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113/04/13(星期六)本會召開第13屆第3次會員大會[下午1:00開始報到]/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中正館中正廳(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為響應環保,大會手冊紙本僅印製500本,發完為止;現場另提供大會手冊電子檔QRcode,或於大會前2日自行至公會網站下載。謝謝!…

如無法檢視此頁面,請點選我

電子報 第 215 期 技師電子報於2000年9月21日創刊

本期編撰:莊忠鵬

本期出刊:94年04月05日

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發行

編者的話  

為了地球的環境,減少用紙,人人有責

人類的發展,紙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也因用紙量持續增加,致使人們大量的砍伐紙的最重要原料-樹木。也因為大量砍伐樹木的結果,地球許多生態及環境皆有所改變,為了後代子孫的生活環境,也為了地球上各種生物的生存權力,人類實在應該減少浪費資源,其中設法減少用紙量,應該是非常可行的。

目前電腦及網路的使用愈來愈方便,而利用電子媒體來儲存資料,以及利用網路來傳遞訊息,已經是世界的趨勢及潮流。由於電子媒體的儲存容量非常大,例如一片CD就可儲存幾大本書的資訊,而DVD更是CD的幾倍大,其可儲存的資訊更多。而以網路來傳遞訊息,以Email取代紙本的寄送,則是快速又便捷的通訊方式,其使用也愈來愈簡單方便,若大家都能以目前的高科技方式來儲存資料及通訊,累積下來所能減少的用紙量,將非常可觀。例如以公會寄給會員的資料,若能採用Email或直接上網的方式,每年最少可以減少幾噸的用紙量,若各單位也都如此,則其省下的量更多。且以Email作通訊方式,其又快又方便,常發現利用Email送出信件後,收信方剛好在線上,一分鐘內就得到回應。若不在線上也沒關係,其兼有類似留言的功能,已經存在收信方的信件匣內,等其有空時,隨時打開其信件匣就可看到信件,即使外出到全世界各地,只要有網路處,其也都能收到信件及回覆。若以紙本方式,其時間最少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且其固定送至通訊住所,當外出時,絕對無法收到。

為了地球的環境,請大家減少用紙,並改以Email作為通訊方式,也請各位多幫忙宣傳其優點,協助其他尚未使用Email的會員能早日使用Email。而公會所提供的Email網址,因為其並無期限的限制,更可作為會員的永久網址之一。 

技術交流

使用電腦及Email其實是很簡單的

莊忠鵬

電腦的發展及應用至今不超過五十年,從早期的真空管時代到後來使用IC,以及VLIC等的改變,在最近十年的進步真的可以說是一日千里。早期的電腦,其所需的空間非常大,因此必須有一間大房子來安置它,而其輸入也非常不方便,必須將卡片打洞作為輸入的資料,當時的儲存硬碟及記憶容量也都很小,故使用上並不是很方便。約民國六十七年以後終於有了終端機,可以利用鍵盤及螢幕作輸出及輸入(只能輸出入文數字),而此時的電腦體積仍然很大,但是執行能力如記憶容量,儲存容量等與現在比起來,那簡直是天壤之別。例如當時中興工程顧問社有1M的記憶體以及80M的硬碟儲存容量,幾乎已經是除了政府機關外最好的電腦了,可是現在的個人PC基本配備都有128M以上的記憶體,40G以上的硬碟,所以當時要執行SAP4等有限元素程式或TABS結構程式,都必須設法將程式分段、切割或限制其節點數,當然當時能克服這些困難,而將結構順利跑出,是一大成就。

民國七十一年左右,Apple公司終於製作出第一台個人電腦(Apple II),使用32~64K的記憶體,5.25英吋的軟碟,尚無硬碟,但在當時已經是不得了。再兩年後,IBM製造出來了PC,使用Intel 8088的CPU,記憶體64k~128k以及5.25英吋的軟碟。後來在這幾年內,CPU由8088變成8086,80186,80286, 80386,80486,80586,Pentium,PentiumII,PentiumIII,PentiumIV等,而記憶體也256K, 512K,1M,4M,8M,16M,32M,64M,128M等比增加,硬碟也由1M,2M,10M,20M,40M,80M,200M等一直增加,目前可見160G以上的硬碟,近十年內,電腦的進步速度是以2的指數倍數成長,以前使用電腦的限制甚多,且不易有圖形,當時我在中興工程顧問社,利用組合語言(最接近機器語言)寫了一些程式,設法突破圖形的限制,在當時已經是不小的突破,所以當時的電腦在操作上而言,還是必須記憶較多的指令,所以一般人可能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學習使用。後來圖形介面卡的功能增進後,總算讓使用者的使用更簡單直接。

