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四年元月十一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66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鄧勝軒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探訪省公會水利榮譽顧問

海洋大學翁文凱教授、成功大學張駿暉教授

徐勤威  技師

前言

我國頒定水利法於民國107620日增訂逕流分擔與出流管制專章,並於民國10821日正式施行。另水利署於1131210日(星期二)上午10時,於水利署臺中辦公區第一會議室召開研商「調降土地開發應辦出流管制計畫書之門檻值」2次跨部會會議。旨在有效滾動調整,藉由各部會及各機關團體參與回饋意見,以有效提升城市的防洪排澇能力。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在洪啟德理事長大力支持響應政府政策下,有幸對海洋大學翁文凱教授及成功大學張駿暉教授進行拜訪。由省公會黃騰輝副理事長代表本會,率山開委員會黎少明及徐勤威兩位副主委,拜訪北台灣及南台灣兩位著名水利工程專家,就台灣的水利現況進行深入交流。翁、張兩位教授長期執教深耕學子及致力於防洪管理與水利工程的研究。二位皆在其專業領域具有卓越貢獻和獨到見解,為此次訪問增添了深度和廣度。

訪談中,兩位學者均表示,依過去多年來執教及致力於研究和解決水資源分配和管理的各種挑戰。對於未來台灣在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和快速城市化過程中所遇到的出流管制及逕流分攤等問題,尋求具有前瞻性的解決方案,進而廣泛深入交流。本會有幸拜訪兩位水利專家學者彙整訪視議題探討如下:從工程的角度來看,出流管制及逕流分攤是現代城市水資源管理中至關重要的環節。這些策略旨在有效管理雨水暴雨逕流,減少洪水風險,並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以下是對這一議題的詳細探討。

出流管制

出流管制的核心在於通過一系列工程和非工程手段來控制雨水逕流的速度和量,從而減少城市內澇和洪水風險,具體方法包括:

工程技術:結合使用蓄水池、滯洪池、滲透系統等水利設施,使雨水逐步滲透和排放,減少對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例如,植生鋪面(透水保水)及建築筏基(流出抑制),可以有效貯留和滲透雨水,緩解洪峰流量。

低衝擊開發:利用自然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如透水保水和淹水補償,來提高開發範圍水體的滯洪和蓄水(如低衝擊開發(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能力,這不僅能減少洪水風險,還有助於地下水補注和避免重度開發影響原生生物生態。

智慧城市: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城市雨水下水道進行實時監控和預警。這些技術可以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問題,提高城市雨水管理的反應速度和效率。

逕流分攤

逕流分攤旨在公平地分配雨水管理的責任和成本,確保每個城市功能區或土地使用者都參與雨水管理工作。主要方法包括:

政策制定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由中央主管機關就淹水潛勢、都市發展程度或國家發展需要等條件,指定公告特定河川流域或區域排水集水區域,由地方政府擬定逕流分擔計畫,報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配合整體性區域規劃,以減少市政排水系統的負擔。

經濟激勵政府可以通過一系列經濟手段,如稅收減免、補貼等,來鼓勵私人及企業參與雨水管理措施的建設和維護。例如,我國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是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促參法),該法具體規範了主管機關、主辦機關、公共建設類別及民間參與的方式。近年來,透過引入民間資金進行公共建設,並藉助企業經營理念來提升公共服務品質,這已成為國際趨勢。國內為了減輕政府財政壓力並擴大公共建設投資以提振經濟,行政院將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列為重要政策方向,並成立了行政院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動小組。通過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導,要求各機關在辦理公共建設計畫時,首先評估是否適用促參法。

非工程參與高公眾對暴雨防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鼓勵社區參與雨水管理活動。例如,通過教育宣傳和社區活動,提升居民對措施的接受度和支持度。逕流分擔計畫可考量逕流抑制逕流分散逕流暫存低地與逕流積水共存之原則,以工程方法非工程方法因地制宜,並輔以避災措施等綜合運用擬訂逕流分擔措施。

總而言之,通過技術創新、政策引導和民眾參與,出流管制及逕流分擔可以有效提升城市雨水貯留效率,促進城市永續發展。學者們認為,這些措施的成功實施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實現雨水有效再利用與綜合治理。

結語

省公會有幸能有機會與兩位教授專家進行深入交流,受益匪淺,藉由訪談不僅讓我們對台灣的水利問題有更深入了解,也激發了我們對未來水資源管理的思考。為解決台灣水資源挑戰,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建議,公會榮幸聘請兩位學者擔任公會榮譽顧問,本會後續也力邀兩位教授撥冗前來本會演講與技師交流,藉由對水利問題深入的了解,激發水資源管理思考性,對於解決台灣的水資源挑戰,提供了寶貴的思路和建議。期許激盪理論與實踐之結合,並盼我等專業工程師,共創我國防洪、治水、樂水之成效。

訪後合影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