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一二年八月十二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392

發  行  人:洪啓德
社務委員:黃騰輝、陳玫英、伍勝民、黃武龍、陳錦芳、周子劍、蔡震邦
     林景棋、拱祥生、呂震世、謝祥樹、楊高雄、高 原、杜明星
監  察  人:施義芳、陳清展、鄭明昌、陳菁雲、巫垂晃
社  長:陳玫英

副  社  長:黃騰輝、拱祥生

總  編  輯:楊耀昇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伍勝民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林祐全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閒談 自由潛水與水肺潛水 二三事

陳政昇  技師

我是77年次的陳政昇,臺北的土木技師,30歲那天辭掉工作,獨自跑去海外花了30幾萬環球旅行180今年來分享潛水這件事,希望在疫情後讓大家能更加認識這個世界。

因為過去近20年來,海邊出了太多意外,政府的多處海水浴場封閉,讓我們一個海島的人民卻反而跟海不是很親近,因為疫情,人們開始轉向國旅旅行,親近水域活動也變成一個很重要的體驗,加上台灣本身就有不少世界級的潛點、和好的教練,讓越來越多人喜歡水域活動。

基於安全和行銷的原因,人們大多從板類活動開始,像是SUP、衝浪、水上摩托等等還有另外一個品類則是潛水活動了,最大宗可以分成自由潛水和水肺潛水等等。

任何戶外活動都有風險,不論登山、溯溪泛舟等,潛水也是一樣,只要有這樣的認知,才會讓人更注意風險管控,也會更謹慎小心。

『潛水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需要嚴格的訓練和認真的準備才能進行,並且在潛水過程中需要時刻保持警覺,要確認自己的健康狀況,特別是呼吸道、心臟、耳朵等方面是否有問題,要進行訓練與認證,知道自己的潛水設備和深度是否適當,瞭解潛水裝備、呼吸器等可否正確運作,再學習依據氣象和海象檢查水下環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能力相當的潛水夥伴,並使用GPS定位系統或其他安全裝置,以保持聯繫,千萬不能獨自潛水,各個系統也都十分強調「潛伴」制度。

潛水大體上分成兩大類,分別是不用什麼設備就可下水的自由潛水和身上揹一堆設備的水肺潛水。自由潛水和水肺潛水都有不同的考試系統,就像是說英文考試可以分考多益、英檢、雅思等等,自由潛水有AIDASSIPADI水肺潛水有PADISSICMAS等等,基本上都是世界級認可的證照系統,我個人自由潛水是考AIDA,水肺潛水是考PADI

『自由潛水』來說,因為在水下只需要戴面鏡、呼吸管和泳衣,一口氣閉起來直接下水開始在水中游。一般人上課後學過正規呼吸法後,下水閉氣大概1分鐘到30秒鐘沒有問題,30秒內每秒下潛1公分來算,來回水下12公尺基本上理論上可行,但是還有很多問題要克服,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平衡耳朵的壓力和水中游動的姿勢,都需要大量練習才可以,上過課之後直接過課拿到證照大概只有1成的人,但因為在水下拍照身材的線條感很美,所以不少人還是有在努力訓練,台灣也有不少選手挑戰深度賽、下潛賽等等。

自由潛水是極限運動的一種,最基本的AIDS 2過課率大概才10%,人一到水下,腦袋如何想著平衡耳壓、調整姿勢、氣夠不夠等等問題,我自己體驗後只覺得腦袋想越多越耗氧氣,反而要徹底放空腦袋,讓身體呈現穩定的浮力狀態,讓身心狀態相當平靜。對於住在都市裡面浮躁的人們,因為自由潛水時會強迫身心進入平穩的空靈狀態,喜歡的人會蠻享受的,也有不少憂鬱症患者透過自由潛水學習放空而治好憂鬱症。

另外一大類潛水則是『水肺潛水』,基本上就是揹上氣瓶、防寒衣、BCD、氣管、二肌頭等裝備,因為有揹著氣瓶,下水的時候會非常有安全感,上課就是學一些科學、名詞解釋和操作裝備等等,基本上上課後9.9成會過課拿證照,拿證照就可以去世界各地請潛水教練導覽。

台灣擁有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因此也有許多知名的潛水景點,像是綠島海域、墾丁海域、澎湖海域、小琉球海域、蘭嶼海域和龍洞海域等等。如果以能見度來看的話,蘭嶼海域下,水能見度極限大概都有30~40公尺,綠島大概有20~30公尺,澎湖和琉球大概10~20公尺,龍洞大概10公尺,隨著天氣和海象有所變化。但如果想看豐富多樣的海洋生態的話,我個人首推綠島和琉球,但最近因為環境汙染與垃圾,不少漂亮的珊瑚或生態區,越來越少,真的有機會趕快去看看。

小琉球潛水

 
珊瑚與小丑魚
 
綠島潛水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