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51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黃騰輝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工程界如何因應碳稅的開徵

為了因應2050淨零排放的國家政策及因應2015巴黎協定中要求,2020年後所有國家自主貢獻減碳,以將全球溫升控制在 2℃1.5℃ 內,環境部已於2023年,將年排放量達2.5萬公噸CO2當量以上,與營造業息息相關的高耗能原料公司,如鋼鐵、水泥類,列為第一批強制盤查對象。進而該部揭露2025年可能被開徵碳費業者,約有512家排碳大戶名單曝光,其中不乏鋼筋、鋼構、水泥、磁磚、鋁銅等各類高耗能建材廠商,甚至電費都可能陸續附加碳排費用,綠色通膨浪潮將要來襲。中華民國不動產聯盟總會理事長林正雄表示,未來碳費將陸續開徵,預期五年內,台灣整體營建業將至少增加15%以上相關成本,也勢必會反映在房價及工程造價上。

當成本必然因碳稅徵收而增加,身處百業火車頭營造業的工程人員必須通盤了解碳盤查並取得減碳解決之道以增加競爭力,避免被淘汰。本報建議因應措施如下:

1.  借用古人孫子兵法的智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先了解每個案子的碳盤查及SWOT分析(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機會Opportunities及威脅Threats),才能有效的自主減碳。每個設計都優先考慮低碳工法及材料降低碳排放,以申請更優惠的碳稅費率減少碳排。

2.  釜底抽薪的技術創新,因應碳稅徵收,工程界及產業界將更有動機尋求更環保的技術和材料。如同汽車業除現在火紅的電動車外,也已經在尋找採用更環保的氫能燃料取代百年耗能的燃油車,這勢必掀起一場影響深遠,且再一次產業大革命及大洗牌。

3.  善用AI無窮境全面學習能力,提供適應這門新維度的解決參考方案,就如同牛頓所言,站在AI巨人的肩膀上可以幫助我們看得更遠,必須窮盡洪荒之力,踏上時代的浪潮。

4.  工程會更可以善用技師法第38條,技師於專業領域有具體優良事蹟者,中央主管機關得予獎勵等。節能減碳設計即是獎勵對象,而不是只是拿棍棒修理技師,如技師法第39條種種懲戒。應賞罰持平,拿出紅蘿蔔獎勵響應政策的技師,才不失技師主管機關的泱泱大度。

5.  盡速通過塵封已久的土木法,要求每個公共工程都必需做出碳盤查、減碳工法及材料,並交由第三方如公會嚴格把關審查,執行政府政策。如此風行草偃,民間自然減碳風潮也將隨公家起帶頭作用而欣欣向榮成為顯學。

總之無俟敵之不來,俟吾有以待之,極端氣候已經一再提醒世人,更像一聲聲的警鐘不斷打在所有人的內心深處及良知,我們還能繼續掩耳盜鈴埋首沙堆,坐視不管,能不馬上行動嗎?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