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創下水道人孔蓋BPN遞減研究
劉振宇,桃園市政府水務局局長
李金靖,桃園市政府水務局副局長
王韻雄,桃園市政府水務局科長
蘇乙評,桃園市政府水務局股長
楊式昌,川耘工程顧問公司土木技師
王俊元,川耘工程顧問公司組長
一、前言
下水道管線維護及事故搶修時,工作人員及材料需由人孔才得以快速進出,道路上人孔蓋,經過長時間的磨耗與風吹日曬,使人孔蓋表面變為光滑,進而導致其抗滑能力之遞減,容易使車輛於行駛過程中產生打滑現象。
依據交通部110年修訂「交通工程規範」,一般道路標線剛劃設(二週內)防滑係數需高於50 BPN;交通部公路總局於108年6月1日修正「交通部公路總局受理挖掘公路作業程序手冊」,將新設未下地人手孔蓋(面積≧900平方公分)規範,以英式擺錘抗滑試驗於濕環境下實測值應在50BPN以上;內政部營建署配合交通部推動提升道路標線抗滑標準,特於108年5月2日函請六都直轄市:於「前瞻基礎建設─提升道路品質計畫」中,針對道路標線進行抗滑係數試辦,提高道路標線抗滑性能,以降低因標線濕滑交通事故率,可見政府對於道路設施防滑之安全性,益加重視。
目前道路上既有人孔蓋防滑係數並無相關探討,可藉由本研究分析「下水道人孔蓋在不同地理條件下隨著時間防滑係數的遞減」,其結果將能提供給各縣市,乃至各人手孔蓋相關單位,硏訂人手孔蓋維護管養計畫的參考,以確保道路行車安全。
二、研究方法
1.取樣採集處理
採集桃園市八德、桃園、中壢、楊梅、龍潭及平鎮等六行政區,共計142個人孔蓋為控制標的,並另測定裸材及施以塗料後人孔蓋作為對照,依照交通部交通工程規範附錄:英式擺錘抗滑試驗儀及試驗步驟(2015)標準執行人孔蓋檢測。
2.檢測方式
(1). 防滑係數測定:施測前校核儀器後,儀器架設摩擦試驗方向與行車方向平行,取20cc水量,於試驗表面上方20cm內,均勻灑佈在橡膠滑片磨擦區域內,以濕潤表面;重複試驗四次,每次試過均應再潤濕表面,分別記錄指針讀數,記錄至個位數,且計算平均值。
(2). 控制變因隨時間之遞減分析
藉由單一因子討論以及雙重因子綜合討論,來進行分析人孔抗滑 係數遞減相對嚴重之條件,各因子詳列如下:
(2)-1.快/慢車道:藉由道路快慢車道,長期行駛車種不同,來進行分析其對人孔蓋抗滑遞減之影響。
(2)-2.啟動區域/非啟動區域:設置於停止線內10公尺內之人孔蓋,長期遭受車輛煞車、啟動等條件下,分析其對人孔蓋抗滑遞減之影響。
(2)-3.道路服務水準:藉由綜合各方因子所組成之道路服務水準,探討前述因子所呈現之結果是否有相關性。
3.對照及起始規定:
測定目前桃園市雨水人孔蓋之鑄鐵裸材及施以塗料後人孔防滑係數;另將桃園市不同年期雨水人孔抗滑規範納入比對(108、109年桃園市新設雨水人孔抗滑規範為大於50BPN、110年起抗滑規範為大於65BPN)。
三、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於民國111年03月01日至民國111年06月30日期間,針對桃園市八德、桃園、中壢、楊梅、龍潭及平鎮等六行政區,於108年至111年期間,共計142個人孔蓋進行抗滑係數檢測,並與人孔蓋裸材抗滑係數(平均為53.25BPN)、施以防滑塗料後抗滑係數(平均為72.1BPN)實測值比較。
桃園市雨水人孔抗滑標準於110年以前為50BPN,110年之後為65BPN,故本研究將不同年期分為兩階段進行探討。
第一階段為108~109年設置之雨水人孔蓋,分為單一因子討論以及雙重因子討論,主要為能夠區分出人孔蓋抗滑遞減最嚴重之區域,單一因子如表1,可得知設置於慢車道之人孔下降數值最多,設置兩年以上人孔已下降至35.41BPN;雙重因子如表2,可得知慢車道之啟動區內已下降數值至29.88 BPN,下降幅度最大。
表1 桃園市108~109年間設置人孔樣本BPN平均數值
探討因子 | 設置時本市規範 | 裸材數值 | 109年設置 | 108年設置 |
慢車道 | 50BPN | 53.25BPN | 40.09 BPN | 35.41 BPN |
快車道 | 50BPN | 53.25BPN | 38.16 BPN | 46.45 BPN |
啟動區 | 50BPN | 53.25BPN | 39.42 BPN | 38.43 BPN |
啟動區外 | 50BPN | 53.25BPN | 39.91 BPN | 37.08 BPN |
 |
圖1 桃園市108~109年間設置人孔蓋樣本BPN下降趨勢圖(單一因子) |
