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控制性低強度材料使用成效之探討 房性中 技師
前言 「控制性低強度材料」(Controlled Low Strength Materials;簡稱CLSM)依文獻(1)規定:『係由水泥、卜作嵐或無機礦物掺料、粒料及水按設定比例拌和而成,必要時得使用化學材料。』另由ACI 229R-99﹝文獻(2)﹞可得知:CLSM的運用項目高達9項之多(詳表1所示),至於台灣地區,則偏重使用於道路管線開挖之回填作業,然而,在實務上,基於從業人員錯誤的理念或未能100%依據施工規範施作,故歷年來,筆者親眼所見許多錯誤樣態,除了造成道路維護品質未見提昇之後遺症,尤其傷害到行車之舒適度、機車、自行車以及行人之安全性,實不容小覷。 本文擬闡釋CLSM機制之外,特別將國內、外之實績分別列述之,俾能達到釐正視聽之功效是盼。 概述 由美國ACI 116R﹝文獻(3)﹞之基本定義,CLSM乃為抗壓強度值≦1,200psi(8.3MPa)的材料,若必須考量日後再行開挖之可能性,則其抗壓強度值均以≦300psi(2.1MPa)為主,至於CLSM使用於土木工程基礎之結構性填方者,若採用1,200psi(8.3MPa)之抗壓強度值時,則可以免除完工後再行挖掘之選項。 基於CLSM具備可流動性、無收縮性、塑性以及自動壓實性等多重特性,其施工程序可免予滾壓,且其長期抗壓強度在40~300psi(0.3~2.1MPa)之間,設計需求值則僅為40~100psi(0.3~0.7MPa)。由於抗壓強度之要求不高,甚至於某些工作項目未強制規定強度值,故CLSM之材質要求相對於水泥混凝土而言,亦較為鬆散。 CLSM運用狀況 一、美國地區 詳表1所列。 二、臺灣地區 承如前述,即使CLSM已有眾多的工作項目可供選擇採用,然而,臺灣地區近十年來,仍僅以道路工程之管線挖掘回填作業為主,同時,各項施工規範對於CLSM的性質要求亦未克一致,導致其間差異性頗大,謹分別列述如下: 1.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施工綱要規範﹝文獻(1)﹞:詳表2所示。 2.內政部營建署控制性低強度材料製程及使用手冊﹝文獻(4)﹞:詳表3及表4所示。 3.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施工技術規範﹝文獻(5)﹞:詳表5所示。 4.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施工規範﹝文獻(6)﹞:詳表6所示。 5.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施工規範﹝文獻(7)﹞:詳表7所示。 表1 美國地區運用CLSM狀況一覽表﹝文獻(2)﹞
表2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施工綱要規範CLSM之性質要求表﹝文獻(1)﹞
表3 使用一般混凝土制式粒料產製之CLSM性質要求規定表﹝文獻(4)﹞
表4 非制式粒料產製CLSM之性質要求規定表﹝文獻(4)﹞
表5 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施工技術規範CLSM之性質要求表﹝文獻(5)﹞
表6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施工規範CLSM之性質要求表﹝文獻(6)﹞
表7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施工規範CLSM之性質要求表﹝文獻(7)﹞
台灣地區採用CLSM之盲點說明 一、攸關CLSM使用績效成敗之關鍵,在於材料之使用及適當的養護措施,唯ACI 229R-99﹝文獻(2)﹞僅規定:總作業時間可於4小時內完成(含養護時間);臺灣地區之施工規範亦大多規定:養護時間依設計圖說規定,但是,設計圖說卻往往付之闕如。筆者多次親眼所見管線單位回填CLSM時,亦未能養護即立刻回鋪瀝青混凝土材料、並採用重型卡車碾壓,造成CLSM泥漿向上滲出之狀況(詳照片1及照片2所示,筆者照相時為烈日高照之晴天。),即使日後再度回鋪瀝青混凝土面層,一定會在補綻區域內衍生波浪式不平整狀況、剝脫及凹陷等多重損壞之案例。 二、由照片3顯示,此為CLSM使用於人行道底層之狀況,承包商澆置CLSM後,未進行任何養護作業,經過24小時後,即裂縫叢生。
綜合討論暨建議事項 一、CLSM雖然名之為低強度材料,但並不表示不需要養護措施。何況只要CLSM中含有水泥的成份,就一定會有水化熱之反應,因此,一則不養護即加鋪瀝青混凝土,水份100%向上滲入面層材料中,不但瀝青混凝土之黏結力喪失,且補綻區域之損壞程度將更形惡化;二則即使CLSM表面曝露於大氣中,亦屬於不養護之狀況,在低強度高坍度之現況下,一定裂縫不斷呀! 二、相關文獻針對CLSM的養護程序,則僅規定:需進行灑水養護,並使用麻袋、塑膠布及其他適當物品覆蓋之,養護時間依設計圖說規定(缺失已如前述)。筆者擬進一步建議:『養護程序應100%確實執行,切不可掉以輕心;至於養護之時間,則以4小時為最低之標準,切不可略而不做或是任意縮短之。』 參考文獻 1.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施工綱要規範,第03377章: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2007年12月完整版第V3.0版。 2.ACI 229R-99,Controlled Low-Strength Materials,1999&2005. 3.ACI 116R, Cement and Concrete Terminology ,2000. 4.內政部營建署,控制性低強度材料製程及使用手冊,2002年10月。 5.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施工技術規範,第03377章: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2009年8月初版。 6.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施工規範,第03377章: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2010年1月修訂版。 7.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施工規範,第03377章:控制性低強度回填材料,2008年3月第V1.0版 照片1 回鋪瀝青混凝土後CLSM泥漿向上回滲之狀況(一) 照片2 回鋪瀝青混凝土後CLSM泥漿向上回滲之狀況(二) 照片3 人行道底層澆置CLSM後未養護而裂縫叢生之狀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