現在的個人電腦,不論速度、記憶容量、儲存容量已經是初期的個人電腦的幾千倍以上,而windows的操作介面大致相同,因此只要練習幾個基本的操作方式後,大致可以很快就進入,開始時可能速度較慢,但是應該還是可以操作。至於輸入,當然以鍵盤或滑鼠為目前最常見的操作方式,但此部分對中文輸入而言,可能限制了某些人的使用,不過手寫輸入的使用,事實上也突破了這個限制。目前的研究在設法突破電腦形狀的限制,將其變成衣服的一部分穿在身上,以說話(語音辨識的突破)的方式來操作電腦,將是未來可能的新電腦,到時可能就與人密不可分了。

網際網路的興起至今不到15年,約在十一年前,國內資策會是第一個引進網際網路的單位,初期開始作試驗性質,其開放讓公司行號申請試用帳號,當時申請試用者總共不超過一千人,由於一位剛從美國回來的學弟告知此訊息,我也成為第一批試用者之一。其連線是利用Modem(數據機)透過電話線撥號,由於早期訊號不穩定,因此Modem的速度無法突破,大多以1200(約0.15k/秒)或2400baud rate的速度連線,最多到4800 baud rate。還好當時利用網際網路傳送的資料大多是文字資料,因此雖然感覺慢,但還可忍受,而且還需要一堆的設定。我記得當時最大的好處是與國外的信件往返,由於曾經銷 Bentley公司的MicroStation軟體,因此常需與美國總公司作一些聯繫,若靠郵遞信件,時間常拖延的很久,以電話又因時差等因素不方便,尤其是電話費太貴了。而Email幾乎是即時或留言式的聯絡方式,是我認為最方便的最大原因,因為靠利用網際網路的Email,解決我不少問題。由於Email只能傳送文字,而當時使用的Email軟體叫做Eudora,初期它並無法像現在以附加檔的方式,自動將非文字檔以特殊的編碼方式轉換成文字檔後傳送,對方收到檔案後,再自動解碼還原成附加檔。故當時還特別寫程式作此動作,利用UUENCODE,它會讀檔案後,將每2個bytes(16bits)轉成3個bytes(各為2byte的6bits,5bits,5bits)的資料,此就可落在ASCII範圍內文數字的範圍,因此傳送就是文數字。等對方收到後,再利用UUDECODE,將3個bytes的資料,還原成2個bytes,因此利用此方式也可傳送附加檔。雖然需要如此的繁複動作,但我還是一直喜歡用它,並且有機會時就向親朋好友推廣。

記得約七年前,我將使用Email的這些優點告訴我一個同學,當時他幾乎每兩三天就要以快遞傳送圖說資料往返台北及高雄方公司。即使再怎麼趕,也要約一天的時間才能到達。剛好我知道後,就介紹他使用Email來作此項資料的傳輸工作,起先因電腦連線設備的增購及人員的訓練讓他還有些猶豫,但在我詳細告知其優點後,終於下定決心使用它,所節省的快遞費以及其效能的增進,幾天內其投資全部回本。也因此他也向其親朋好友推廣,若彼此皆有此工具,則大家的聯絡將更簡單方便。

我用的第一個瀏覽器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瀏覽器,是在1993年出現的,它是由美國伊利諾大學所開發出的「Mosaic」,這在當時就可顯示圖文是很不簡單的。不過因為Modem傳送速度太慢,我們大多設定關掉圖形的傳遞,當需要時,才要求傳送那圖,如此節省了許多時間。後來Netscape的問世就是改寫「Mosaic」而來,它領先風騷了幾年直到Microsoft將瀏覽器綁在操作系統內,沒幾年就變成Microsoft的explorer及outlook的天下了。

以上的經歷,國內可能沒幾人有,更何況是技師朋友。許多人是中途進來使用,因此所遇到的困難已經減少許多,目前Email程式自動性及操作性方便多了,即使初學者也很容易上手,因此希望各會員尚未使用的,不必害怕,若有問題,公會的資訊委員會也可協助。期待各會員皆能以Email作為通訊方式,讓我們大家一起來靈活快速公會的通訊方式。

技師投稿
回頁首▲
 

版權所有,未經確認授權,請勿轉貼節錄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