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1466 | ||
|
工程與法律 系列研討會(一) 如何做好工程履約,降低訴訟風險 梁禮麟技師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營建管理博士 前言 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法益暨紀律委員會與中國工程師學會法規委員會,於113年12月14日在公會會本部舉辦了第一場工程與法律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由法益委員會副主委梁禮麟技師籌辦,並幸得新北公會賴建宏理事長的支持與丘達昌副理事長、李明哲輔導理事及周子劍主委精采的主持,吸引了大量與會者,會議室座無虛席,另有60餘位技師及同業先進透過ZOOM一同參與。 本次研討會分為三大主題:(1)如何做好工程履約,降低訴訟風險;(2)淨零碳排政策對工程產業的影響;(3)停權制度之政府採購法§103條之評析與挑戰。主題分別由梁禮麟技師、林子靖大律師、楊哲瑋大律師及黃儉忠大律師講授。由於篇幅所限,本篇文章將集中探討第一個主題,即如何做好工程履約與降低訴訟風險。
工程合約管理的整理概念 工程專案中,合約管理(Contract Management)與工程管理(Construction Management)是確保整個專案如期、如質、如預算達成的關鍵要素。工程專案往往歷時數月乃至數年,牽涉多方利害關係人,包括業主、承包商、分包商、顧問、設計者及監造單位等。在此多元複雜的互動環境中,合約不僅是單純的法律文件,更是各方溝通的「基準點」,也是確保雙方(或多方)在高度不確定性下仍能有序前進的重要依據。 然而,合約只是起點,實務操作中的變更、延誤或意思表示不清,常引發潛在爭議。正如嘗言所說:「工程唯一不變的共同點就是工程一定會變。」因此,健全的合約管理策略至關重要,例如明確界定雙方權利義務,及時建立紀錄與溝通管道,防止小的溝通誤解演變為法律紛爭。 一個健全的工程合約管理體系須結合法務、工程技術及談判溝通能力。管理者需熟悉民法及相關特別法規(如政府採購法、FIDIC條款等),並能將技術意見與實際情況轉化為正式合約文件。此外,完善的文件管理體系應確保會議紀錄、電子郵件往來、設計圖修改紀錄及施工通知等文件的完整性與可追溯性。這些紀錄不僅有助於事前預防爭議,更是日後爭端處理的重要依據。 合約管理不僅需要工具與系統的支持,還需管理者具備強大的風險預測能力。在實務中,許多管理者忽略了合約執行過程中潛在的風險,亦未在合約中預擬因應處理的方式。這使得一些本可提前解決的問題最終演變成複雜的訴訟。針對此類問題,建立一套系統化的風險管理流程顯得尤為重要。 工程履約管理中的意思表示與證據保存 意思表示是契約成立的基石,代表當事人創設、變更或消滅法律關係的主觀意圖。根據民法規定,意思表示須清楚、真實,且無脅迫或錯誤,才能產生法律效力。在工程專案中,雙方常透過正式或非正式方式表達意思,例如會議紀錄、電子郵件或口頭交談。雖然有些內容非正式,但仍可能成為補充契約條款或解釋契約範圍的依據。 例如,雙方在會議中口頭同意變更施工細節,若未能及時以書面方式記錄並經雙方確認,將來可能引發「是否合意變更」的爭議。為避免此類情況,工程管理者須將意思表示及時轉化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並建立嚴謹的紀錄管理系統。 為了有效管理意思表示與契約的履行,證據化的基礎應遵循「證據原則」的概念,履約執行過程中形成的文件、信函、電子郵件、照片、施工日誌、工程變更單、檢測報告、會議紀錄等,都是未來解釋契約條款與證明意思表示內容的關鍵證據。書面紀錄具有穩定性與可驗證性,能有效避免因記憶失準或口頭承諾模糊不清而引發的爭議。 實務中,變更指示(Change Order)與工程指示(Field Instruction)應通過正式流程確認,發行者需具備代理權限,若無代理權限,則須事後補充確認指示之有效性,以確保雙方權利義務的對等性。