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59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林祐全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印度的雞脖西里古里(Siliguri)

洪照男 技師

Dilip博士,終決定為照顧母親,離開加爾各答,返回久違的故鄉西里古里,對他來說,這是個重大決定,人生理想、目標與成就的追求都在加爾各答。終返鄉定居,人生算是轉個大彎,為母親,歸故里,開啟人生下半場。他多次邀請我們,有機會到西里古里,終開啟這趟千里之旅。

一、迦耶車站

從菩提迦耶搭火車,前往帕特納車站,預定在帕特納搭機,前往離西里古里最近的巴格多格拉機場,與Dilip博士碰面。

搭火車,在台灣是普遍不過的日常,但在印度這國家,一切都要有心理準備。這國度總是讓人驚奇不斷,搭過印度火車的外國旅客,對其搭乘環境的描述,總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印度火車天荒地老的延遲更是日常。

面對一等再等的情形,自然學會轉換心情看世界,如:觀察月台上的來往人潮,為了生計月台上各種商業行為不曾歇過,來往列車好長一大串,數到眼花撩亂,至少應有30節吧(照片1),這是一般的車廂,沒有冷氣設備,印度夏天沒冷氣,要搭這種烤箱式車廂,真是要命,只希望等會要坐的不是這種。

火車站和外面的街道似乎沒有明顯的區隔,月台上機車、腳踏車、人力車、乞丐等,穿梭來去,偶有狗、貓在月台乞食。印度人簡單的行囊就席地而睡(照片2),來往的旅客自然地避開他們,成為一幅和諧的畫面,乍看場面很亂,但卻很少會撞在一起,這就是它們的秩序。

在這不同等級間的車廂是不相連通的,較差等級的車廂,牲畜動物也都擠在同一車廂,想像這種車廂一路坐下來,定五味雜陳。

還好,我們選了等級較好的班次車廂(照片3),聽說這是最近印度政府新引進全新車廂,等級就像是台灣的普悠瑪。內裝冷氣,設備還算新穎,不同的是內部坐滿當地人,黑鴉鴉的一片,與我們這一群台灣人,成了強烈對比。

看了一般車廂沒冷氣,慶幸坐上這班全新列車,可免於五味雜陳,稍可舒緩,算是小確幸吧。

 

照片1 一般車廂

 

照片2 迦耶車站

     

   
照片3 新型車廂    

西里古里~博士的家

博士請了左鄰右舍協助車輛到機場接機,一行人前往博士家,沿途公路旁一大片茶園,真的是非常大的一大片,車輛沿途開了近30分鐘,仍是一望無際的茶海(照片4) 那一大片茶海,像是厚重的鋪墊一般,茶園間偶突兀的零星的小樹倒成了點缀。

西里古里這地名,聽起來像是遠方星球的名字,認識博士之前,未曾聽過這名字,念起來有點滑溜。因西里古里在印度,地理位置特殊,對周邊鄰國佔有相當重要角色,地形關係有“印度的雞脖”之稱。它是連接印度東北部七個邦的咽喉要道,該要道最狭窄之處只有20多公里,走廊周邊緊鄰尼泊爾、孟買、不丹、中國。想像一下,印度這七個邦靠著西里古里走廊懸著一般(照片5紅圈處)。這獨特的雞脖子地理位置,成為周邊地缘相關國家十分看重却又無從下手的“必爭之地”,而博士的家就位在這必爭之地上。

 

照片1 一般車廂

 

照片2 迦耶車站

     

   
照片3 新型車廂    

二、西里古里~博士的家

博士請了左鄰右舍協助車輛到機場接機,一行人前往博士家,沿途公路旁一大片茶園,真的是非常大的一大片,車輛沿途開了近30分鐘,仍是一望無際的茶海(照片4) 那一大片茶海,像是厚重的鋪墊一般,茶園間偶突兀的零星的小樹倒成了點缀。

