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大埔地震災區側記
陳純森 技師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教授級專家
高雄大學土木環工系 教授級專技
地震資訊
今(2025)年1月21日凌晨O點17分,嘉義縣政府東南方37.9公里之大埔鄉發生了芮氏規模6.4的地震,深度9.7公里,屬於極淺層之地震,參見圖1之地震報告。大埔之震度為6弱,番路鄉、甲仙區等為5弱,許多縣市的震度也都高達4級。震度4級以上之地區幾乎占滿台灣本島之一半,如圖2。
 | |  |
圖1 氣象署地震報告【1】 | | 圖2 震度圖【1】 |
鄰近震央之測站所測得之震度如表1,其中大埔、甲仙與番路等測站之地表加速度峰值紀錄如圖3~圖5。
表1 鄰近震央之測站震度
震央距離(km) | 測站 | 震度 | 最大PGA(gal) |
5.54 | 大埔 | 6弱 | EW 2,105 |
16.81 | 甲仙 | 5弱 | EW 472 |
23.26 | 番路 | 5弱 | NS 278 |
32.51 | 新化 | 5弱 | EW 239 |
27.46 | 六龜 | 4級 | EW 178 |
22.35 | 桃源 | 4級 | EW 169 |
 | |  |
圖3 大埔測站紀錄【1】 | | 圖4 甲仙測站紀錄【1】 |
| | |
 | | |
圖5 番路測站紀錄【1】 | | |
地震震度之分級採用民國109年之新制標準,震度4級(含)以下依PGA決定,震度5級(含)以上依PGV決定,如表2與表3。所以新制之標準,震度在5級以上者,未必PGA比較大之震區就屬於高階之震度。
從表1不難看出,六龜與桃源測站距離震央都比新化測站距離震央較近,但測得之PGA卻比較小,顯示新化附近之土層軟弱或疏鬆,造成震波放大所致。
表2 地震震度階級PGA範圍表【1】

表3 地震震度階級PGV範圍表【1】

地震災區
根據中央氣象署所發布的大埔地震震央位置,其座標位於東經120.57度、北緯23.23度,參見圖6。震央剛好位於嘉義縣大埔鄉、台南市楠西區與高雄市那瑪夏區等三個行政區之交界處,且震央就在曾文水庫之正南方,僅間隔一條台3線省道。初判本次地震之重災區應分別落在大埔鄉、楠西區與那瑪夏區。本次地震災害值得慶幸的是,雖有人受傷,但無人死亡。
 |
圖6 震央相對位置【2】 |
大埔鄉災損
本次地震號稱大埔地震,惟大埔地區之震害似乎較其他區輕微。有如0206之美濃地震,美濃地區之震害遠不如歸仁、仁德等其他市區。當然大埔鄉位於山上,人口與建物都比較稀少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大埔鄉比較明顯之震害為非結構物與天花板之墜落,如學校之活動中心與一般建築物之天花板等,參見照片1與照片2。顯見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之天花板耐震條款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建築物耐震規範規定天花板面積大於100m2者才需要考慮耐震設計,可是本次災害卻有天花板面積少於100m2的也發生墜落了。此外,本次初巡也連帶發現國內所推廣的校舍耐震補強,確實發揮了良好的效果,詳照片3。
楠西區災損
從大埔鄉沿著台3線向南行駛至台南市楠西區,發現楠西區大部分之損壞比較嚴重,修復費用也比較高,大多是牆體嚴重崩壞或與結構體爆裂分離,參見照片4、照片5。若短期內未妥善修繕補強,恐怕難抵震度較大之餘震。本次地震發生過後,餘震從未間斷,政府機關如有計畫補助修繕,其行政效率必須加快,否則大批受災戶恐承擔莫大之風險。
 | |  |
照片4 牆體崩壞嚴重 | | 照片5 構造爆裂分離 |
玉井區災損
台南市玉井區位於楠西區之南方,雖然離開震央更遠,卻發生主結構損壞最嚴重的特例。某六樓建築物因疑似採用早期獎勵開放空間的設計,一樓雖設置柱子卻缺少足夠之牆體,儼然成為立面不規則之「軟腳蝦」系統,參見照片6與照片7,所以許多一樓柱子都遭受震壞,混凝土爆開、鋼筋裸露,參見照片8與照片9。如果後續之補強修復需增設牆體時,勢必違背建管的獎勵法規,開放空間之作法值得審慎。
 | |  |
照片6 軟腳蝦建築系統 | | 照片 7 一樓牆體不足 |
| | |
 | |  |
照片 8 混凝土爆裂 | | 照片9 鋼筋裸露 |
曾文水資源設施
由於曾文水資源設施為攸關民生之重大土木工程,而此次大埔地震之震央恰巧位在曾文水庫旁邊,本次快閃順便目視相關設施之外觀,所幸如大壩、疏洪道、水源區隧道、水管橋等並未發現異常,現況詳照片10至照片14;僅發現水源區之道路有多處落石或坍方,但主管單位已快速於兩日內全部搶通,效率可佳。有關該等水資源設施與設備,建議水資源主管單位確實辦理專業之特別檢驗,以確保安全無虞。
 | |  |
照片10 疏洪道現況 | | 照片11 大壩現況 |
| | |
 | |  |
照片12 壩頂現況 | | 照片13 曾文水源區隧道 |
| | |
 |
照片14 水管橋現況 |
結論
總之,台灣位處重震地帶,從業人員務必精進務實,設計與施工確實依照規定,且定期妥善維護保養,方可保障建物與設施之安全。
參考文獻
【1】中央氣象署地震報告。
【2】谷歌網路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