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三年六月二十二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437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黃海榮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打造臺灣AI智慧島 電力供需強化之道

這幾天全世界最火紅人物-NVIDIA輝達執行長黃仁勳造訪台灣,皮衣教父黃仁勳,不論是到夜市吃水果、餐廳用餐或用台語回答記者的問題,皆掀起一陣旋風。尤其當黃仁勳說:「要在台灣成立AI創新研發中心」時,整個台灣為之瘋狂,也帶動股市連續上漲。台灣未來的發展,除了既有硬體晶片製造龍頭「台積電」之外,再加上世界級AI企業NVIDIA輝達的投資,可說是如虎添翼,然而,當黃仁勳收起微笑轉而帶點嚴肅地說出他的擔憂:台灣的電力」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台灣的供電穩定性又再次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黃仁勳的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而是其來有自。AI的能源需求,分成兩大部分,一是訓練語言模型所消耗的電力,包含設定與回應行為;第二部分則是推論階段(inference phase),將訓練到一定程度的模型置入實際場景,並透過提示(prompts),讓AI生成初始回應。 這兩階段,都有高密集的能源需求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博士候選人德弗里斯發表的分析估算,隨著人工智慧崛起,到了2027年,運算AI所需的硬體設備需求量,每年約有8501340億度電的能源需求,就等同於荷蘭全國的能源需求量。

本報1420期社論中曾提到,台綜院院長吳再益預估,到2025年台積電用電量將占全國用電量12.5%可見電力的供給與穩定對於電子業及AI產業是如何重要。電力的穩定供給需,分為二個部分:1.是發電,發電就像一個人的心臟;2.是輸配電,就像是人的血管,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發展是綠電的未來。猶記得在11133日大停電事件,肇因竟然是興達電廠人員誤操作設備,卻因此單一事件影響大範圍停電,深究其關鍵原因即為電網過度集中。政府除了應該加速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之外,要打造分散式電網,未來除可降低發生機率,即使發生類似突發事故,亦可大幅限縮影響範圍,並縮短復電時間。

所謂「電網韌性」,指的是能在短時間內因應事故及恢復穩定運轉的能力。電網韌性建設計畫,可分為「推動分散電網工程」、「精進強固電網工程」及「強化系統防衛能力」3大主軸。

所謂「分散工程」,聚焦降低電網集中風險,包括「電廠直供園區」減少跨區供電。「綠能分散供電」,則可促進綠能併網及在地就近供電。「樞紐節點分群」,可分散3大樞紐變電所供電風險。「增加配送節電」,則係透過增建關鍵變電所,紓解都會地區供電瓶頸。

至於「精進區域調度」,則屬分散調控風險等5項作為,而「強固工程」,則著重提升設備穩定程度。其中涵蓋3項作為:1.「電網擴充更新」,將加速設備更新升級及容量擴充;2.「廣增儲能設備」則可搭配綠能發展,增進電力系統穩定;3.另將透過持續推動「變電所屋內化」,防止外力及極端氣候干擾影響。

最後「防衛工程」部分,則係透過「強化防衛縱深」,提升電廠、電網間各層次保護設定;又「即時動態防衛」:則可監測相關設備狀態,提高防衛精準度,整體有助阻止停電事故擴散,協助電網若遇突發事故,可在短時間隔離故障點,縮小事故範圍,盡速恢復穩定運轉。

綜上所述,強化電網韌性計畫包含短、中、長期等各項工程,短期(2)內,將加速辦理執行中的韌性工程並強化系統保護及防衛能力,中期(5)內,持續推動電網分散及強固工程,長期(10),則將完成3大樞紐節點分散工程及相關長程計畫,力求杜絕單一事故造成大範圍停電再現。

總之,為完成「打造台灣成為AI強國並在台灣成立AI創新研發中心及研發中心」之計畫本報以為「確保台灣供電穩定性是打造台灣智慧島的關鍵課題讓上述計畫順利推行,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黃仁勳蒞臨台灣,那麼台灣成為「獨步全球屬於全世界仰望的智慧島」,夢想成真,指日可待矣!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