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談 新北市深坑老街鋪面設施
房性中 大地技師
一、前言
新北市深坑區,因地理位置四面環山,形似坑底而得其名。往昔,此地為台北往返宜蘭必經之地,復因該地區生產之染料與茶葉,以此為集散地,成為現今『深坑老街』之由來。
由於深坑老街及其店家發跡甚早,且饒富歷史年代,故街道與建築物斑駁及老舊,新北市政府乃於2008年左右,陸續展開老街復舊工程,完工迄今,已超過十餘年,老街風貌、煥然一新。筆者漫步其中,除欣賞古意盎然之景緻外,針對老街鋪面各項設施,感受良多。茲謹依據親眼所見敘述於後,分享諸先進。
二、鋪面現況
1.由照片1所示,為深坑區北深路三段,由福爾摩沙高速公路下平面道路,右轉106縣道後,往返深坑老街之道路狀況。由照片可知,即使106縣道僅為雙向兩車道之佈設方式,公務單位仍然劃設行人專用步道,以供行人專用,可維護人潮眾多時之用路人的安全及順暢通行之權利。
2.由照片2所示,乃為1935年當時文山郡大觀之局部深坑地區平面地圖標示圖,地圖以鑄鐵材料,呈現並鑲崁於鋪面上,供大眾閱覽,實屬具創意又新鮮的作法。
3.由照片3所示,乃為敘述深坑地區豆腐磨製方式之銘牌。可讓遊客一目了然,當地豆腐名產之所以遠近馳名之原因!
4.由照片4所示,乃為磨製豆腐作業情形之示意圖,以人手孔蓋方式呈現,並於左下角處標示『深坑』兩字,閱之不禁令人莞爾。
5.由照片5所示,乃為老街上消防栓之人手孔蓋佈設狀況。雖使用經年,塗料已顯斑駁,但,優良的施工成效,仍然顯而易見。
6.由照片6所示,乃為當地『集順廟廟口』前,鑲崁於鋪面上之銘牌。針對集順廟廟口的歷史與整建延革,提供扼要性的說明,融合了歷史、文化及旅遊觀光,一舉數得。
7.由照片7所示,乃為當地『德興居』前,鑲崁於鋪面上之銘牌。針對德興居的改建延革,做了重點式的敘述。讓觀光遊客除了旅遊吃喝玩樂之外,尚能感受到歷史的洗禮,充實應有的知識與常識。
8.由照片8所示,乃為老街上排放污水的控制閥人手孔蓋。尺寸雖小,但可見施工品質,毫不遜色。
三、結語
1.依據文獻資料記載,深坑地區之開發,至今已將近有260年的歷史,此一地名之起源,相傳於清乾隆30年(1765年)。期間,歷經清朝、日治以及國民政府,各不同之時代,惟其經濟發展與人文匯聚,未曾稍褪,藉由老街的整建工程,反而更加蓬勃朝氣。
2.由深坑老街之鋪面設施,係由公務機關配合民間機構,大家通力合作,營造出來之優質的施工成品。深坑老街鋪面之優良範例,值得大家肯定與學習。
 | |  |
照片1 深坑區北深路三段(106線道)往返 深坑老街之道路狀況 | | 照片2 文山郡大觀1935年當時之局部深坑 地區平面標示圖 |
| | |
 | |  |
照片3 敘述深坑地區豆腐磨製方式之銘牌 | | 照片4 深坑老街磨製豆腐作業情形之示意圖 |
| | |
 | |  |
照片5 深坑老街上消防栓之人手孔蓋佈設 狀況 | | 照片6 深坑老街『集順廟廟口』前鑲崁於 鋪面上之銘牌 |
| | |
 | |  |
照片7 深坑老街『德興居』前鑲崁於鋪面 上之銘牌 | | 照片8 深坑老街上排放污水控制閥人手孔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