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113/04/13(星期六)本會召開第13屆第3次會員大會[下午1:00開始報到]/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中正館中正廳(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為響應環保,大會手冊紙本僅印製500本,發完為止;現場另提供大會手冊電子檔QRcode,或於大會前2日自行至公會網站下載。謝謝!…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820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周子劍、巫垂晃、梁詩桐、洪建興、陳清展、余 烈、涂泰成
     蔡得時、蔡震邦、吳亦閎、吳朝景、洪啟德、陳玫英、曾傳來
監  察 人:黃科銘、陳錦芳、鄭明昌、張錦峰、周功台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 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周子劍

副  社 長:蔡得時、吳朝景

總  編 輯:拱祥生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莊均緯
本期主筆:杜明星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政府應思考合宜的能源政策

基載電廠不足是台灣電力的困局,最大的原因在於能源政策的錯誤,此種錯誤近來不但未能改善且似乎是越嚴重,對台灣的未來將造成極為負面嚴重的影響。

現今能源政策主要為:一、不切實際的減碳目標。二、核電廠不延役政策。這兩個政策是在國際及民粹壓力之下形成,而令人不解的是,這兩個政策竟是完全互相矛盾,造成今日油電雙漲的慘局。

以交通而言,除電動車或油電混合車較可能在未來幾年內有所進展,再生能源及氫能源都無法在未來幾年內有效取代汽油。如果電動車、油電混合車成功發展推廣,其表示需要有更多的電力。目前浙江省杭州市所見機車全部使用電動機車,已進行實際的減碳行動。

除電動車、油電混合車外,交通工具燃料除了石油產品外尚無其他選擇,所以能源政策在交通的能源使用完全沒有其他選項,也影響不了大局。電力就不同了,能源政策完全可以決定究竟是以核能、太陽能、燃煤或燃氣來發電,所以應積極探討深受能源政策影響的電力產業。

就電力產業而言,雖然許多人十分青睞再生能源,但就算在所謂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政策的大力推展,在未來幾年再生能源很難達到有效取代電力的目標。因為即使風力發電或太陽能發電裝置再多,因風力及太陽能受地理環境條件的限制,能提供的能源仍為有限。所以電力配比仍不外乎以核能、燃煤、燃氣三者為主。能源政策之良劣也將集中表現於未來對這三種發電方式的取捨。

能源政策最重要的考量是能源供應安全、經濟成本及環境保護。三種發電方式的比重也在於希望達成安全、經濟、環保的最佳化。我國目前電力最大的問題在於基載電廠不足及電廠位置不均,而必須使用極為昂貴的燃氣電廠提供基載電力。台灣有兩個裝置容量極大的抽蓄電廠。一為明湖電廠(約為105萬瓩)、一為明潭電廠(約為165萬瓩),這兩個抽蓄電廠裝置容量共270萬瓩,與核四核電廠兩部機組約略相當。抽蓄電廠的目的是在離峰電力需求低時,利用發電成本低廉的基載電廠所生電力,將抽蓄水力電廠下池的水抽往上池。在白天尖峰電力需求時,再將上池的水利用水力位能來發電,以提供尖峰用電。利用離峰時以核能、燃煤、燃氣等成本低廉電力將水抽入上池,雖然在尖峰時當水由上池洩往下池發電無法百分之百回收夜間抽水的電力(抽蓄水力發電約有百分之十八的效率損失),但與利用昂貴的燃煤、燃氣發電來提供尖峰用電相比還是來得划算。

在民國77年初核能及抽蓄發電廠建成時,發電成本低廉的核能及燃煤發電提供百分之八十的電力。在深夜離峰時,抽蓄電廠就發揮極大的儲能功效。當時抽蓄電廠的使用率幾達百分之九十,與低價的核能、燃煤發電配合,提供最佳化的發電組合。

時至今日,因基載電廠(核能、燃煤)裝置容量不足,甚至要動用燃氣電廠來提供基載電力,抽蓄電廠完全放棄參與營運。若核能、燃煤提供基載電力都有所不足,何有餘力將電力於夜間『貯存』於抽蓄水力電廠?利用燃氣電力提供抽蓄電力更是不符經濟原則,在尖峰時直接利用燃氣發電即可,何必在夜間使用昂貴的燃氣電力抽蓄儲水,而在白天水力位能發電,反而損失百分之十八的能量?

在過去幾年,抽蓄水力電廠的使用率都只有百分之十左右。還保持百分之十使用率的原因是由於水力發電起降最為迅速,調度尖峰電力最為方便,但抽蓄電廠的使用已完全沒有成本上的考量了。由花費數百億建造的抽蓄水力電廠目前幾近閒置,可以明證我國基載電廠不足的事實。平均而言,燃氣、燃煤每度差價為1.8元,燃氣核能每度差價更高達2.6元。台灣發電系最佳化比例是基載電廠(核能、燃煤)占64%,中載電廠(燃煤、燃氣)占24%,而尖載電廠(水力、風力、汽電共生、再生能源)佔12%

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是向上發展,還是向下沉淪,能源政策的走向將是極為準確的重要指標。綠能產業的政策不見得完全契合全民利益,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應以全民利益為優先考量。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