此外,管理者應建立完善的文件追溯機制,確保紀錄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在專案後期,證據保存的重要性更為凸顯,特別是在處理施工延誤、設計變更或未完成工作引發的糾紛時。專案的成功不僅依賴於計劃的完備性,還取決於紀錄的準確性與持續性。嚴格的文件管理制度能為專案的順利完成奠定堅實基礎。 工程變更設計的標準作業程序 (SOP) 在工程專案的實務中,設計變更是常見且不可避免的情境。變更的需求可能來自於設計圖面的調整、規範修改、現場條件的限制、不可抗力事件或業主需求的改變。其中,確認業主之需求與原始工作範圍,確保變更項目確實符合專案目標與合約約定,是執行變更程序前的一個重要要件。為了確保變更程序的合規性與效率,建立標準作業程序(SOP)是每個專案成功履約的基礎。以下分享我的實務經驗,並提出相關操作指引,供技師先進們參考與指教。 工程變更請求與增補契約處理步驟 Step1:確認請求權基礎 (1)檢視合約條款:從合約中查找「變更」相關條款,確認是否符合合約約定的變更程序,並同時檢視設計、技術規範的調整,最終確認相關人之授權範圍與決策層級。(2)確立變更提出與審核的流程:釐清變更需求的正式提出方式(如業主的書面指示、會議紀錄、設計圖面更新等),並將口頭指示轉化為正式函件或會議紀錄,以便後續依據合約程序處理。(3)不可抗力事件的適用性:若遭遇不可抗力事件,需依合約條款檢視其適用性,並提出合理的調整請求。在執行以上步驟前或同時,請再次確認業主的最新需求與專案的原始工作範圍,以確保所有變更皆以正確且完整的基準為出發點。 Step2:收集事實資料與成本分析 (1)彙整受影響之工程項目:列出原始合約項目、數量與變更後的預估數量,進行量差比較,建議建立量測與記錄機制,以確保數據精準且透明。(2)檢討合約單價或議定單價:提出市場行情或成本分析,以佐證議定單價的合理性,並說明如何套用現有合約單價或新議定單價。(3)工期影響與進度證明:彙整原計畫工期與實際進度差異,並提供進度報告、甘特圖作佐證;若變更影響至要徑工作,需特別說明對總工期的影響程度;如有共同遲延事件,應提出證據以釐清權責。 Step3:善用專案管理資訊系統(PMIS) (1)選擇適用之系統:例如Procore、Autodesk Construction Cloud (ACC)、Primavera P6或由大型顧問公司(如台灣世曦工程顧問公司CECI)開發之PMIS-CECI;在中大型專案中,可考慮租用商用PMIS系統,以節省開發成本並提升效率。(2)建立變更審批流程與紀錄:使用系統內建的審批模組及通知功能,確保變更處理流程完備且具法律效力,並對所有提交、審批與決策動作進行電子化紀錄,以確保其可被追溯及稽核。 Step4:證據保存與法務諮詢 (1)文件與溝通紀錄:將所有請求、批示與回覆等往返文件(電子郵件、正式函件、會議紀錄)保存並歸檔,同時將核心證據(合約節錄、業主正式指示、變更圖面與分析報告等)特別標示存檔,以便隨時調閱。(2)法律風險控管:變更涉及重大爭議或潛在法律風險時,應事先諮詢法務或律師,並依專業建議修訂或調整變更請求內容,確保其符合法律與合約解釋。 Step5:後續管理—變更追蹤與增補契約 (1)促成增補契約之簽訂:確認變更內容與估價後,盡快與業主簽訂增補契約,落實付款及後續履約權利義務,並同步辦理請款與付款程序,確保財務權益不受影響。(2)品質保證與驗收機制:變更後之施工項目,依增補契約規範執行,確保品質符合要求,同時進行定期檢核與稽核,並保留驗收紀錄,避免審計疑慮。(3)維護合約效力與市場信任:以完整紀錄、明確程序確保合約之法定效力;即時請款與品質控管能為承包商贏得市場口碑,並創造更廣泛的合作機會。 結語 工程專案管理的複雜性在於其多方互動與不確定性,而合約管理正是確保工程順利進行的基石。透過系統化的標準作業程序(SOP)以及對意思表示與證據管理的重視,不僅能夠降低紛爭與訴訟風險,更能促進專案全體參與者之間的信任與合作。本次研討會回顧了工程履約與變更設計的法律基礎,提供了一套清晰且實用的操作指引。希望這些經驗能為技師與同業先進們提供參考,幫助大家在實務中提升合約管理的專業水平,唯有兼顧合約的法定效力、即時請款、品質控管與充分協調,方能落實專案順利與多贏局面,進一步促進工程產業的發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