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1431 | ||
|
社論 | |
全球沸騰時代來臨,極端氣候敲起警鐘 過去一年,2023年是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全球地表平均氣溫高達14.98℃,相較於工業化前(以西元1850-1900年為參考值),已增溫1.48℃,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創下新高,二氧化碳濃度來到419ppm、甲烷濃度約1,902ppb。全球暖化助長了極端氣候,致災性的異常天氣已成為新常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公開提出警告:「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時代已結束,全球沸騰時代(the era of global boiling)正式到來。」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4月16日經歷了75年以來最嚴重暴雨,單日杜拜降雨量便超過142毫米,大幅超過往年的全年平均降雨量97毫米。加上阿拉伯半島長年乾燥,甚少降雨,遑論暴雨,因此許多城市缺乏完善排水系統之規劃,這場空前的致災豪雨,頓時讓位處沙漠的阿聯變成水鄉澤國,包括杜拜國際機場和多處高速公路要道都被淹沒。雷丁大學氣候學教授艾倫(Richard Allan)表示:「降雨強度破紀錄,這股趨勢與暖化一致,更多水氣將助長風暴,讓強降雨和洪災變得更嚴重。」近期研究顯示,隨著全球暖化,阿聯多數地區在本世紀末前的年降雨量可能增約30%。 無獨有偶,中國自從2024年汛期開始後,廣東地區遭遇罕見的連日降雨,於4月份內,廣東省41個區縣的降雨量已創下歷史紀錄,多個地區傳出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山崩等災情;直至5月1日凌晨,廣東省東北部梅州市轄下大埔縣的一段高速公路疑似受連續降雨影響,導致路基流失、滑坡坍塌,導致多輛汽車墜落山谷,造成極為嚴重人命傷亡,極端氣候為害之深,可見一斑。 依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全球每年災害損失達到5,200億美元,使2,600萬民眾陷入貧困。依聯合國減災策略署(UNISDR)統計,2018年全球發生281件極端氣候災害,受害人員達到6,177萬人,造成10,373人死亡! 世界銀行2017年研究報告亦指出,台灣因為地理因素,使其為極端氣候與天然災害風險的全球第一名,受災風險人口、與受災風險地區面積,覆蓋率分別高達92%與90%!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致災型極端風暴、豪雨等發生之頻率增加,不論政府及民間,均須善盡國土規劃,尊重自然資源的珍貴、與不可逆性,讓國土得以永續發展。同時,為健全防救災體系,更應提高警覺應對,如同行政院莫拉克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前執行長陳振川先生曾表示「在極端氣候的狀況下,我們預計未來會繼續碰到這樣的狀況。」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台灣人民唯有記取教訓,傳承經驗,才能在一波波的自然災害中,展現堅強的生命韌性,在風雨中昂首,勇敢面對挑戰。 在極端氣候推波助瀾之下,未來的山區或平地環境災難,必定有增無減,儼然成為「常態」。因此,本報嚴肅呼籲,今後不論是救災、緊急安置、災區重建、遷村,都必須具備超越個案之通盤考量,從基本的環境調查,氣候模擬,評估未來災難的尺度、災民數量、安置區域等,流域綜合治理,並建立高韌性與快速回復力的國土、城市及山區分類規劃。此外,政府平時除了應著手建立完善防災資訊外,本報認為,應配合媒體與專家學者,協助推廣防災教育,致力提升全民防災意識之外,身負雕塑家園的土木工程師,在工程規劃上,更應拓展時間及空間尺度,以宏觀廣域且環境永續的思考,搭配各類新技術來因應,學習與大自然和平共存,這才是安全回家唯一的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