西里古里這地名,聽起來像是遠方星球的名字,認識博士之前,未曾聽過這名字,念起來有點滑溜。因西里古里在印度,地理位置特殊,對周邊鄰國佔有相當重要角色,地形關係有“印度的雞脖”之稱。它是連接印度東北部七個邦的咽喉要道,該要道最狭窄之處只有20多公里,走廊周邊緊鄰尼泊爾、孟買、不丹、中國。想像一下,印度這七個邦靠著西里古里走廊懸著一般(照片5紅圈處)。這獨特的雞脖子地理位置,成為周邊地缘相關國家十分看重却又無從下手的“必爭之地”,而博士的家就位在這必爭之地上。

 

照片4 沿途茶海   照片5 西里古古里走廊(摘自網路)

博士說西里古里鄰近大吉嶺(Darjeeling)僅約80公里,車行中途休息站,博士沖泡起大吉嶺招呼遠道而來的我們,幾千公里路程,當然不能錯過當地著名的大吉嶺。喝上一杯,環顧四周茶園的遼闊,一望無際的曠野,置身其中,感受很不一般,像是身在畫中。這讓人想起以前有部電影戀戀大吉嶺就是以大吉嶺為背景拍攝,而許多茶廣告,也常標榜大吉嶺的風味為噱頭,真想不到大吉嶺現就近在呎尺。

從西里古里可搭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前往大吉嶺,這段火車在旅遊上頗有名氣。據說,這條鐵路興建於英國殖民時期,於1999年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高度變化相當大,從海拔100公尺的西里古里,一路爬升到以產茶聞名,海拔2,200公尺景觀多變的大吉嶺。聽了博士說明,真希望現就坐在那火車上,徜徉在像阿里山火車字行爬坡的悠閒,感受一下,最短的距離,最慢的速度,最長的時光,真令人好響往。但原預定的行程沒有這段,就等下一次吧,但博士說:下一次,通常就是最遠的一次。

博士家是間不起眼的小平房,此行為了接待我們,還跟鄰居商借房間借住,還好就在隔壁。鄰居是傳統的印度教家庭,接待遠自台灣的我們,小孩水汪汪深邃的大眼睛,看著不同膚色外國人,充滿著新鮮感,似乎述說著,你們是來自哪個星球的。

西里古里,算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擁有小型的菜市場和美食,市場水果攤販,以簡單的木箱子裝滿水果,近看水果表面有許多擦痕,想挑幾顆較好的,還真不容易(照片6)。買些印度有名的香料當然是少不了的,市場內賣香料的店家,掛滿了各種香料,檯面上用小布袋等容器裝著各式各樣的香料(如照片7)。這裡像是一個永不停息的小鎮,雖然可能在某些方面有點落後,比如水源短缺,但這似乎不影響攤位上,那杯令人難以抗拒的奶茶,這裡的奶茶,據說有著神奇的力量,能讓你忘記所有的煩惱。

 

照片水果攤販

  照片7香料攤

博士說以行政區來講,西里古里隸屬於印度東部的西孟加拉邦,是座小城市,但總人口超过兩百萬,因是印度其他邦通往東北部地區的必經之路,正由於地域狹長,所以成為印度貨物贸易交通最擁擠的地方。茶葉、林木、旅游和交通,是這裡主要經濟產業,其中茶產更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大吉嶺红茶,因獨特的果香味享譽世界,被稱為“红茶中的香檳” ,可說是茶金,但因樹大招風,也就常有假货泛濫情形。

三、邊界

因緊鄰孟買邊界,順道至邊界附近走訪,車行途經農村,遠遠可看到的又是茶園,還有一大片油菜花田。沿著鄉間小路走去,可看到農民們忙碌的身影,在收割後的田野中,稻梗堆積如小山,類似小時候外公家中熟悉的稻梗堆(照片8)。這是農耕文化的縮影,也是這片土地孕育生命的印記,當地將稻草堆疊成塔狀像個房屋,猶如早期台灣農業社會一般,稻梗在物資缺乏年代,可有大用處。

一大片開滿黃花的油菜花田,令人心曠神怡,博士邀大家到友人家中,喝起了奶茶。簡單的茶具,奶茶香四溢,想像周邊農村的原始,牛隻等牲畜就在附近,當然是伴著牛糞味,真是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有夠特殊的感官刺激。在這炎熱的午後,特製的奶茶不僅能消暑解渴,更有這裡獨特文化的味道,想像一下,茶園的茶農可能會告訴你,他們的茶葉有神奇的力量,能讓你一夜不睡精力充沛,每一口都充滿了當地的風情與故事。

