總算有個上課的地方。太好了,天不絕我,教室的問題解決了,然後他就開始進行規劃,讓這一雙原本是畫設計圖從事監造工程的雙手,這次要用來拿起粉筆教中文過生活。就這樣輾轉數年功夫,加上學中文在當地成為顯學的推波下,中文學校漸有成績。
這些成果,完全是他人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當初心想只是來嘗試教中文,他回想起來覺得生命真是太有趣了。他一邊感謝老天,一邊感謝當地人,一定不會忘記你們的恩情,就這樣李老師換下台式穿著,穿上印度打扮,台印合體,成為新德里一位發光的中文老師,他常說自己”簡樸之中,自有其樂”。想想如果每天有許多很想學中文的學生圍繞著你,每天三班,忙都忙不完了,哪有閒功夫去傷春悲秋的,所以有時候忙,未嘗不是一種對抗抑鬱的方式。
而印度在特殊環境條件下,孕育出了許多名人,像甘地、德雷莎修女等,因為他們奉獻的事蹟成為影響力,也讓許多人前仆後繼地追隨這些聖哲的腳步,無怨無悔心甘情願地付出,想想那真是一幅美好的畫面啊。
五、後語
旅行是人生不可或缺的體驗,旅行路上讓我們對生命有不同的體悟,在這座充滿活力與色彩的城市中,體會生命多樣性,也感悟生活的意義與價值。踏在新德里的這片土地,眼前的彩繪文化、小孩煙燻妝,深深吸引了旅人的目光,建築的多樣性更是讓人驚嘆。無論是古老的寺廟還是現代化的摩天大樓或是殘破的貧民窟,每一處都展現出獨特的樣貌,身在其中更感反差與對比,猶如穿越現在與過去的時空。漫步其中靜觀沿途風情,會發覺最重要風景,是那些在這塊土地上無私奉獻的人們。這些人在印度,雖不一定在歷史留名,但在新德里這片土地上,必定都留下了可比肩日月的靈魂,印度人對這些人將深刻的印記在心中。
當然李工程師之所以成為李老師,不單純只是因為他教書,更有教書之後認識了當地的朋友,但我想說的是,當理工人李工程師變成了李老師,他的身上就開始有了理工人身上不太有的那一面,就是文人氣,不是有那句話嗎,天地文人氣。最撫慰人心,煙火氣為剛,文人氣為柔,剛柔並濟接近中道。人生路上,當我們豪情萬丈,當我們陷入迷茫,當我們人生兜兜轉轉峰迴路轉時,猶如蘇東坡在他經歷一生顛沛放逐過程後,臨終前送給他兒子的詩作《觀潮》”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他回顧人生的深厚哲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也會是你我人生經歷的三個階段,原來山河大地皆為心識所變幻,每位都是這世上的過客,最終了解我們的全部努力,不過只是為了完成普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