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之簡介 黃清和 技師 本人去年到上海親自拜會上海土木學會秘書長李良杰,與李秘書長談話中,談及上海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工程時,可以看到李秘書長臉上所顯現之上海人的自豪,故特將其中相關內容轉載於本報。 根據上海航空樞紐戰略規劃,確定了兩個機場分工和定位,浦東國際機場和虹橋國際機場分別於2004年和2005年完成了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將1993年規劃的1,700m間距的遠距離跑道,優化為365m間距的近距離跑道,進而提出了將高鐵、磁浮車站與機場航站樓結合在一起的規劃設想。 在此處建設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不僅區位條件優越、所需投資相對較小,對磁浮、京滬高速鐵路及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的發展,也非常有利,而且為上海城市功能向高層次、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契機。 2005年3月7日上海市領導提出於虹橋機場西側,發展綜合交通樞紐的構想,2005年5月14日鐵道部、上海市領導會議,確定原規劃七寶鐵路客站北移,建設虹橋綜合交通樞紐,並正式開始啟動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的規劃設計工作。2006年3月24日市府會議,正式成立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專案指揮部,負責該專案的正式推進。2006年7月,上海申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該公司全面負責虹橋綜合交通樞紐(除機場內部)的開發建設。 規劃範圍:位於上海中心城西側,東鄰外環線,西至現狀鐵路外環線,北抵北翟路,南達滬青平高速公路入城段,規劃面積約26.26km2。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由三部分區域組成:(1) 機場建設區;(2) 交通核心區;(3) 樞紐開發區 建成高速鐵路、城際和城市軌道交通、公共汽車、計程車及航空港緊密銜接的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利用樞紐綜合優勢,適度發展現代服務業,更好地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 1)樞紐的四大交通設施:機場、磁浮、高鐵、地鐵。 機場—距原跑道西側365m新建第二條跑道,以及西航站樓。 磁浮—磁浮近期設3線3台,遠期擴展至10線10台,保留往北延伸可能。 高鐵—鐵路樞紐設30股道(近期20股,預留遠期10股) 站廳建築寬度為420m。 軌道—規劃軌道交通有5條線路(2、10、5、17及青浦線)進入樞紐地區,其中2號線和10號線首批建設。
2) 核心區平面佈局: •由東至西分別佈置虹橋機場西航站樓、東交通廣場、磁浮車站、高鐵車站和地鐵西站、西交通廣場。 •在東交通廣場設置公共交通巴士東站及候車大廳,可佈設高速巴士和線路巴士,服務機場與磁浮。公共交通巴士站南北兩側分設單元式社會停車庫,服務機場與磁浮。 •在西交通廣場佈置公共交通巴士西站及高速巴士主站、候車廳及售票廳,並在公共交通巴士站南北兩側設置服務高鐵的大型地下三層停車庫。 3) 核心區豎向佈局: •17.3m層為地上高架出發層(含人行通道、站廳功能)。 •12.8m層為換乘廊道層面是機場、磁浮段與東交通中心溝通的到達換乘廊道層。 •5~7.2m層為軌道交通及月臺層。 •-4.2m層為到達換乘地下大通道及地鐵站廳層。 •-12.1m層為地鐵軌道及月臺層。
4) 樞紐客運規模:樞紐主要包括鐵路、磁浮、航空、高速巴士四大對外交通客運樞紐,預測2020年客運規模,每天30萬人。
結語:身為土木工程人員的我們,由大陸近幾年的建設規劃(高速公路、港口、水壩及發電廠等),都可看到其遠景規模,看看我們台灣至今有多少蚊子館(浪費公帑)的公共工程,規劃沒有遠景,規模也沒有整體性。台灣不大,中央規劃公共工程應從整體台灣作為規劃,不應僅有地方政府之地方建設,更應有中央建設之整體遠景規劃及建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