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開挖經驗分享
  程鏡羽  技師
   隨著近年施工方法與技術的進步,建築案的開挖深度,相較於過去已不可同日而語,本篇以筆者親身經驗,與各位先進分享深開挖施工遭遇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本建築案為地下8層、地上32層之SRC建築物,面積約1844平方公尺,開挖深度至GL-28.8m。基地四周擋土壁採用厚度1.2m、深53~58m連續壁。因鄰近捷運板南線,連續壁與軌道環片淨距最小為10.67m,在施作連續壁時,於基地內同時構築數十道扶壁與壁樁,厚1.5m、深58m,加強連續壁內支撐力量。
   為避免開挖中因地層受壓水之影響,而產生砂湧、管湧、上舉等現象,對鄰近之捷運地下隧道造成影響,本案進而採用封層止水計畫、臨時抽排水計畫。另外於車道挑空區,增加水平向車道梁支撐連續壁,防止壁體過度變形。以下分別介紹這三個計畫:
  一、封層止水計畫
   開挖前以二重管雙環塞灌漿工法施作封層止水,灌注懸濁型與溶液型漿液固結土層,以降低原土壤之透水係數K。另於隧道側追加保護灌漿,待開挖中監測狀況,檢討後續相關行動。此計畫分三次灌漿:第一次為鑽孔拔除套管前灌入封堵材以固定外管,第二次為CB漿填充地下空洞、軟弱部、水路等大間隙,第三次為MK漿填充較小空隙。各材料表列比較如下:
         |    |   封堵材 |   CB漿 |   MK漿 |  
  |  材料配比 |   1.      水泥:150~250kg |   同封堵材 |   1.      MK水玻璃:250L |  
  |  (每1000L) |   2.      皂土:20~60kg |   2.      MK反應劑:30~65L |  
  |    |   3.      水:剩餘 |   3.      水:剩餘 |  
  |  凝結時間 |   未要求 |   無一定凝結時間 |   約60min |  
  |  灌注量 |   - |   <15L/min |   <12L/min |  
  |  最大灌注壓力 |   - |   3~5kg/cm2 |   1~2kg/cm2 |  
  |  灌漿工期 |   - |   共20日,一日約38孔 |   共29日,一日約26孔 |  
 
  
  二重管雙環塞灌漿工法,特點有較為均勻的於計畫範圍灌注灌漿材料、可沿灌注外管上下選擇任意灌注位置、並能於同一位置灌注不同種類材料。
  本案改良土層厚達3m,為於GL-32~-35m。連續壁周邊採1*1m配置;中間採1.5*1.5m配置,總計763注入孔。鑽孔工期44日,CB漿灌漿工期20日,MK漿灌漿工期29日,總工期100日。改良目標K<5*10-5cm/sec,全區最高為2.54*10-5cm/sec,平均5.5*10-6cm/sec,改良效果甚佳。
            |    |      |  
  |    圖1  第九挖(GL-28.8m)現場土質情況,    地表無受壓水冒出,地改品質良好。  |       |     圖2  封層止水現況  |  
 
    二、臨時抽排水計畫
  為確保開挖時施工安全,本案於開挖區內設置9口祛水井與10口解壓井進行降水,排除進入工區內之地下水,降低開挖面下方之地下水壓,防止開挖時產生上舉破壞。
       |  名稱 |   直徑 |   深度 |   位置 |   數量 |   開挖工期 |  
  |  祛水井 |   16” |   85M |   連續壁內 |   9口 |   平均8~9日 |  
  |  解壓井 |   8” |   48M |   開挖面內 |   10口 |   平均3日 |  
 
  本案基地簡化地層參數表如下:
  
  開挖前地下水位位於GL-6m,祛水井進行景美礫石層(GL-55.1m以下)祛水,將基地外原地下水位降至GL-11.94m以下,減少內外水壓差。
            |  開挖階段 |   開挖深度 |   界面水頭 |   Uw |   ∑γihi |   FS |   檢核結果 |   需降 |   預估抽 |  
  |  (GL.m) |   (GL.m) |   (t/m2) |   (t/m2) |   水頭 |   水井數 |  
  |  1 |   -5.3 |   -6 |   49.1 |   99.67 |   2.03 |   FS>1.2,OK |   - |   - |  
  |  2 |   -8.8 |   -6 |   49.1 |   92.77 |   1.89 |   FS>1.2,OK |   - |   - |  
  |  3 |   -11.7 |   -6 |   49.1 |   87.15 |   1.77 |   FS>1.2,OK |   - |   - |  
  |  4 |   -14.9 |   -6 |   49.1 |   80.96 |   1.65 |   FS>1.2,OK |   - |   - |  
  |  5 |   -18.1 |   -6 |   49.1 |   74.61 |   1.52 |   FS>1.2,OK |   - |   - |  
  |  6 |   -21.3 |   -6 |   49.1 |   68.21 |   1.39 |   FS>1.2,OK |   - |   - |  
  |  7 |   -24.5 |   -6 |   49.1 |   61.81 |   1.26 |   FS>1.2,OK |   - |   1 |  
  |  8 |   -26.2 |   -6 |   49.1 |   58.41 |   1.19 |   需降水頭至GL-6.43m以下 |   0.4 |   8 |  
  |  9 |   -28.8 |   -6 |   49.1 |   53.21 |   1.08 |   需降水頭至GL-10.76m以下 |   4.8 |   8 |  
 