伴著茶香,眺望不遠處有棵大樹(照片9),細看樹皮有些不規則,原以為是樹皮特殊,近看發現是牛大便敷在樹上,貼滿了整個樹木,像是敷上膏藥一樣,博士說,為了防止蚊蟲的侵擾,村民們將牛糞貼在樹幹上曬乾,牛大便在當地是有價物,敷在樹皮曬乾後成塊,可用作薰蚊子驅蚊或拿到街上賣,成為當地的蚊香,真可說是傳統智慧與自然共處,展現了人與自然間的和諧畫面

 

照片8油菜花田及稻草堆

  照片9 曬牛糞的樹

作為印度東北部進出的門户,印度政府長久來重兵把守,在市郊不難發现,某些重要入口,常有武裝軍人站崗。邊界為了區隔,搭起了厚重的黑鐵絲網(照片10),邊界交界處,可看到軍人駐守重要橋梁(照片11)

博士說,西里古里邊界,是一個充滿歷史與故事的地方,這裡的鐵絲網圍籬不僅是國家的分界,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分野。站在這裡,多走幾步就能跨越國界,感受到兩國之間的差異,過了這座橋梁就到孟加拉,博士友人似乎與駐守軍人熟識,明白我們是遠從台灣來的訪客,我們順勢拍了幾張難得的邊界照,跨在兩國邊界,體驗真的很不同。在這嚴峻的氛圍中,大片茶園帶來一絲生機與寧靜,綠油油的茶樹排列整齊,彷彿在講述著這片土地的豐饒與恬靜。

 

照片10  軍人站崗及邊界鐵絲網

  照片11  邊界橋梁

眼前景緻,不僅是一個地理的邊界,更是文化、歷史和生活方式的交匯點,也是重要的戰略哨口。站在這裡,遠眺邊界,做個深呼吸,似乎崗哨與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茶葉、每一顆稻米,都承載著這片土地的過去與未來,也見證著這裡人們的生活與夢想。

四、結語

古有云:有人漏夜趕科考,有人辭官歸故里,生命因選擇不同,而有不同的際遇。Dilip博士,決定陪母親回故里,也曾掙扎過,此舉表示在加爾各答的一切,都要歸零從新來過,他曾表示,不知自己是否能夠適應鄉下的生活,雖然那是我的故鄉,但畢竟生活模式與加爾各答完全不同。但為了母親,他最終還是說服自己,回去吧,在外流浪了大半輩子。雖曾風光過,稍有成就,也曾低落過,懷疑自己的抉擇,但這些價值終抵不過,母親無言的呼喚,終決定回去吧。做了這個決定後,他似乎整個人才真正安定下來,我想那是一種內在安心的感受吧。聽了他說回去吧,這讓人想起定風波這首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北宋蘇軾在前往黃州的沙湖路上,中途突遇驟雨,有感而發的一首詞,述寫風雨中的感受,猶如官場境遇,起起落落,原本想躲雨的他,選擇了盡情享受這場大雨的滋潤,他全身濕透了,但他泰然自若,從容雨中前行。因他徹底了解到,風雨會過去,夕陽會映照如故,回首人生過往,得失毀譽的風雨也好,達官受寵的豔陽也罷,都只是天地之間的雪泥鴻爪,罷了。博士的經歷,最終,選擇回歸故里,心境的體悟,或許如蘇軾定風波一詞中感受類同吧。而他內心的真正安定,也正如:「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感受。確實,人無論在海角與天涯飄盪,真正的心安,是找到自己的內心安在。

此行,穿越西里谷里的旅程,像是一場視覺與心靈的盛宴,茶園如綠色的海洋,一波波地延伸至天際。邊界拍照這種獨特紀錄的方式,展示了邊界的自然美景,也呈現了在地的日常,如村民創意的防蚊方法、忘憂的奶茶當旅程接近尾聲,那份寧靜與滿足感油然而生,彷彿心靈被這片土地淨化一般,應該說那就是一種久違的鬆弛感吧。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