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歡迎您!! …社團法人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中華民國一○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2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NO.
863

發  行 人:施義芳
社務委員:陳錦芳、蔡震邦、黃科銘、伍勝民、拱祥生、莊均緯、周子劍
     黃清和、張錦峰、朱弘家、陳玫英、吳亦閎、呂震世、陳永成
監  察 人:巫垂晃、洪啟德、蔡得時、陳清展、梁詩桐
社務顧問:顏 聰、徐德修
社  長:拱祥生

副  社 長:陳錦芳、陳玫英

總  編 輯:莊均緯

副  總 編:朱煌林
營運總監:巫垂晃

總  主 筆:周子劍
本期主筆:杜明星
執行編撰:李惠華
文字記者:許素梅

社論

 

基隆人行陸橋落橋之省思

基隆市仁愛區通往中山區、安樂區人行陸橋,於68日上午11點左右陸橋上構塌落,人行陸橋上部結構體掉落在基隆火車站第一月台,塵土飛揚,車站的電力系統被落橋破壞中斷,影響基隆至台北民眾通行長達11小時之久。

倒塌之人行陸橋是座約90度曲橋,曲橋重心與一般直橋不同,會有偏心載重的問題,橋墩的支承功能更形重要,依現場殘留之橋墩側向止震塊、橡膠支承墊及鋼筋混凝土之破壞情形,推估應是梁端防落長度不足或防落設施不足所致,但仍需詳細調查才能釐清。

中山路人行陸橋,為跨越鐵路橋之曲橋,應依跨越鐵路橋之設計及相關防護措施等,以符合鐵路正常運作所需之標準,由落橋橋墩現場所見,這些老舊橋梁並未符合規定現行規範規定(詳見交通部98年頒布交技(98)字第0980012404號函公路橋梁耐震設計規範)

落橋為橋梁嚴重的破壞模式,日本道路協會、ATC I及台灣交通部頒布之橋梁設計規範,均有嚴謹之規範,而中山路人行陸橋之防落長度(現場丈量約50cm) ,並不滿足現行臺灣之橋梁設計規範要求。

防止橋梁落橋之設施,在軸向可將梁間用高拉力鋼棒、鋼纜連接,亦可採用防落拉桿及附加鋼製托架;在橫向可以採用鋼筋混凝土止震塊防止落橋。若考量橋梁歪斜程度(曲橋) 、地盤種類與液化潛能及地震強度與頻率等因素,可以另行決定增加防落長度。

921集集大地震至今近15年,但國內老舊橋梁之耐震補強工作,目前僅有部分國道橋梁正進行耐震補強,其他省縣、鄉道仍有一萬多座之橋梁尚待辦理耐震補強。耐震補強設計理念,要能達到「小震不壞,中震易修,大震不倒」之目標,對於既有老舊橋梁之補強,應優先考慮功能性支承及系統補強方法,利用支承摩擦滑動、配合剪力鋼棒,止震塊、防震拉桿等適當橋梁防落措施,才能確保免於落橋事件發生。

基隆中山人行陸橋上構落橋傷人事件,引發國人對於橋梁安全之重視,而在事發地點附近,基隆市區在鐵路上方的鐵路橋梁計有4座,分別是中山橋(車行、人行)、中正高架橋、成功路橋及31號橋,其中31號橋與中正高架橋被列為危橋,經常有混凝土崩落與橋面破損之現象,更令人擔心的是恐有嚴重的落橋破壞潛能。基於公共安全之需要,基隆市政府不應『等待』基隆火車站都更案關聯性工程改建確認後,才進行危橋處置作為,應立即委託專業技師公會評估轄區所有橋梁之安全性。事實上,橋梁及鐵路等工程之調查、規劃、設計、鑑定等業務為土木技師執業範圍,土木技師對於橋梁安全評估責無旁貸。況且橋下有攤商,橋上有行人、車輛,橋梁檢測補強刻不容緩,讓類似的落橋危害公共安全事件不再發生。

返回上一畫面

    Top   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