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技師報於85年11月18日土木日創刊 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省報字第48號 | |||
| 廣告專線 :(02)8961-3968轉149 傳真:(02)2964-1159,2963-4076 地址:台北縣板橋市三民路二段37號A3 網址:http://www.twce.org.tw E-mail:mail@twce.org.tw | NO. | ||
|
社論 | |
未雨綢繆 因應少子化對營造業的衝擊 「少子化」現象是近年來社會關切的話題,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現象。少子化代表著未來人口可能逐漸變少,對於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各方面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如果新一代增加的速度低於上一代自然死亡的速度,將造成人口減少,人口的減少將使各行各業在營運上面臨淘汰或是轉型。例如教育界的生員(源)短缺、招生不足,從小學、中學的「超額教師」、「流浪教師」、「學校減班」、「小校裁併」,到大學的「今日減系」、「明日減校」等問題。再如婦產科、醫院、托兒所、幼稚園、安親班、甚至於補習班等,營運每況愈下,甚至於倒閉的,也所在多有。 就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少子化意味著勞動供給減少,勞動生產成本上升,市場需求減少,這當然會造成經濟發展上的不利影響。營造業對於勞動力的需求相當龐大,如果勞動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市場的需求亦大幅減少,則營造業的生存空間將受到內部、外部的雙面夾擊。營造業將在一片紅海裡頭廝殺,物競人擇的結果將出現類似教育界、醫療界的現象,屆時結束營運的資方及失業無依靠的勞方恐將哀號遍野。在台灣,「少子化」似乎是避無可避的趨勢,若此,則營造業如何跳脫紅海,創造屬於自己的藍海,在藍海裡自在悠游,將是當務之急。 客觀而言,勞動生產成本的增加,對於新技術的產生,特別是節省勞動成本新技術的發明,則可能產生直接的正面影響。然,新技術的發明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創新後的結果也同樣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在研發的過程中,應可以尋找出降低成本的對策,然而這個作法需要一些時間,此等發明恐須中大型營造業方有可為。營造業或可從管理面及變形蟲理論著手,向四面八方伸出觸手或是改變自己的基因適應環境,大自然物種「適者生存」的法則,同樣也可應用於營造業。營造業的工作範圍相當廣泛,已完成的新建工程,也有後續維護管理的工作,只要能適時應變,應就有生存的空間。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最新的人口推計,若依「低推計」方式,台灣在民國140年的總人口數約為1,770萬人,即相較於目前人口約減少21%。這樣的人口數與人口密度,很可能是最適合居住的。另從相對的角度來看,少子化意謂著高齡人口相對變多,亦即高齡化,所以未來的年齡結構,將是「少子高齡化」的。綜觀未來人口數及年齡結構,政府的政策及社會的演變,影響國內資金去留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等等,營造業應就本身的處境,知所警惕而研擬自己的生存法則,毋因無警覺而終至被淘汰時才發出求救訊號,屆時將為時已晚矣。故因應少子化的趨勢,營造業應未雨綢繆,而勿臨渴掘井,共創未來合諧的藍海境界。 |
![]() |
![]() |