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698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周子劍、巫垂晃、梁詩桐、洪建興、陳清展、余 烈、涂泰成
     蔡得時、蔡震邦、吳亦閎、吳朝景、洪啟德、陳玫英、曾傳來、
監  察 人:黃科銘、陳錦芳、鄭明昌、張錦峰、周功台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 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黃科銘

副  社 長:巫垂晃、張錦峰

總  編 輯:拱祥生
營運總監:吳朝景

總  主 筆:張長海
本期主筆:周子劍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再漫談一次「忍耐」

李志舟技師

民國99313日(技師報692期),房性中技師漫談「忍耐」一文,筆者拜讀之後,心有所感,意有所念。

大家都見過,「忍」這個字,從字型上看,好像一把刀插在心上,讓人看起來,很恐懼,也很痛苦。但是,我們必須要以極大的耐力去面對、去忍受,這種忍受不是畏縮,更不是屈服,而是堅強的抵抗,是一種積極的行動。

一個人在家庭中,在社會裡、在政壇上,甚至在我們經常接觸的工程界,時時處處都要具備忍耐的修養,做到忍氣、忍怒、忍辱、忍屈及忍怨的工夫,才能應付一切的挑戰,所以宋代大儒朱熹有云:「大丈夫當容人,勿為人所容。」程頤老夫子亦告誡世人:「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惟識量過人者能之。」明儒呂坤亦曾云:「世間無一處無拂意事,無一日無拂意事,惟度量寬宏,有受用處。」

在歷史上因「忍耐」而成大事的例證不勝枚舉,茲舉出一般人所熟知的幾件故事如後:

一、春秋戰國時代的越王勾踐,堅持用「忍耐」的工夫,他在忍受屈辱的過程中,曾以一國之君,而為吳王夫差飼馬牽蹬,臥薪嘗膽,並親嘗吳王病中之糞便,實非一般人所能忍受,而越王安然為之,所以結果達成了堅百忍以圖成的目的。勾踐令後世稱頌不已之處,不在於戰勝夫差,而在於他堅持不畏艱難橫阻的「忍耐」。

二、戰國時代的魏國,藺相如「完壁歸趙」及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世人多耳熟能詳。前者乃一布衣出身之文人,機智勇敢,才華出眾;後者乃一英勇大將,戰功彪炳。藺相如因迭建奇功,受封宰相;而廉頗心生嫉妒,深感不服,於是百般刁難,對藺屢施羞辱。而藺避免兩強相爭,將使敵人得利一再「忍耐」,結果廉受感動,而將相和好,協力謀和,這就是由於藺之「忍耐」修養,而獲致的結果。

三、秦末漢初,劉邦手下的文武大官:張良與韓信,前者少年時為一神奇老者拾鞋穿鞋,忍受屈辱,而得老人之賞識,即授以姜太公兵法,而後才能助劉邦興漢,成就大業。同理,韓信忍受胯下之屈辱,結果成為名將,如果當時憑年青氣盛「小不忍而亂大謀了。」

四、唐朝高宗,有一次聖駕出巡,在擺駕回京途中,路經山東壽長(今山東東平縣),聽說有民人張公藝,一家擁有九世同堂,全家和睦相處,甚感奇特,遂親臨張家巡視,隨即召見張公藝,面詢其所以和諧相處之道,張公藝當即寫了「百忍」二字呈奉皇帝答對,高宗看了深有同感,當即以百匹縑帛勉之,並封公藝於泰山,從此「百忍」二字,為張氏族人永遵不渝,於是,「張百忍堂」之盛名,不脛而走,歷千年傳為佳話。

所以「忍耐」,方能自安,能忍才可自強,堅忍方可圖成,哲人蘇格拉底曾說:「在你想發怒的時候,要關閉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氣。」西人約翰生有句名言:「偉大的工作是用〝忍耐〞去完成的。」古今中外同一道理,欲成大功立大業者,都應當重視「忍耐」修養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