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大體上是一個溫暖又潮溼的海島,加上秋季有颱風侵襲,以致於專業技師考量結構物材料常常忽略使用木材。 政府大力提倡生態工法,目的為減少結構物衝擊自然環境,而木材是一種生態材料。據瞭解樹木為產生1公噸碳水化合物,需吸收1.6噸CO2,並釋出1.2噸O2,因此樹木之生長是靠日光能,為最乾淨、且可永續性,而能淨化空氣。而所伐採木材,其組成元素為C(50%),H2(6%),O2(43%),所以木材作為結構物材料時,可將樹木自大氣中所吸收之CO2以固體型態固定在木材內部,因此木材可說是一種碳素儲藏庫。而木材加工所釋放出之CO2,相較於鋼材、鋁材及水泥為低,故稱其為生態材料而不為過。 為解決木材防火、防腐及抗風之問題,建議可選用木材陶化處理(無毒;台灣自行研發)可達防火、防腐的效果,而搭配熱浸鍍鋅鋼材之接合處理(鋼構理念),等同於剛性(rigid)接頭,可提高抗風能力。而木材自重輕(比重約0.5t/m3)為一大優點,應用於一般結構實為不錯的選擇! 木構知識領域的探索,需靠各位前輩先進大力支持與參與,使土木技師於木結構領域不缺席,進而進入景觀領域! 請參考: 木構造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規範(營建雜誌社 編印) 陶化處理(陶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tel:02-28330102) | ||||
![]() | ||||
回頁首▲ |
版權所有,未經確認授權,請勿轉貼節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