表2 桃園市108~109年間設置人孔蓋樣本BPN平均數值
探討因子 | 設置時本市規範 | 裸材數值 | 109年設置 | 108年設置 |
慢車道+啟動區 | 50BPN | 53.25BPN | 34.17BPN | 29.88 BPN |
慢車道+啟動區外 | 50BPN | 53.25BPN | 39.91BPN | 35.31 BPN |
 |
圖2 桃園市108~109年間設置人孔蓋樣本BPN下降趨勢圖(雙重因子) |
第二階段為110~111年設置之雨水人孔蓋,分為單一因子討論以及雙重因子討論,主要為能夠區分出人孔蓋抗滑遞減最嚴重之區域,單一因子如表3,得知設置於啟動區之人孔蓋下降數值最多,設置1年以上人孔蓋已下降至41.72BPN;雙重因子如表4,慢車道下之啟動區內已下降數值至41.56 BPN,下降幅度最大。
另針對111年所設置之雨水人孔蓋,配合其道路服務水準與抗滑係數進行探討,如表5,可知道路車流狀況較佳情況下(服務水準A)下降數值至66.75 BPN,該人孔蓋抗滑數值下降幅度較小。
表3 桃園市110~111年間設置人孔蓋樣本BPN平均數值
探討因子 | 設置時本市規範 | 施以塗料數值 | 111年設置 | 110年設置 |
慢車道 | 65BPN | 72.1 BPN | 46.88 BPN | 42.86 BPN |
快車道 | 65BPN | 72.1 BPN | 50.25 BPN | 54.43 BPN |
啟動區 | 65BPN | 72.1 BPN | 57.25 BPN | 41.72 BPN |
啟動區外 | 65BPN | 72.1 BPN | 55.45 BPN | 45.34 BPN |
表4 桃園市110~111年間設置人孔蓋樣本BPN平均數值
探討因子 | 設置時本市規範 | 施以塗料數值 | 111年設置 | 110年設置 |
慢車道+啟動區 | 65BPN | 72.1 BPN | 57.25 BPN | 41.56 BPN |
慢車道+啟動區外 | 65BPN | 72.1 BPN | 58.92 BPN | 41.72 BPN |
表5 桃園市111年間設置人孔蓋樣本BPN平均數值
道路服務水準 | 設置時本市規範 | 施以塗料數值 | 111年設置 |
A | 65BPN | 72.1 BPN | 66.75 BPN |
B | 65BPN | 72.1 BPN | 57.69 BPN |
C | 65BPN | 72.1 BPN | 47.33 BPN |
D | 65BPN | 72.1 BPN | 52.25 BPN |
E | 65BPN | 72.1 BPN | 60.00 BPN |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綜合以上結果,人孔蓋裸材測得平均為53.25BPN,施以塗料後測得平均為72.10BPN;考量單一因子,設置1年內人孔蓋遞減最多於慢車道,平均降為46.88BPN,設置1年以上人孔蓋遞減最多於啟動區,平均降為41.72BPN,2年以上人孔蓋遞減最多於慢車道,平均降為35.41BPN;考量雙重因子,人孔蓋遞減最多於設置2年以上慢車道的啟動區,平均降為29.88BPN;交通部分則以當年度設置之A級服務水準路段遞減最少,平均降為66.75BPN;由實驗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1)防滑塗料平均使用一年內幾乎均已無效,人孔蓋裸材情況下平均每年防滑係數下降幅度為2.5%。
(2)設置於慢車道、啟動區人孔蓋防滑係數遞減程度較高,尤其以慢車道的啟動區,人孔防滑係數遞減程度最嚴重。
(3)車流狀況較佳情況下,防滑係數遞減程度較低。
2.建議:
(1)若經費有限情況下,可優先針對位於慢車道的啟動區範圍內之人孔蓋,進行防滑抽測及改善,藉此降低交通事故。
(2)人孔蓋防滑係數偏低者,可採定期對其施以防滑塗料、調整人孔蓋花紋樣式,增加裸材抗滑係數等,如不調整花紋,亦可考量用蝕刻等方式增加抗滑能力。
參考文獻
1. 蔡榮一(2020),道路鋪面防滑安全要求及相關標準發展,TAF Newsletter第36期。
2. 曾喜採、林哲生(2013),北水處人手孔蓋抗滑性能之研究,自來水會刊第32卷第4期,第14-23頁。
3. 周家蓓(2010),國內道路人手孔蓋之抗滑能力標準委託研究,交通部公路總局材料試驗所委託研究報告。
4. 黃君凱(2010),人孔蓋花紋設計對抗滑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