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1471 | ||
|
社論 | |
論 強化智能技術在營建業之運用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智能技術(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正快速改變營建工程之設計、施工與管理模式。透過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及自動化技術,營建業得以提昇施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工程品質及施工安全,並促進產業永續發展。 首先,在建築規劃與設計階段,智能技術可協助提昇設計效率,並透過大數據分析優化建築性能,包括1、人工智慧驅動的參數化設計-透過機器學習演算法,AI可根據建築需求、基地條件及環境因素,自動生成最優化的設計方案。2、建築資訊模型(BIM)與數位孿生技術(Digital Twin)-BIM結合AI可模擬建築結構系統、建材等級與環境條件交互之影響,運算出建築能源消耗與結構耐震能力,幫助設計者進行虛擬測試,減少設計錯誤。 其次,營建工程涉及大量建材使用與交通運輸,智能技術可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浪費並確保建材品質,包括1、預測建材需求與管理供應鏈-AI可根據大數據推估建材需求,確保適時供應,避免建材過度採購或短缺。此外,AI可優化材料配送路徑,減少運輸能耗,降低碳排放。2、區塊鏈技術確保建材品質與來源透明-透過區塊鏈技術,使建材來源、品質檢驗及運輸過程可被完整記錄,確保建材符合環保與安全標準,降低使用不良建材的風險。 再者,智能技術在施工階段能有助於提昇施工效率、減少人為疏失,並提高施工安全,包括1、自動化施工設備與機器人之應用。2、透過大型3D列印技術,可快速建造混凝土構造,減少傳統施工過程中的模板與支撐材料使用,降低營建廢棄物與施工成本。3、無人駕駛工程機械,如自動挖掘機、推土機與起重機,可透過AI計算最佳施工路徑,提高操作精準度並降低燃料消耗。4、智慧監測與施工安全管理。5、無人機與AI影像分析,例如透過無人機航拍與AI影像辨識技術,可即時監測施工進度,確保工程按照計劃進行,並發現施工錯誤或危險。6、感測器監測施工品質與結構安全,例如IoT感測器可即時監測混凝土強度、鋼筋配置與施工環境,確保施工品質,並及早發現潛在問題。 建築物完工後,智能技術可應用於運營管理,以提昇能源效率與降低維護成本,包括1、智慧能源管理系統(EMS)-可分析建築物用電模式,自動調整照明、空調與設備之運轉。此外,AI可與智慧電網(Smart Grid)整合,在電價較低或再生能源供應充足時儲存電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結構健康監測(SHM)與AI預測性維護-建築物隨屋齡及環境變化有裂縫或漏水等結構耐久性問題,AI可透過IoT感測器監測結構及隔制震於地震後狀況,並透過機器學習及大數據分析,研判可能的損壞情形,以進行補強修復,延長建築使用壽命。3、優化廢棄物回收與水資源管理-AI可透過影像辨識與數據分析,自動分類建築廢棄物,提高回收率。AI亦可管理雨水收集系統,根據氣象數據預測降雨量,確保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本報認為智能技術在營建工程的運用可透過自動化與AI分析,減少人力需求,提高施工效率,同時降低材料浪費與能源消耗,使整體成本更具競爭力。透過AI 監測與智慧感測器,即時檢測施工錯誤與結構健康狀況,可確保工程品質,降低施工缺失,提高施工安全。並能有效減少營建廢棄物、降低碳排放,使建築物更符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且隨著AI、IoT與自動化技術的持續發展,營建業將朝向智慧化、標準化與預鑄化轉型,減少現場施工的環境影響。 本報建議,智能技術從數位化設計、智慧供應鏈管理,到自動化施工與智慧監測,使營建產業更高效、安全、環保。隨著科技發展,未來營建業將進一步整合AI、IoT、機器人與數位孿生技術,推動產業邁向更智慧化與永續發展的新時代。有些營造廠不要抱殘守缺,守株待兔,總認為現在營造業,自認是小營造業,不願意花錢求進步。因此主管官署應加強輔導外,公權力應強力介入,庶幾台灣營造業能有春暖花開的一天。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