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六年四月十五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1062

發  行 人:張錦峰
社務委員:鄭明昌、巫垂晃、莊均緯、伍勝民、陳錦芳、黃科銘、朱弘家
     呂震世、陳菁雲、張長海、梁詩桐、黃清和、陳永成、陳清展
監  察 人:施義芳、周子劍、蔡震邦、陳玫英、賴建宏
社  長:莊均緯

副  社 長:伍勝民、陳錦芳

總  編 輯:賴建宏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陳玫英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黃崇哲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根據最新版鋼結構規範 如何設計填角銲

陳純森 技師

前言

鋼結構之電銲以填角銲(fillet weld)最常用,參見圖1根據學術界的研究,T型接頭填角銲之腹板如承受與銲道垂直之載重時,其破壞面為67.5o,有效喉深為0.766×腳長,如圖2(a)所示。而腹板承受與銲道平行之載重時,破壞面則為45o,有效喉深為0.707×腳長,如圖2(b)所示。為了設計之一致性與方便,幾乎有關之規範都規定填角銲之破壞面為45o當電銲條強度與鋼料強度相匹配時,簡易之設計方法可令兩側銲道之有效喉深等於腹板之厚度,即t=2×0.707×s,式中t為腹板之厚度,s為填角銲之腳長。在腹板厚度t大於19mm(3/4”)時,常常將腹板開槽,以半滲透銲加強銲道之強度。其實為了銲道之設計更合理,結構設計人必須確實依照規範詳加計算。謹參考近期公布之最新版美國鋼構造協會規範AISC-2016、與美國銲接協會鋼結構規範AWS D1.1-2015,介紹如下。

 
1 T型接頭填角銲   2 電銲道之破壞面

銲條與鋼料之匹配

有關銲道之設計,銲條是否與鋼料相匹配十分重要。銲條之適用性除了與鋼料之強度、材質有關外,與鋼料之厚度也有些關連。有關電銲程序預檢定之銲材與鋼料之相稱性,AWS D1.1-20153條規定如表1所示:

1 AWS D1.1-2015鋼料與相稱銲材規格

類別 鋼料規格 銲條(線)規格
I ASTM A36 (≦20mm) SMAW E60XX,E70XX
ASTM A709 Gr.36 (≦20mm) SAW F6XX-EXXX,F7XX-EXXX
II ASTM A36 (>20mm) SMAW E7015,E7016,E7018,E7028
ASTM A572 Gr.42,50,55 SAW F7XX-EXXX,F7XX-ECXXX
ASTM A709 Gr.36(>20mm)           F7XX-EXXX-XX,F7XX-ECXXX-XX
            Gr.50,50W,50S  
            Gr.HPS50W  
III ASTM A572 Gr.60,65 SMAW E8015-X,E8016-X,E8018-X
SAW F8XX-EXXX-XX,F8XX-ECXXX-XX
IV ASTM A709 Gr.HPS70W SMAW E9015-X,E9016-X,E9018-X,E9018M
SAW F9XX-EXXX-XX,F9XX-ECXXX-XX

填角銲之有效強度

有關填角銲之有效強度,如採用極限強度設計法(LRFD)時,AISC-2016規範之規定如表2所示。計算填角銲之剪力強度時,必須比較銲道與構件之剪力強度,選用其較小值。銲道與構件之剪力面如圖3所示,應分別以剖面1-1與剖面3-3,計算材料AB之剪力強度,並以剖面2-2計算銲道之剪力強度。

2 AISC(LRFD)-2016規定之填角銲有效強度

 

3 縱向受剪力時填角銲之剪力面

填角銲腳長之設計

參照前述公式可計算各種鋼料填角銲之腳長(Welding Size),另AISC-2016-J2.2b節規定最小填角銲之腳長如如表4所示。

4 AISC-2016規定填角銲之最小腳長

連接構材之較薄厚度(mm) 填角銲最小腳長(mm)
6以下(含6) 3
超過6到13 5
超過13到19 6
超過19 8

彙整前述之計算結果與規範規定之最小腳長,可得填角銲腳長如表5所示。其中S1為腹板承受與銲道軸向垂直之載重時所需要之腳長,而S2則為構件承受與銲道軸向平行之載重時所需要之腳長,其示意如圖4所示。

 

4 填角銲之腳長

 

       5 依據AISC-2016規定設計之填角銲腳長(LRFD)

鋼料腹板厚度t(mm) A36鋼料 A572Gr50 A572Gr60
(或SN400Y) (或SN490Y) (或SM570)
配E70銲條 配E70銲條 配E80銲條
S1(mm) S2(mm) S1(mm) S2(mm) S1(mm) S2(mm)
6 5 3 6 4 8 5
9 7 5 9 6 11 7
10 8 5 10 7 12 8
12 9 6 12 8 15 9
14 11 7 14 9 17 10
16 12 7 16 10 19 11
18 13 8 18 11 21 12
19 14 9 19 12 22 14
20 15 9 20 13 24 14
22 16 10 22 14 26 16
25 18 11 25 15 29 18
28 21 13 28 17 33 20
30 22 13 30 18 35 21

電銲方法分為人工電銲(SMAW)與自動電銲(或稱潛弧銲SAW)。由於後者之入熱量較高,可以完成較佳之銲漿滲透,品質也比較穩定,故其電銲之強度亦較高。根據試驗結果,潛弧銲之強度比手銲高出約16%,於設計時可作為電銲強度之計算。所以國內規範10.2.2節參考舊版之AISC規範,規定於採用潛弧銲之填角銲銲道,若腳長等於或小於10mm時,得以腳長為其有效喉深;如果腳長大於10mm時,得以理論喉深外加3mm為其有效喉深。惟,考慮填角銲施工時,其實際銲喉無法以非破壞方式檢查驗證,故新版之AISC-2016規範已將該條文刪除,修正為必須經過確實驗證才能提高潛弧銲之有效銲喉。換言之,在未經實際驗證前之填角銲腳長,其設計值無論採用人工電銲或自動電銲並無差別。

 

參考文獻

1.  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Steel Buildings, AISC, July 7,2016

2.  Structural Welding Code – Steel, AWS D1.1, July 28, 2015

3.  鋼結構工程實務,第四版,陳純森,科技圖書公司。20123月。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