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113/04/13(星期六)本會召開第13屆第3次會員大會[下午1:00開始報到]/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中正館中正廳(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為響應環保,大會手冊紙本僅印製500本,發完為止;現場另提供大會手冊電子檔QRcode,或於大會前2日自行至公會網站下載。謝謝!…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年六月二十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759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周子劍、巫垂晃、梁詩桐、洪建興、陳清展、余 烈、涂泰成
     蔡得時、蔡震邦、吳亦閎、吳朝景、洪啟德、陳玫英、曾傳來
監  察 人:黃科銘、陳錦芳、鄭明昌、張錦峰、周功台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 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周子劍

副  社 長:蔡得時、吳朝景

總  編 輯:拱祥生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莊均緯
本期主筆:張渝江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阿里山高山森鐡哀痛-創傷人民生機

魏嘉甫技師

民國9231日阿里山小火車翻覆,傷亡慘重,8年後,民國100427日列車行駛中遭折斷的巨樹支幹橫擊;2節車箱脫軌倒臥,另2節車箱翻覆掉落深橋下,頓時乘客東倒西歪,層層相疊,慘況駭人,無風無雨,重創森鐵慘劇,理所不該,是否「天然災害」,頗費思索,同時森鐵的辛楚有誰知?

阿里山森鐵再度肇禍,傷亡皆是陸客,台灣開放陸客觀光後,馳名全球的阿里山是爭相嚮往的景點,因有浪濤洶湧的雲海,萬丈金光的日出,山巒翠谷,蓊鬱林木,千年參天古木,遍綴叢林,亭亭蒼翠,頂蓋山岳,壯麗美景,遊客趨之若騖,日日盈庭。又阿里山高山森林鐵道與日本大井川高山鐵道及瑞士少女峰高山鐵道併列聞名於世;搭乘登山小火車悠遊於2,000多公尺上的高山峻嶺,俯視深谷,斷崖懸壁,大自然的天工巧匠嘆為觀止,瞭望山景,盡收眼底,乘風破浪享受森林芬多精,伴隨著歌聲節拍,暇逸中繁襟盡滌。阿里山觀光資源豐沛,招陸客,拼觀光,大纛一揮,蜂擁而至,人數倍數增加,車箱及設備不敷,一切似乎將就。惟安全無暇顧慮,問題隨之浮現,造成無可彌補的遺憾-重大車禍,陸客死傷無數,大陸一位旅遊局長說:沒有安全就沒有觀光產業,誠然一針見血的針貶,死者家屬哭天喊地也叫不回他們的親人,不由得心酸淚眼,哀愁人的離情別緒。奉上一杯懷情酒:「蒼嶺啼,歌聲猶在,綿綿兩岸情,浮沉旅遊記今朝,笑傲人生,斷腸阿里,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次把酒言歡」。

日劇時代,日本政府覬覦阿里山上千年紅檜木材,處心積慮砍伐搬運下山,民國前8年開始計劃高山森林鐵路,用途搬運木材,而非觀光乘客,為撙節經費,從踏勘、選線、測量、規劃、設計皆簡速張羅。民國前2年開始啟動,施工趲趕,品質簡陋;就地取材,如枕木、橋梁、溝渠及隧道襯砌,皆採用現砍的檜木,不但嚴重蹧蹋、摧殘山林,且材不適用其所。民國元年12月完成嘉義北門至二萬平間66.6公里森鐵,爾後驟步延長到阿里山,並依砍伐木材的需要,延建支線,伸入林區砍伐,所有檜木無一倖免,砍伐殆盡,支線先後拆除,僅保留本線及主要支線。

阿里山森鐵採用窄軌的輕鋼軌,方便裝卸,軌距0.762公尺,軌重主線僅20kg/m,支線15kg/m,營運由運木轉客運後,鋼軌全部改22kg/m。小火車行駛山路,越俎代庖經營客運,安全從未有人檢討,只聽農委會強調,小火車翻覆是「天然災害」不是人為疏失,難能苟同。逾百年森櫟樹被白蟻侵蝕幾成中空,非一年半載之事,林管局是養護林木的專業單位,任其腐朽乾枯,且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警惕都沒有,枯萎樹幹折斷砸上列車,這種「匪夷所思」的巧合,主管慣用「天然災害」掩蔽息事,稱體裁衣的「匪夷所思」實至名歸,政府草率處理、推諉塞責的行逕,難得民心。一般高山鐵路營輸客運皆採用寬軌及重級鋼軌,以求安全、平穩、舒適,如中國青藏高山鐵路,軌距1.435公尺,軌重60 kg/m,阿里山森鐵軌道望塵莫及,軌窄重心不穩,行駛山路搖搖晃晃,陸客多時又推上站著,風險滿高,似乎要自求多福。

