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記得有部電影取名「奪橋遺恨」。在台灣首見斷橋在頭前溪,次在高屏溪,此次在大甲溪喪失數位寶貴生命,令人哀痛不已,但其前後連續發生,似亦不感意外,因危橋多所存在,亟宜痛定思痛,檢討其發生的原因及可能解決方案。徒有怨恨不能成事。 在多年前的國建會上,李國鼎先生報告經濟建設,當時欲建淡水河的光復橋,擬仍用小跨度的RC橋。李氏審閱此案,認為多橋墩勢必阻礙水流,不利防洪,為顧及交通及水利二者,而願增列經費,並請 T. Y. Lin設計斜張橋。另為促成後龍水庫建立,請中油苗栗鑽勘處參與並供應其用水,以促使其經濟合格。老成謀國,多所兼顧,今已少見。 橋樑失敗多在橋墩之沉陷或傾倒。橋墩前後遭受水流沖刷,土砂流失形成深坑,乃至樁座暴露。益以近年來地球暖化,氣候變遷,颱風發生頻繁,挾來超大豪雨,山洪暴漲,水流沖擊,往往非橋墩週遭所能承受。據研究:沖刷孔深度約與橋墩寬度之0.5~1方成比例。苟能多採用長跨度之拱橋、懸橋、架橋或斜張橋穿越河流深槽,則對於保障橋樑甚有裨益。此外,同一河流之上下游通過之橋樑愈來愈多,如台鐵、國道、省道、一高、二高、高鐵、捷運等橋樑不知凡幾,並多密集,其上下游橋孔不宜參差錯開以妨礙水流,使下游橋墩承受主溜衝擊。至於舊橋保固方法甚多,不在此短文予以討論,逾齡危橋應儘速改建 ( 或可採取促參方式 ),拖延徒增損失,增加人民痛苦。 交通及水利為國家重要庻政,保障人民安全,其優先次序自不待言。值此世界經濟動盪不安乃至衰退,誠宜加速基本建設增加內需,仍能脫離經濟困境。 |
|||||
![]() 網路技術進步一日千里,隨著使用者無止境的需求,功能性與方便性是兩大發展的重點。其中, 網路從有線時期進展到無線時代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無線網路提供了電腦相關設備的可移動性,也因為接線數量的減少,而淨化了空間。電腦設備的無線化,是當前發展的趨勢。無線滑鼠、無線鍵盤都已屬常見。甚至 Wireless USB, 也是指日可待的。 無線網路已經發展了十餘年,其訴求之重點,無非就是傳輸速度、傳輸距離、傳輸品質。從第一代的IEEE 802.11a,到目前的最新規格,IEEE 802.11n,發展的進程與差異性為何,是本文介紹的重點。 首先,電子、資訊相關人士一定對IEEE (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 這個國際性的單位不會陌生。它除了是一個接受發表百餘種不同領域學術論文的機構,也制定了各種與電有關的規格。IEEE 在制定規格時,會以數字做分類。802 開頭的,是屬於網路連線的範疇。而 .11 這個奇怪的數字,則對應到其第11號小組,無線網路就是從此細分出來的。因而,目前幾種可見的無線網路規格,都是以 IEEE 802.11 做為命名的開頭。以下就無線網路發展至今,幾種重要的標準,簡單的做個介紹。 IEEE 802.11a: 使用的是 5GHz 的無線頻域,選擇的技術是OFDM (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其原理是,將所要傳遞的訊號,切割成若干組,再以不同的頻域傳送之。缺點是,室內可傳遞的有效範圍只有 30公尺,最高傳送速度是 54 Mbps。而其傳輸速度又會因為訊號遠近的強弱,調降為48/36/24/18/12/9/6Mbps 比較低的值。 IEEE 802.11b: 是與 IEEE 802.11a 同一時期所制定的不同標準。使用的是 2.4GHz 的無線頻域,選取的通訊方法是DSSS (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其原理是,將所欲傳送的資料分割成為數個封包,在固定的頻道內傳送。其最高傳送速度只有 11 Mbps,其室內可傳遞有效範圍與 IEEE 802.11a 相近。IEEE 802.11b 所選用的 2.4GHz,在大多數國家是不需註冊、不受條件限制就可以使用的頻道。反觀 IEEE 802.11a 所選用的5GHz,雖然頻率高,有可避免干擾的優點,也有單位時間可以傳送大量資訊的好處,但是在歐洲一些區域卻有軍事管制的限制,不能使用。 IEEE 802.11g: 選用的技術和 IEEE 802.11a相同,也採用OFDM技術,但是運作在與 IEEE 802.11b 相同的工作頻率 2.4GHz。傳送速度卻也可高達 54 Mbps。因此,IEEE 802.11g 綜合了 IEEE 802.11a與IEEE 802.11b 的優點,卻迴避了其運用上的限制。在發展的初期,是可以滿足某些國家光纖到府,或是多媒體的大量影音資訊串流之需求。 IEEE 802.11n: 運用的技術是MIMO( Multi-Input Multi-Output )。其原理是,將資訊拆開後傳送,再於接收後重新還原,資料在同一段時間內,多點送入、送出。理想的最快傳送速度可以高達 540 Mbps。為了達成 MIMO 目的,IEEE 802.11n 改為多天線組設計。因而,更多的天線,可以傳送更多的資料,也可以傳送到更遠的距離。如此的高速傳輸,方可滿足當前之無線網路高畫質影音傳送的要求。 電子相關設備的大量無線化,是一個無法阻擋的趨勢,卻也帶來了電磁波是否會危害人體的討論議題,長久以來一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不論在室內、在室外,都有著許多資訊在空間中傳遞著。這也代表著,有為數不少又看不到的電磁波,圍繞在你我的四周。愈便利、愈進步的生活方式,似乎對身體潛在的危害也愈大。這是兩難的問題,值得科學發展者與產品使用者加以深思。 |
|||||
![]() |
|||||
截止報名日期:97年10月20日 截止報名日期:97年11月07日 截止報名日期:97年11月03日 注意事項:辦理時間為97年12月31日前,逾期另行處理 注意事項:敬請mail(mail@twce.org.tw)告知本會,謝謝!
