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山島半日遊記實
林志傑 技師
有人說:「玩遍台灣東西南北,就差一個龜山島沒去過。」一點都不假,對於龜山島以前都只能搭火車經東北角海岸線時,遠遠地欣賞她,或者搭飛機繞東海岸時,從空中鳥瞰,對一個未曾登島過的筆者而言,龜山島就是充滿無限神秘的島嶼。今年初秋9月上旬,終於登島一窺究竟。
龜山島,行政區隸屬於宜蘭縣頭城鎮龜山里,因外型似浮龜而得名。台灣外海、太平洋中的島嶼,位於蘭陽平原東面的太平洋上一座火山島。東西寬3.1公里,南北長1.6公里,面積2.841平方公里(大約是4個標準足球場大小)〞,海岸線長9公里,直線距離台灣本島的梗枋漁港約9.1公里,距離烏石港約10公里。
民國66年以前,龜山島是有人居住,居民有700餘位,後來因為幾次颱風侵襲,運補不便以及政府為軍事需要,將居民強制遷居至台灣本島,民國66年直到現今都沒人定居島上,現在該島由海巡署頭城大隊官兵管理。
龜山島海拔高度398 公尺,比台北101高度略低(台北101高度508公尺)。從烏石港搭渡船(不含繞島)約莫半小時就可抵達,很幸運的,對於一向平衡感欠佳的筆者,這段航程雖有風浪,畢竟小船也是航行在太平洋上,但完全沒有不適地感覺,同行的友人也全部安然過關。
渡船抵達龜山島登案之前先行繞島一圈,可以看到龜山島山頭不斷崩落的岩石;也參觀了著名的「牛奶海」。這座龜山島活火山,每天都有溫泉不斷從海底湧出,當高溫硫磺泉與海水溶合時,海面就會呈現出乳白與天空藍的漸層色澤,當游船經過此地時,空氣中會漂來一股濃濃地硫磺味,一路延伸至半個龜山海岸線,非常的美。
登島後首先參觀了構築在島上貫穿岩石山的坑道,坑道全長800公尺,主坑道高3.5公尺、寬3公尺;可能是南北坑道口通風的關係,走在坑道內煞是涼快,也非常乾燥,完全沒有坑道特有地潮濕不適感。在坑道的最末端有一座90高砲陣地,據說當年台海危機時,有極大的軍事用途。
本次登島行程皆以走「環湖步道」為主,從龜山島北岸碼頭到環湖步道約100公尺,此湖與海相通是為鹽分較低的鹹水湖,名曰「龜尾湖」,環湖步道全長650公尺。走完全程約需50分鐘。沿途有部分上下階梯,算是步道不難走,唯一就是遮陰樹木太少,在大太陽的照射下,全程走下來就是感覺熱。透過地陪的導覽與解說,首先要注意的是島上的毒蛇很多,不得不慎防。
環湖沿途景觀有湖旁的觀音像,再沿步道前行有一座原來龜山島的居民供奉的媽祖廟(不過已隨居民遷回台灣),後駐軍為保佑島上阿兵哥,改奉祀南海普陀山觀音菩薩,稱之「普陀巖」。
普陀巖前方空地是當初居民集合場所,也曾為守衛部隊的連集合場,村莊的建築就依前方道路兩傍興建。早期房屋都以石頭砌疊而成,其中有一幢較現代化的建築,號稱為「龜山帝寶」,其實一點不假,據地陪說,島上的建築成本約為台灣本島的三倍。另有一棟現代化連棟式建築就是原龜山國小舊址。在台灣三五步就有的便利商店,在島上是看不到的,可見要在島上生活真的不是那麼方便。
島上最高的401高地,龜山島的最高處為龜甲峰頂,海拔高398公尺,加上3公尺二層的觀景樓共401公尺,簡稱「401高地」。全長約1,400公尺,共有1,706個階梯,因本次行程時間不允許,因此無緣登高,心裡也留下絲絲遺憾。
島上的風光綺麗,空氣清新,到處充滿著原始的氣息, 頗值得一遊,唯應該還是要避開酷熱溽暑以及強勁東北季風吹襲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