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拉力螺栓 墊圈的使用
劉澤山 技師
高拉力螺栓是由三個部分組成:螺栓、螺帽(或稱螺母)及墊圈。常用的規範,有ASTM系列的A325螺栓、或JSS II的S10T螺栓兩種。其中在建築結構的使用上,以扭矩控制型或稱斷尾的S10T的螺栓居多(照片1)。
不論是何種螺栓,基本上螺栓鎖固施工的基本步驟,都是以套筒來旋轉螺帽或螺栓頂部,迫使旋轉,於是螺帽便會順著螺牙向內轉進。當螺帽接觸鋼鈑後,螺栓成為初步鎖緊的狀態(tight);但高拉力螺栓則再進一步旋轉,使螺帽與螺栓頂部間的長度逐漸的變短,但由於螺帽已頂住鋼鈑,於是螺栓被迫逐漸的伸長產生拉力。為了使用上能達到經濟的效果,拉力達到約為0.7倍抗拉強度的程度(0.7Fu);至於斷尾的螺栓,在達到預期拉力時,扭力將使螺尾脫落,同時螺帽將螺栓固定在接合鈑上,於是完成了高拉力螺栓的鎖固動作。
在整個鎖固過程中,墊圈使用的目的或扮演的角色為何呢?首先,墊圈使高拉力螺栓在鎖固過程中,當螺帽以極大的應力下旋轉時,不致傷及周邊的鋼材。由於高拉力螺栓,均經過熱處理的程序,因此,表面的硬度均大於鋼鈑,當螺帽在迴轉的過程中,螺帽將與鋼鈑間產生極大的摩擦,因而損傷了接觸面的鋼鈑,導致磨損及疲勞應力的問題。
事實上,承受剪力的螺栓接頭,疲勞破壞發生的位置,一般都在螺栓周邊的鋼材上,而非螺栓本身[1]。因此墊圈的安裝,需注意其位置,墊圈必須安裝在鎖緊的那一侧。也就是說,如果鎖緊方式是由螺帽側的話(如S10T),墊圈需安裝於螺帽側,以避免磨耗的問題;如果由兩側鎖緊時(例如六角頭的F10T可由兩側鎖緊),則兩側均需使用墊圈;但如果只是純粹抗剪力的螺栓(承載型),螺帽只要靠緊鋼鈑(tight)即可,不一定要使用墊圈。
其次,高拉力螺栓對鋼鈑造成的局部應力非常的高。嘗試分析一下,以常用的S10T螺栓而言,直徑22mm的螺栓(M22)鎖緊軸力T,根據規範約為25,187~26,105公斤左右,而螺帽的接觸面外圈直徑為36mm[2],根據內政部「建築物鋼結構施工規範」的規定,螺栓孔徑大於螺栓1.5mm誤差可以0.5mm,所以螺栓穿孔也就是中心鋼鈑的空洞直徑為22+2=24mm。因此螺帽位置與鋼鈑接觸面積等於A=π(362-242)/4=565.487mm2=5.65cm2,因此計算接觸區域的接觸應力,為T/A=25,187/5.65=4,458kg/cm2,大家應發覺這個應力事實上已超過大多數的鋼鈑的降伏應力(以SN490規定而言 Fy≧3,500 kg/cm2)。這時如果加上表面有硬化處理的墊圈,由於直徑較大(M22的墊圈直徑44),可以降低接觸面的應力,至平均約為2,400 kg/cm2左右。
而實務上,當有需要使用超大孔或長條孔(slot hole)鎖固螺栓的需求時,由於螺栓頭尾與鋼板接觸的面積更小,因此不僅兩側均要使用墊圈,甚至包括墊圈的厚度、大小都應詳加規定,以使螺栓周邊的鋼材受力面積增加。可是縱使加上了墊圈,不難想像螺栓仍將導致鋼鈑的壓縮,因此接合應力將集中在螺栓孔的附近,而非大家認為均勻的在作用平面上(只是為了方便,認定為均勻而已)。這在使用的連接鈑較薄時(一般認為在3/4”也就是20mm以下),其集中效果較為顯著[3]。
參考文獻
1.「A Fatigue Primer for Structure Engineer」,Fisher, J.W., Kulak, G.L. and Smith, I.F.C, A Steel Bridge Alliance, AISC,1998.
2.高拉力螺栓型錄(2009)。春雨工廠股份有限公司。
3.「Specification for Structural Joints Using High-Strength Bolts」,RCSC,2014.
 | |  |
照片1 S10T高拉力螺栓外觀 | | 照片2 現場斷尾高拉力螺栓鎖固情形 |
| | |
 | |  |
照片3 螺栓的組成 | | 照片4 螺栓的組成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