  依據上表顯示第八階段開挖需將礫石層水位解壓至GL-6.43m以下,第九階段開挖需將礫石層水位解壓至GL-10.76m以下,則上舉FS皆>1.2,避免基礎底板上舉破壞。
   解壓井使基地內開挖面下松山層受壓水層解壓,防止基地內黏土層上舉破壞。上舉破壞界面深度(GL-32m),各開挖深度檢核如下:
           |  開挖 |   開挖深度 |   界面水頭 |   Uw |   ∑γihi |   FS |   檢核結果 |  
  |  階段 |   (GL.m) |   (GL.m) |   (t/m2) |   (t/m2) |  
  |  1 |   -5.3 |   -6 |   26 |   52.93 |   2.04 |   FS>1.2,OK |  
  |  2 |   -8.8 |   -6 |   26 |   46.03 |   1.77 |   FS>1.2,OK |  
  |  3 |   -11.7 |   -6 |   26 |   40.41 |   1.55 |   FS>1.2,OK |  
  |  4 |   -14.9 |   -6 |   26 |   34.21 |   1.32 |   FS>1.2,OK |  
  |  5 |   -18.1 |   -6 |   26 |   27.86 |   1.07 |   需降水壓至23.21t/m2(水頭GL-8.79m)以下 |  
  |  6 |   -21.3 |   -6 |   26 |   21.46 |   0.83 |   需降水壓至17.88t/m2(水頭GL-14.12m)以下 |  
  |  7 |   -24.5 |   -6 |   26 |   15.06 |   0.58 |   需降水壓至12.55t/m2(水頭GL-19.45m)以下 |  
  |  8 |   -26.2 |   -6 |   26 |   11.66 |   0.45 |   需降水壓至9.71t/m2(水頭GL-22.29m)以下 |  
  |  9 |   -28.8 |   -6 |   26 |   6.46 |   0.25 |   需降水壓至5.58t/m2(水頭GL-26.62m)以下 |  
 
   表中建議第五階段開挖,需開始將松山層受壓水層抽降,降低至GL-8.79m以下。
   為了使開挖順利,增加10口抽水井,於每層開挖時,降低開挖面下的水壓至開挖面下1m。
   祛水井開挖到撤場工期約103日,解壓井工期約40日,同時段亦有封底止水計畫。地改加上前置鑿井,總共約花了六個月時程,花費近七千多萬。
   
  圖3  第九挖現況,開挖過程無上舉情形發生。圖中低漥處有水漥為開挖面水,利用抽水井促進開挖施工性。
  三、車道挑空區水平向支撐梁
   本案車道為弧形設計,緊鄰連續壁。車道與連續壁之間的挑空區高達22.7m,再加上該段連續壁靠近捷運板南線隧道,施工方建議應新增連結連續壁與車道梁的正交梁,傳遞壁體受力,減少連續壁變位,進而排除對捷運站體與隧道的危害。經檢討,各樓層新增三支正交梁(50*50),上下層主筋各5#8。
             |    |       |  
  |  圖4  正交梁鋼筋綁紮現況 |     |   圖5  正交梁現場施作現況 |  
 
   本案採逆打工法,待澆置完當樓層樓板後再順打車道,施工上設計兩支假梁加勁,連接鋼柱與連續壁,預防開挖面與上一層樓板挑高過大。假梁經檢核配筋上層11-D25,下層6-D25,斷面80*45。
             |    |       |  
  |  圖6  支撐假梁現場組模情況 |     |   圖7  支撐假梁拆模後,構築車道板時的現況 |  
  |    |     |     |  
       |     |     |  
  |  圖8  支撐假梁施作情形 |     |     |  
 
   施工同時委託監控廠商,進行捷運隧道自動化監測,每兩小時更新數值。管理值與開挖中觀測最大值整理如下表:
          |  開挖前安全管理值(已考量儀器誤差值) |   開挖中觀測最大值 |  
  |  監測項目 |   警戒值 |   行動值 |   危險值 |  
  |  建築物沉陷量 |    - |   ±4mm |   ±8mm |   ±25mm |   -2.5mm |  
  |  隧道收斂值 |   上行線 |   ±5mm |   ±6.5mm |   ±20mm |   2.2mm |  
  |  隧道水平位移 |   ±4.5mm |   ±5.5mm |   ±10mm |   1.3mm |  
  |  隧道垂直位移 |   ±4.5mm |   ±5.5mm |   ±10mm |   -1mm |  
  |  隧道收斂值 |   下行線 |   ±4.5mm |   ±5.5mm |   ±20mm |   2.3mm |  
  |  隧道水平位移 |   ±4mm |   ±5mm |   ±10mm |   1.5mm |  
  |  隧道垂直位移 |   ±4mm |   ±5mm |   ±10mm |   -1.7mm |  
  |  建物傾斜計 |    - |   1/3300 |   1/1500 |   1/1000 |   1/4125 |  
 
   監測結果顯示,隧道水平垂直收斂值、位移量、建物沉陷量與傾斜量,皆小於警戒值,可見上述各配套措施實行品質甚佳,無造成鄰房甚至捷運站體損害之虞。
   本案為新北市建築案開挖深度最深、且相鄰捷運隧道之特殊基地。筆者有幸能參與施工過程,將書本所學與現地經驗整合。為使相關經驗能互相交流,以達拋磚引玉之效,筆者將現場經驗整理與各先進分享,盼能與各先進共同為施工技術共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