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七年十一月十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144

發  行 人:張錦峰
社務委員:鄭明昌、巫垂晃、莊均緯、伍勝民、陳錦芳、黃科銘、朱弘家
     呂震世、陳菁雲、張長海、梁詩桐、黃清和、陳永成、陳清展
監  察 人:施義芳、周子劍、蔡震邦、陳玫英、賴建宏
社  長:莊均緯

副  社 長:伍勝民、陳錦芳

總  編 輯:賴建宏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朱煌林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結構耐震評估:以真實地震為需求

1,2,3鍾立來、2陳俊鴻、4楊耀昇、2賴昱志、1邱聰智、1曾建創、5黃國倫、1李翼安、2賴勇安

1國震中心、2臺大土木系、3成大土木系、4永安土木技師事務所、5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地震發生後,有些建築結構沒有損害,另一些則損害,且損害程度不一,有輕度者、中度者、嚴重者及倒塌者。地震工程之學者專家,總想了解個中之差別,是結構之耐震容量過低?或地震之耐震需求過高?從地震中學習,藉以驗證現行之技術,若有不足之處,據以精進之。

在地震發生之前,執行耐震評估,由結構之資料,得其耐震容量;由結構之設計加速度反應譜,得其耐震需求;容量及需求之比值,即為評估結果。但是,真實地震紀錄之加速度反應譜,有別於設計加速度反應譜,且未必全然高於或低於設計反應譜,可能在某些結構基本振動週期,地震紀錄之反應譜高於設計反應譜,另一些則否。因此,地震前耐震評估之結果,未必適用於地震後之耐震評估,據以判別建築結構在真實地震之震損程度。

有鑑於此,本文嘗試以真實地震紀錄為耐震需求,對比於既有建築結構之耐震容量,評估其耐震能力,評估結果或可作為檢討結構震損之參考。

一、結構在真實地震下之耐震評估

蒐集標的建築結構之資料,據以進行側推分析,依結構之用途,選定性能點,以性能點之譜加速度為耐震容量。選定標的建築結構所在地或其鄰近之測站,以其地表加速度輸入,設定結構於性能點之等效振動週期及阻尼比,進行單自由度結構動力歷時分析,以其譜加速度 (最大結構絕對加速度) 為耐震需求。譜加速度之容量需求比,即為評估結果。

若為維持運作機能 (I = 1.50),要求建物受損程度不能過大(韌性發展低),此時耐震容量就會折減,使得耐震容量遠小於耐震需求;而若是能夠接受較大的損害 (I = 1.25,韌性發展高),此時耐震容量就會提升,耐震容量需求比CDR亦會增加。若CDR增加後仍低於1,表示結構耐震能力仍不足,需做補強。因此,對於不同的重要性要求,可設計不同程度的補強措施,以達到最終的耐震需求。

地震帶來沉重的災害,人員犧牲,財物損失。吾人務必盡其所能,從地震中學習,為下一次地震作最好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2013),「校舍結構耐震評估與補強技術手冊 (第三版)」,研究報告NCREE-2013-023,取自https://goo.gl/RwuGrP

2.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站」,取自https://goo.gl/zgY67i

3.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臺灣活動斷層觀測系統及便民查詢服務」,取自https://goo.gl/TNJrAS

4.        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 (2011),「混凝土工程設計規範之應用(土木404-100)(下冊)」,台灣,科技圖書。

5.        內政部營建署 (2011),「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及解說」,取自https://goo.gl/h7dU6V

 

 
範例結構3D示意圖   範例結構X(側推方向)立面示意圖
     
 
範例結構平面示意圖   中央氣象局HWA008測站位置示意圖
     
 
5  HWA008測站與2018年花蓮地震之相對位置   範例結構柱、梁斷面及其配筋圖
     
 

範例結構之側推曲線及其二性能點

 ( A:Vbs=0.8Vmax (I=1.5), B:Vbs=Vmax

 

I = 1.50 ( V = 0.8Vmax ) 時之塑鉸發展圖(step 2)

     
 

範例結構之容量震譜及其二性能點

( A:Vbs=0.8Vmax (I=1.5), B:Vbs=Vmax (I=1.25)

 

10  範例結構之需求譜加速度及其性能點

 ( I = 1.50V = 0.8Vmax )

     
 

11  I = 1.25 ( V = Vmax ) 時之塑鉸發展圖(step 6)

 

12  範例結構之需求譜加速度及其性能點

( I = 1.25V = Vmax )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