百年的阿里山森鐵,誠如農委會宣示:「絕不會放棄森林鐵路」,惜無木材可運,濫竽充數替代客運,不放棄也要讓眾人有信心,硬拗非上策,確實森鐵有它的歷史性、文化性、生態性及景觀性的特殊意義,被公認有保存價值,但如何經營及維護,務必大刀濶斧整頓,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森鐵於日籍時代始於粗製簡造,光復後雖陸續修繕,仍未臻完善之境,修繕後的森鐵主線起站嘉義北門,終站阿里山新車站,全長共71.34公里,行經地帶,區分平原與山嶽,自北門車站至竹崎車站,長14.2公里,最大坡度百分之2,地勢平坦屬平原線;自竹崎車站至阿里山新車站,長57.14公里,山巒重疊,地勢急陡,這段山嶽線最大坡度高達百分之6.25,在獨立山僅約長5公里,山勢峻峭,無法昇拔,環繞三周盤旋(如螺旋)而上,而在屏遮那至阿里山間路段作「Z」字形轉折,始得提升拔高,行駛於2千公尺以上山嶺之小火車;這是一條歷經改線修築,且蜿蜒於崇山峻嶺的森林高山鐵道,工程的艱難不亞於興建一條高速公路,然而經過921大地震,地質鬆動,安全性頗值擔憂。

民國50年代,金門823砲戰剛結束,民生凋敝,政府為籌措經費,賣材取費,重整森鐵併延伸多條支線,大肆砍伐高價檜木,外銷賺取外滙,從山麓到高山,亟盡砍伐,經由森鐵運木下山,回程運送工人上山,斯時景氣蕭條,無可就業生活困苦,民眾呼朋引戚成群上山做工,佔地群居,國有林地放租於民,形成今日山林社區,山區不該有人住竟有多處聚落,經年因襲沿用占據,尾大不掉,難解之題永遠存在。更離譜的是,將伐木、運木業務外包民間承攬,助長濫砍濫伐,許多原始林慘遭摧殘,原本蒼翠濃密的山林,被夷為茶園、果園,土壤幾無樹根攀抓,蓄水功能盡失。921大地震餘悸猶存,山崩土塌,土壤鬆動,遠眺山頭,盡是光禿禿的黃土,屢屢颱風豪雨沖刷及至88水災肆虐,崩塌土石滾成土石流,匯合流入曾文溪上游的山谷,淹沒集水區沖進曾文水庫、南化水庫、白河水庫及烏山頭水庫,巨積土石淤積水庫達6成以上平均容水量減至3成餘,水庫功能幾近廢弛,杯水車薪的蓄水量,唯有祈天下雨;每到春雷不響,梅雨不來,旱象臨頭,盼颱降雨,以解旱災,然豪雨超量,水庫蓄水防洪功能折損,連續洩洪,下游低窪地遭洪水吞噬,這一連串的環境災害,難道是今日台灣人的宿命嗎?主政者宜有治理之策,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之雕蟲小技,浪費公帑;年復一年,旱災、水災、土石流仍然輪番上陣,人民的生機何在。

阿里山高山森鐵確實是台灣寶貴觀光資產,農委會認為不能為意外因噎廢食而放棄該鐵路,無可厚非,頗為認同;然921地震,地質鬆動,尚未復育,88水災森鐵又被沖得柔腸寸斷,至今尚未全線修復,森鐵的存續與工程安全息息相關,若安全不逮,災害難躲,何不生息養復,穩固山區地質,再行啟動,草草莽獻醜。「台灣山脈是台灣人民生命的泉源,民生的機能」,山脈根不可斷,蓄水源源不斷,根深蒂固,攀止土石,山明水秀,澤被萬民,如今山林砍伐殆盡,山脈被蹂躪,颱風一襲,山區難撐暴雨沖刷,土石流滾滾而下,殃及災民,年年颱風年年災,水災、旱災輪番肆虐,民生疾苦不堪其擾,人民生命安危、民生機能未受保障,何者為重,望能權衡之。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