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 NO. 1349 | ||
|
論 善用監測儀器預測震損的重要 | |
918地震,造成花東地區多處橋梁、房屋震損,震損影像怵目驚心,對於身處地震島的民眾而言,如何預防地震災害成為災後顯學。台灣工程界,除了在災後投入大量人力勘災外,對於如何善用科技,預防或降低地震災害發生,仍不斷研發精進中。其中利用監測儀器監測構造物地震反應,具有回饋構造物耐震設計、預測構造物震損情形等特性,值得肯定與持續推動。 |
黃紹維 工程師/台灣世曦空資部 陳彥貝 工程師/台灣世曦BIM整合中心 焦子銘 工程師/台灣世曦BIM整合中心 楊定國 計畫工程師/台灣世曦空資部 顏俊銘 主任/台灣世曦嘉南工程處 盧祥偉 副理/台灣世曦BIM整合中心 林曜滄 土木技師/代理副總經理/台灣世曦 一、前言 營建工程屬高危險性作業,於工程全生命週期中落實職業安全管理系統,可有效地降低工安意外發生的頻率。透過工程監測的手法,可監控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災害。常見的方式,包括於規劃設計階段分析後,所評估的允許變形值,在施工中使用不同的監測資料,來管控工程是否符合安全,過去以人工測量方式取得監測資料,以經緯儀、水準儀量測空間變化值;大地開挖工程常使用傾度管、支撐應變計、鋼筋計、水壓計等,監控較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地盤變化。隨著科技日新月異,以二維(2D)資訊影像,進行影像辨識進行監測管理,在多數工地皆可見到其蹤跡。近年來三維(3D)資訊影像的發展,透過三維點雲來源與組成技術之準確度,以及使用高精密雷射掃描儀,有效地降低過去人工測量所帶來的人為誤差、儀器誤差,將工程監測技術顯著地躍升了一大步。 |
陳政昇 技師 我是77年次的陳政昇,臺北的土木技師,30歲那天辭掉工作,獨自跑去海外,花了30幾萬環球旅行180天。今次來分享我對爬山這件事的理解,希望在疫情下期間,讓大家仍能認識這個世界。 |
房性中 技師 前言 鋼筋施工作業,乃為土木、水利及建築等工程,必要且重要的項目之一。舉凡產製、儲存、運送、彎角、綁紮、搭接及維持間距等,工作的良莠與否,均直接影響水泥混凝土澆置後之結構體品質至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