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729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周子劍、巫垂晃、梁詩桐、洪建興、陳清展、余 烈、涂泰成
     蔡得時、蔡震邦、吳亦閎、吳朝景、洪啟德、陳玫英、曾傳來
監  察 人:黃科銘、陳錦芳、鄭明昌、張錦峰、周功台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 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周子劍

副  社 長:蔡得時、吳朝景

總  編 輯:拱祥生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莊均緯
本期主筆:陳重吉、鄭清江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省公會參與四川汶川大地震學術研討會活動報導

張渝江技師

緣由

2008年中國四川發生512汶川大地震,台灣省土木技師公會(以下簡稱本會)即指派土木技師前去協助勘災,前後進出四川協助勘災達上百人次。而距2008年汶川地震已2年餘,中國與四川之工程與科學相關單位於2009年亦邀本會返川踏勘,而2010年四川之科學技術協會亦邀本會前去參與研討會。本會由法益委員會副主委張渝江技師(即筆者)代表發表論文,題目為「台灣後921防震減災與低碳經濟戰略」,同時亦代表本會理事會致意。

活動計畫

中國的政治結構為以黨領政,而中國的政治策略極高度重視科學與工程,其科學與工程之實質活動推動主要以「科學技術協會」進行。四川省科協在2年前本會派技師赴川勘災的過程中,給予極高度之協助。本次汶川地震研討會之規劃,「汶川大地震後-綠色重建及發展低碳經濟學術研討會」,為2010119日至201011113天之現場踏勘與演說交流活動所組成。前2天參觀大震後重建之映秀鎮與北川縣,第3天進行由上午開始迄傍晚共15場之專題報告與論文發表演說。

實地踏勘

119日筆者在台灣還有會議要開,且機票由台灣直飛成都皆為大陸觀光旅遊所訂滿,直至1110日凌晨始抵達成都。闊別2年的成都並無明顯不同,投宿的還是相當於台灣23星的四川政府管理的「金牛賓館」,但主辦單位的用心亦然,在凌晨到金牛賓館時,筆者看到四川科協國際部(原港澳台已併入國際部,此與二國論無關)部長崔俊偉在門口接待。隨後1110日即進行參觀重建後的東汽公司與北川縣。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主要生產發電用的汽輪機。四川在毛澤東主政時代,代表的是核能工業,而核能在中國除了用來作核子武器外,發電亦為極重要的功能之一,東汽自建廠以來即生產核能發電廠所用的蒸汽渦輪。2008512大震,震毀了位於斷層近漢旺鎮的東汽,但2009年東汽就在新的地點,較近成都的綿陽,重新開始生產。因東汽之異地重建極具指標性,故參訪者眾,筆者也被排入前去參訪。東汽異地重建的速度飛快,在1年多的時間從土地征收到進行生產年100億人民幣的產品,該和產業別有關,因機械廠較容易移置,若是晶圓廠或石化廠可能不會這麼容易重建,但中國果決的執行力當然是核心,筆者在2000年後停建蘇花高,也一度停建核四,回頭看可見執行力的重要。

最早之工程師-大禹的故鄉北川縣的參訪則較震撼,因2008年筆者與高原與其它數十位技師已進入北川縣,但彼時北川縣內是禁止進入的,只在縣的週圍踏勘,因北川是傷亡人數最多的地區,據統計資料指出,北川縣有近2萬人失蹤或死亡,佔512汶川地震近7萬人死亡之三成,2年前筆者在北川附近時,北川重兵戒備,嚴禁進出,考量到的是疫情與人道爭議。

2年過後我們回到北川,帶領的北川縣科協同仁說,沒有人會要他來北川解說,只有台灣團會,這也是他2年後第一次解說他的家鄉,他失去愛女的北川震後。北川縣的舊市區已成為一具大的空間博物館,像廣島核爆點的建築封存在原子彈爆炸的一刻,也像霧峰光復國中封存了車籠埔斷層撕裂校園。北川有所有地震災難的元素,有建物傾倒、山崩地滑及土石流,大自然在這森森然地呈現它的無上權力。離開北川舊市區,筆者前去踏勘北川的新生,新北川,新北川縣已是一街道儼然,亮麗光鮮的新城市。

 

埋數千人的碑原為水池   類似原爆點的街道


研討會活動

1111日的研討會主要針對重建與節能減碳進行文章發表與討論。台灣來參與的有台灣世曦、中興顧問(由本會會員周南山博士,總經理親行報告,周博士2年前亦協助勘災)、亞新顧問、台灣營建研究院、輔仁大學與台灣大學及大葉大學的教授與本會發表文章,而大陸方面有北川縣、阿埧州、東汽與西南交大進行文章發表,參與研討會有近百人。

筆者代表公會進行「台灣後921防震減災與低碳經濟戰略」的演說,主要提及台灣地震在日治,國民黨主政時期至近來的遞嬗,與會者對本會在2008年在四川的勘災與自921前後勘災及進行耐震評估與補強的活動,印象極為深刻,筆者也建議中國該盡早展開全國的建物耐震能力評估與補強。

 

   

張渝江演說場景

   

 
後記

2008年後每年四川皆會邀請本會前去參加研討會且參訪,這次前去較為困難的是直飛的機票因較晚買,以致極難買到。兩岸直飛的飛機是一台台把大陸客送來,接走,我們輸入了人民幣,輸出了民主與法治的概念。而這些與汶川地震有關的活動,主要由前交通部政次、北市捷運局副局長,現任台灣高鐵董事的陳士圯先生負責,陳政次前陣子因高鐵肥貓事件而常上媒體,其在擔任「台灣工程界重建家園協會」理事長一職也作了不少奔走,才使得台灣與會者得以順利進出四川,但這些奔走亦是本會可自立完成的,同時亦可觀摩台灣營建研究院在汶川地震後,受紅十字會委託進行重建工程的專案管理(PCM)工作,這也是本會得以進行的工作。

展望對人權與人道的維護,本會亦可貢獻在耐震評估與補強的知識與經驗給中國,而中國在下一步十二五內需的重建,其中耐震評估與補強都是重點工作,也期待在兩岸的合作下,在下一個地震過時,我們可以真正說我們戰勝了天災,因為我們的知識與團結。

這次同行有不少交通界的耆老,如台灣第一位本省籍的交通處長鍾正行先生,及2年前協助提供四川聯絡人資訊給陳士圯先生的前高工局組長王秦生先生,這些退休在中國遊走觀覽的先進,亦提供中國極多的知識與經驗,期他們亦得以多著書立說留下他們的知識給所有人。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演說對我來說需使用當地的用語,筆者很少出入中國,曾在市區叫不到計程車,因為正確的用語是「出租車」。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