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七年三月二十四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111

發  行 人:張錦峰
社務委員:鄭明昌、巫垂晃、莊均緯、伍勝民、陳錦芳、黃科銘、朱弘家
     呂震世、陳菁雲、張長海、梁詩桐、黃清和、陳永成、陳清展
監  察 人:施義芳、周子劍、蔡震邦、陳玫英、賴建宏
社  長:莊均緯

副  社 長:伍勝民、陳錦芳

總  編 輯:賴建宏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洪明瑞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花蓮地震給我們的啟示

吳亦閎、張渝江 技師

1.背景

花蓮地震給我們的啟示:之一,是私有公用的建物該速行評估與補強;之二,是已補強過的建物應依實況進行檢討。

201626日高雄美濃地震造成台南117人死亡,無獨有偶過了二年同一天,2018年花蓮地震又帶走17條人命。這兩個地震震害,顯現:政府管理的公有建築似乎較無明顯傷亡,但較多私有建物應聲倒塌。

每次震害,技師公會投入大量人力救災及勘災,筆者自1999921大震後,即投入建築物結構的耐震評估與補強工作。這次花蓮地震給我們的啟示,除了顯現倒塌的統帥飯店、雲門翠堤大樓等建物,因係私有建物未進行耐震評估與補強而震壞外,同時也呈現有些已補強的建物,為因應新的或草擬公告中的耐震設計規範,以及我們對地震靠近斷層的了解,必須進行審視與重新檢討,這也是本文的目的。

1999年的921地震,造成中部地區「二分之一」校舍倒塌,全台1/5中小學的校舍毀損,因此行政院在201698日提出:「公立國中小校舍耐震能力及設施設備改善計畫(106-108)」,預計在2019年前,將全國公立中小學的耐震能力,提升到符合現行之耐震法規需求。

花蓮地震,筆者參與校舍受損之勘察,原先預定在米崙斷層十公里內之範圍內進行,但縣內報損的學校有些遠至100公里外。實際勘察過幾間校舍後,發現即便或無立即危害,但補強過的建物,仍需了解是否有潛在風險,旋即排定勘察遠至富里的校舍,這校舍離米崙斷層有百里之遙。

2.案例

  2.1近斷層校舍的補強原則

2010年因應媒體的報導(39學校9醫院踩在活動斷層,2010/05/20)2010930日國家地震中心(受教育部委託,全國校舍之評估補強之執行單位),曾公告鄰近第一類活動斷層特別列管校舍之處理原則」,其中明確提及:「校舍有結構耐震補強之需求時,其結構耐震補強型式,建議以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全高配置為原則,並適度考慮剪力牆條狀基礎之增置。

   
 圖1 學校已補強現況

 

 

如圖1的學校有進行補強,但依現在的了解,可能要再評估已補強過的是否仍該檢討?尤其是補強過的學校雖然已從危險名單除名,但部分單位其實不一定就是絕對安全。由於該校舍的補強,是特別的剪力牆並兼具採光與通風,但就近斷層的考量來看,這補強是否承受得了?同時其補強型式,是否合乎「鄰近第一類活動斷層特別列管校舍之處理原則」、「剪力牆全高配置」,似有檢討的餘地。

 2.2較不建議的補強形態

   
2 學校走廊外剪力牆補強

 

 

如圖2,有兩個補強重點,一是剪力牆補在走廊外,可能只能看不能用,因地震力在強弱不均的勁度下,必然大多由勁度大的元件吸收,但走廊下的懸臂樑是否能傳遞力量到廊外的剪力牆不無疑義;另一是剪力牆的強度與既有結構的強度差太多,當柱裂了而剪力牆是好的,也沒用。

 2.3不算成功的基礎增置

   
3 講台與牆角隆起

 

 

如圖3,補強過建築物其基礎卻隆起。基礎不平的結構元件,無法承受與傳遞一定載重,這可能是基礎承載力不足、或不良的基礎增置的案例。這學校已補強過,會從雷達上消失,但可能還潛伏一定風險。

3.重新檢視之條件、時機、和必要性

各校舍在補強工程施工前所作之評估與設計,通常皆通過專家學者的審查,筆者亦在耐震之專家學者名單中。但專家學者的審查著重系統與大處之考量,細節之處理或施工品質不良時,就影響該補強建築物是否能通過地震的考驗。

國家地震中心用CDR(Capacity/ Demange Ratio,即AP/ATAcceleration of Performance/ Pushover, 崩塌地表加速度/AT Target of Acceleration,目標地表加速度之,比值)進行管理校舍之耐震能力,CDR值大於1,代表耐震能力符合法規或已補至符合法規。

CDR值當然會隨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的變動而變動(最少AT會變動,即目標地表加速度)。各參數的變動,與新公告的斷層(比如從存疑變成第一類,這次嶺頂斷層即有可能由第二類(10萬年以內動過)變第一類活動斷層(一萬年內動過)),將造成AT的變動,CDR值大於1(即符合法規耐震能力),可能變成小於1(需補強)

另一個需檢視的條件,為耐震補強思維的變化,在2010年國震中心公告,「鄰近第一類活動斷層特別列管校舍之處理原則」之前,我們結構補強,沒有「以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全高配置為原則」之規範,因此得以採用擴柱、翼牆為補強原則。

最後,針對「通過專家學者的審查,沒通過地震的考驗」這種狀況的處理,應請各校通報震後損害的情況,再由主管機關(比如地方政府教育局處),敦請技師勘察檢討,必要時應組成委員會,全面探討原因,找出癥結所在,才能作適當之對策處理。如若不然,已補強或重建之建築物,居然禁不起地震的考驗,如何向社會交代。

1999921以來,台灣在耐震工程的產業上,雖有長足的進步,但2018年花蓮地震,仍震醒我們:除了私有公用之建物迫切需進行評估與補強外,已補強過的建物為因應地震、斷層之影響,需要更深入的追蹤與了解。換言之,讓我們的建築物,在更大的地震來臨時,能有效避免地震之危害。我們希望這些努力,能撫慰亡靈外,更能加強大家的信心,讓全民居家安全獲得真正的保障。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