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113/04/13(星期六)本會召開第13屆第3次會員大會[下午1:00開始報到]/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中正館中正廳(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為響應環保,大會手冊紙本僅印製500本,發完為止;現場另提供大會手冊電子檔QRcode,或於大會前2日自行至公會網站下載。謝謝!…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623

發  行 人:林永裕
社務委員:王庭華、黃科銘、涂泰成、吳朝景、巫垂晃、陳錦芳、張長海
     梁詩桐、張景峰、陳清展、蔡得時、鄭明昌、歐良規、高 原
監  察 人:呂震世、施義芳、余 烈、周功台、周子劍
社務顧問:李咸亨(北區)、顏聰(中區) 、徐德修 (南區)
社  長:陳錦芳
副  社 長:張長海、黃科銘

總 編  輯:拱祥生
總 主  筆:李順敏
營運總監:吳朝景
本期主筆:拱祥生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重新建 輕維護 話斷橋

  英 技師

922日晚會議中,劉主委提及断橋悲劇,各自表述中,本人提到:(1)橋梁使用中,要重維護,建立橋梁身份證,其中維護亦要有簽證負責制度(不要只做完工剪彩、舞龍舞獅)。(2)報載多次斷橋在橋之兩端,兩端是否有偷工減料之情事?身為工程人這是無法接受的,若真出事多在兩端(當然有其他原因),那麼,可否提高兩端設計的安全係數?或者改變設計方式?

923日收到技師報615期,當期的社論一看,正中本人922日所要講述的,當然本人沒有該社論如此好的文筆,講述的那樣精明熟練,真的太好了,看完心有戚戚焉。於是924日決定也做一些事-投稿。

首先表明:(1)本人之前曾是一小小維修工作者,一做就近30年,亦是別人不重視的那種人;(2)橋梁工程本人沒有做過,也沒有維修過,僅欣賞橋梁之美及使用過它的便利;(3)很喜歡看報導及書籍(尤其建築類),看到別人的成功及很好的施工技術發表,建築美學欣賞等,就與有榮焉,很為成功者高興;(4)本人文筆不好,茲看到天災人禍,不免有些衝動,就寫吧!

十幾年前,到美國遊玩,跨過多州,車走在路上就知道該州有沒有錢。但該州無論是否有錢,路上皆沒有坑洞,曾下車查看他們怎麼維修道路。沒有錢的做法是在柏油路面產生裂縫時,即用瀝青填縫,不讓路面惡化下去,美國這們有錢的國家都這樣縫縫補補幾十公里、幾百公里。回過頭,台灣做了什麼?橋梁也一樣。

1980前後,在維修工作服務期中,每天坐交通車上下班,經過華江橋,看到鄰橋的橋墩裸露,更有甚者連下面的基椿都可以看到3m以上在地面(平時沒有水),多位同事詢問本人(全車僅我一人學土木工程)這樣是正常的嗎?本人則無顏以對,就連非土木人都知道危險還在使用,如此情況延續了1年、2年、3,直到本人不再經過華江橋,人命值何物?現在要我相信斷橋事件的橋墩,拋了多少噸粽子(蛇籠)固橋,實在令本人懷疑,所以建議要有簽證負責制度。

再舉一例,技師報604期第3版(文接2版)建築施工圖圖1,若站在維修工作者角度,這是一錯誤的設計,由於兩棟建築因沉陷、地震等活動而相互牽扯會把整排鋼釘剪斷,致不锈鋼板脫落,所以回歸到斷橋事件,是否在設計時就要考慮到維護上的狀況,例如,其維護難易度、超速及超載的嚴格控管等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