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九月七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48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陳少宏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AI時代的工程轉型與應對之挑戰

全世界正在掀起一波AI浪潮,台灣也不例外,工程領域亦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逐步改變了生命週期在規劃、設計、施工和後續維護的方式。此外,也因AI其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運用,有了更為可靠且準確的災害預測及預防,對於各階段之改變與運用說明如下:

1. 規劃與設計AI技術改變了傳統的設計流程。以往工程師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在反覆計算和模型建構,而如今,AI技術強大的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能力,使工程設計更能對於結構強度、材料使用、成本效益等多方因素之考量,並納入分析歷史數據和模擬,便於解決複雜的設計要求,優化各項設施的功能性和效率,且快速提供不同的方案。

2. 施工方式自動化:結合AI功能而驅動的自動化設備也逐步改變傳統施工方式,藉此提高精度,縮短施工時間,並降低人力,達成了提高施工效率和品質,並降低成本。此外,透過AI技術對於施工案例之工序模擬與分析學習等,可運用於工地施工階段之災害潛勢預防等,能以即時安全監控之數據分析與災害預警,進而達到降低職安之風險。

3. 維護與管理:於工程設施進入營運和維護階段,AI通過分析設備使用情況和維護歷史,例如目前亦有利用AI應用於如橋梁、隧道、建築物等結構的監測,通過對傳感器數據的分析,AI可以提前預測結構的的健康狀況或潛在問題,提前發現潛在的損壞或故障,並予以預警或建議相關之修復措施,以追踪和管理設施的生命週期,幫助管理者制定最佳的資產管理策略。

4. 災害預防: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和都市化進程的加速,極端氣候引起之災害頻繁,已成為當前人類面臨的一大挑戰。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能對於歷史災害紀錄、實時氣象數據和地理信息等數據,能夠綜合這些信息來進行模式識別和預測,提供了更快又精確的解決方案。從而為災害提供預警以防止災害發生,並於災害發生後,藉由對受損區域的影像數據快速分析,進而提供災後損失評估,協助提供恢復計劃之方案。

然而面對AI時代的來臨,對於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政府更要採取相關因應考量如下:

1.制定政策和法規面:隨著AI技術的進步,大量數據被收集和使用,針對AI引發的法律和道德問題,政府需要建立並完善與AI相關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制定嚴格的數據隱私保護法規,確保個人數據的安全和透明使用。政府應明確責任分配,建立有效的問責機制,確保技術發展符合社會價值觀和法律規範,並保障公民的權益。

2.產業經濟轉型:AI可能導致某些行業的工作崗位減少,考慮到AI可能帶來的不平等加劇,政府應制定產業政策,鼓勵傳統行業與AI技術相結合,制定勞動力數位轉型計劃,提供再培訓和重新就業支持,不僅提升經濟競爭力,也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減少AI對就業市場的負面影響,並確保技術發展能夠造福全社會。

3.人才培養與教育改革:政府應推動AI相關知識在教育系統中的普及,確保未來勞動力能夠適應AI時代的需求。是以,政府應加強教育體系的改革,設置相關課程並培養具備相對知識與技能的人才;此外,針對不同層次的勞動力也需要為其提供再培訓之教育訓練機會,幫助他們適應新的技術環境。期使在職場轉型中保持競爭力。

4.增強國際合作與促進社會共識:AI的發展可能引發社會對技術的疑慮和不安,政府應加強與社會的對話,並在政策制定過程中納入公眾意見,以促進公眾對AI技術的理解,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然而,AI技術的影響是全球性的,政府應積極參與國際合作,在網路安全、數據治理等技術能與其他國家共享技術標準和治理經驗,確保國家在全球競爭中保持技術領先地位,共同對AI帶來的全球性挑戰。

AI時代是一個巨大的變革,不僅影響技術的發展方向,也關係到社會的公平、穩定與繁榮。政府和各界應該共同扮演積極的角色,預先藉由制定政策、產業轉型和進行教育等,有效對其可能帶來的風險予以因應。確保AI技術的發展符合社會的價值觀和倫理要求,以利於國家的發展,同時與世界接軌,共同推動創新的邊界。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