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五月十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701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周子劍、巫垂晃、梁詩桐、洪建興、陳清展、余 烈、涂泰成
     蔡得時、蔡震邦、吳亦閎、吳朝景、洪啟德、陳玫英、曾傳來
監  察 人:黃科銘、陳錦芳、鄭明昌、張錦峰、周功台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 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周子劍

副  社 長:蔡得時、吳朝景

總  編 輯:拱祥生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莊均緯
本期主筆:魏嘉甫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

-對極端氣候變遷天然災害中 山坡地的災害防救策略紀要

梁詩桐 技師

緣起

9949日奉派代表林理事長參與農委會舉辦「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對其中第三核心議題子議題(一)「農業部門因應極端天氣加強天然災害之防救策略」,與會專家、學者討論熱烈,貢獻所長,部分子議題討論農業糧食供需與漁村安全,與技師業務牽涉不多,僅就天然災害中,山坡地的災害防救策略因應對策,提出建言,並對政府採行政策與作法,提供參考。

背景

由聯合國環境署和世界氣象組織在1988年成立的「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074次評估報告(IPCC 2007a)指出:近百年(1906-2005)來,全球平均地面溫度上升0.24°c±0.18°c,導致海溫升高,雪披面積減少,使海平面在20世紀末升高0.17m±0.05m,氣候變化加劇,對水資源及其管理、生態環境、糧食、海岸及沿海地區、經濟與住居、健康等6個面向,將持續造成不斷衝擊且擴大。

台灣在極端氣候常態化下國土規劃與防救災已有作為

(一)山坡地保育治理

從削減洪災及土砂控制的角度,採取必要的減災措施,以強化集水區土砂災害處理及加速集水區保育治理。現有重點作為:

       1.防災重點聚落防汛緊急處理。

       2.重大土石災區復建專案控管。

       3.加速集水區保育治理。

(二)野溪清淤

風災後上游集水區及野溪蓄積約8億立方公尺的土石,在不加以處理下,約有1/3 之下移量,辦理清疏有益於保全重點聚落及降低致災規模。現有重點作為:

        1.加速清淤,以預防超大豪雨集水區崩塌野溪土石危害聚落。

        2.野溪清淤中,對堅硬巨石的坡址保護及甲冑層的應用。

        3.上游集水區治理,貼近自然生態,留滯崩塌土石,暢通河道深槽。

(三)土石流災害風險管理

       1.完善土石流防災之法規體系。

       2.強化地方自主防災能力。

       3.提昇土石流警戒精度,健全防災通訊網路。

       4.土石流災害潛勢資料檢視與更新。

       5.整合科技,提高土石流災害防災監測能力。

(四)易致災區域減災整備與協調機制

       易致災區重機械待命

台灣在極端氣候常態化下國土風險管理與防救災努力建制

(一)國土防災資訊整合機制

       1.加速易致災區調查與風險評估。

       2.提昇防災資源整合與決策能力。

       3.強化複合型災害監控預警及疏散避難機制。

       4.提昇防災科技研發應用能力。

(二)提昇農業國土減災策略

       1.推動集水區極端天氣情勢調查與調適策略。

       2.提昇易致災區資材整備與協調機制。

        (1)厚植政府與民間組織之防災專業及資源。

        (2)建立專家派遣、支援及機動調度能力。

       3.強化避難處所之抗災及防護能力。

       4.推動保育防災用地合理規劃。

(三)強化農業國土災害復建作為

       1.強化災後野溪清淤、農田流失及漂流木緊急處理機制。

       2.調整保育治理觀念應用於集水區重建,增進聚落安全防護。

       3.善用民間資源,建立民眾與政府協商平台。

建言

會議子題一由成大防災研究中心謝正倫主任簡報後,主持人:王副主委政騰聽取與會者建言,與會者以學者發言居多,地方政府代表僅雲林縣政府參加,綜觀防制災策略與執行都需地方政府落實,筆者以營建署防震機制:結合技師專業團體、組訓技師及納入震後勘查機制為例,建言於討論題綱二.2-1建議深化作為:建議比照營建署的防震機制,協同縣、市政府建立「國土防災人力庫」機制,納入土木技師等專業技師團體、人力組訓、參與山坡地檢查並參與社區防災組訓

觀察

1. 清疏落實

自從莫拉克風災造成南台灣各主要溪流大量土石淤積後,前述緊急清疏作為已漸次落實,筆者有機會觀察到屏東來社溪一系列河溪清淤作為,從區域規劃、設計、監造、週邊設備(磅秤管制)設置、土石清除裝車及運售,土方清疏施工費用與運售收入採動態平衡調整,以期於防汛期前迅速達成淤積於聚落上游區域土石清疏,達到保護聚落安全為原則,規範對施工收方採平均單位重量計量方式與販售採裝車過磅驗收,實務上有其潛在誤差存在,其極端情形是在雨天載運,驗收重量與體積方數就有誤差擴大的可能,有一種現場快速含水量試驗speed 可供參考,現場可簡易而快速解決含水量對體積與密度的影響。

2. 荖濃溪新建防洪牆及流失農地回復

水利署第7河川局主辦的屏東高樹舊寮荖濃溪地段堤防防洪牆新建工程正如火如荼趕工,雖然全部工程預定於年底完成,但主要防汛趕工於6月底前要完成牆高6m及丁壩消波塊等段重點2項。站在舊寮老堤防,新威橋紫班蝶的翩翩雙翼下,莫拉克風災時荖濃溪的滾滾洪流,無阻擋的刺入舊寮、漫淹高樹,部分舊堤防已飛灰湮滅,新建堤防使用數十部全套管鑽掘機,長20公尺、直徑1.5公尺基椿,伴著吊車,沒日沒夜,拼命趕工施作,以期發揮堤防功能,據知流失農地已回復與沃(表)土回填,讓農民的盼望有了依托。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