說明:vod課程內有分進修用與取得積分用
報名截止:97年10月21日
報名截止:97年10月21日 報名截止:97年10月20日
時間:97年11月03日(星期一) 時間:97.10.24、97.11.07、97.11.21、97.12.12 研討會日期:97年10月20日﹝星期一﹞
時間:97年11月06、07日(星期四、五) 日期:97年11月06~07日 研討日期:97年10月15日(星期三) 本次申請截止日期為:97年10月24日止;說明會時間:97年10月08日﹝三﹞及10月15日﹝三﹞上午10時 上課日期:97年10月24日(星期五) 上課日期:97年10月22日(星期三) 舉辦時間:高雄場:97年10月20日(星期一);台北場:97年10月22日(星期三) 時間:97年10月18日(星期六) 上課時間:嘉義場-97年10月14日下午1:30~4:30;桃園場-97年10月23日上午9:00~12:00;宜蘭場-97年10月29日下午1:30~4:30 時間:97年10月31日~11月01日及11月07~08日(星期五、六)-台北班;97年12月05~06日及12月12~13日(星期五、六)-高雄班 時間:97年10月17~18日及10月24~25日(星期五、六)-台北班;97年11月21~22日及11月28~29日(星期五、六)-高雄班 時間:97年10月16日(星期四) 下午1:30~5:00 時間:97年10月17日(星期五) 研討會日期:97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日期:97年11月01-02日與11月08-09日共四日 開課日期:97年10月08日(三) 日期:97.10.17(五);97.10.24(五);97.10.28(二);97.11.04(二);97.11.07(五) 時間:97年10月23-25日(四、六)
重要日期:(預定) 論文摘要接受通知:2008.10.15;論文全文收件截止:2008.11.30;論文全文接受通知:2009.2.10 日期:97年10月23-25日
活動日期:每週六上午8:00~12:00 活動日期:97年10月17日(星期五)6:30 pm 日期:97年10月26日(星期日) 活動時間:第1次:97年10月16日(星期四)下午6:00;第2次:97年10月24日(星期五)下午6:00 時間:97.08.01~97.10.31每星期2、5晚上7:30~9:00 活動時間:97/8/19~97/11/11(二) PM6:30
活動日期:97年10月17日;97年11月21日
(星期五) 下午6:30
各社團例行性活動: 授課時間:97年02月29日-97年11月21日 (星期五) PM6:30 地點: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會議室(台北市松山區東興路28號9樓)
授課時間:97年08月19日-97年11月11日(每週一) PM6:30 地點: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會議室(台北市松山區東興路28號9樓)
地點:台北市立民族國民中學體育館(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13巷13號)
地點:會本部(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12樓A3)
地點:吉豐羽球館(台北市內湖路三段348巷7號1樓)
地點:台北市青年公園網球場(台北市水源路199號)
北區地點:龍門國中游泳池(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二段269號) 中區地點:台中中興遊泳池(台中市北屯區山西路二段233號)
地點: 台北縣板橋市民生路二段56之5號2樓
地點: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號R樓(頂樓)
地點: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2號R樓(頂樓)
地點:E 7 Club球館【原飛龍保齡球館】(台北縣三重市中央南路63之1號B1F)
地點: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廣場(光復南路側) |
※歡迎大家多加利用,詳情請參閱網說明:http://www.cwcba-wqac.url.tw/
截止日期:97年10月24日中午12:00前傳真至公會;為免疏漏,傳真後請立即以電話查詢確認(逾時恕不受理)。聯絡方式:8961-3968轉142 許素梅小姐,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截止日期:請於報名截止日97年10月31日中午12:00
以前傳真至公會;為免疏漏,傳真後請立即以電話查詢確認(逾時恕不受理)聯絡方式:8961-3968轉145 黃伊君
小姐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
||||
回頁首▲ |
發 行 人:林永裕 執行單位:資訊委員會 輔導理事:梁詩桐、高 原 督導監事:余 烈 資訊委員會:廖祐新 (主委)、鄭得志 (副主委)、朱泰明(副主委)、林忠行、黃武雄、 吳季鋼、宋明生、王啟河、林文隆、黃仁達、姚嘉偉、黃國艦、陳國星、 潘其芬、周榮隆、張文隆、施滄洲、林摩西、唐雨耕、張志彰、謝百鉤、 徐適康、陳柏伸、陳建權、劉長齡、朱弘家、林育信 |
版權所有,未經確認授權,請勿轉貼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