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1485 | ||
| ||||
| 不可思議的事件側記 范弘芳 技師 民國六十年中期臺電施工隊(現在綜合施工處)為施作兩部氣渦機發電及相關設備,在林口電廠成立林口工地,由機械副主任常駐工地總理土木、機械、電氣、總務及工安環保等單位負責。同時也因為運轉中的10部柴油發電機低矮的煙囪造成林口地區空氣的污染,飄下的黑色煤灰傷及農作物及棉質衣物,乃新建60公尺高的煙囪,將原柴油發電機低矮的煙囪移除,新建鋼構風管連接於新建的煙囪,將柴油發電機產生的煙氣於60公尺高空排放。 煙囪工程是由機械隊負責監造,因主辦監造的同仁經驗不足,對施工中的煙囪高度難以量測,且對承包商提出對於設計圖的疑點不能解決,向隊本部反應請求支援。主任就命筆者令當時剛把一件工程驗收結案在隊部待命,且有鋼構鐵塔的施工經驗到林口工地協助監造。 林口工地從當地招募人員從事作早、午及晚餐的工作,為了順應餐飲人員八小時的作息晚餐訂在下午5點,大部分的同仁因此用完晚餐後,尤其夏天趁著天色還很明亮,各自外出尋找自己的樂趣。筆者習慣穿著拖鞋和其他的同仁散步在林口電廠附近海邊的沙灘上享受涼風,某日途中遇見主辦監造煙囪的和兩位機械工作隊同仁穿著簡單衣服及短褲從筆者經過走向海邊,說天氣很熱要去游泳。經過10來分鐘,先前去游泳的」一位同仁跑上「沙灘」猛喊年輕的同仁大概不行了,一直往海深處漂游,另一位嘗試去拉營救中,於是在沙灘散步的同仁,群體往他們游泳的地方奔跑企圖去營救,但已經看不見那位年輕的同仁,而那位企圖去營救的同仁則無功而上岸。 常駐工地的副主任動員且偕同全體林口工地的人員於海邊搜索,直到晚上的10點才在海邊找到那位年輕的同仁,經過急救無效已經失去生命的跡象。據一位當天晚上和那位年輕的同仁同桌吃飯的同仁說,他眼見那位年輕的同仁手拿著的飯碗突然翻轉掉到地面上,不以為意的收拾殘局重新裝飯用完晚餐,也沒有同仁警告那位年輕的同仁要注意,似乎有大事發生而造成悲劇。 從以上發生的不幸事件,筆者得到的經驗是:之後長駐工地約三十多年的營建工作,不論是設計規劃或施工監造,一旦遇到不尋常事件或事務的發生,皆不敢淡然視之,都很謹慎的應對處理,把危機化險為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